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后对牙列、牙周及咀嚼效率手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第一磨牙缺失者,详细观察记录牙列、牙周及缺牙对颌牙情况,应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缺牙侧、健侧的咀嚼效率。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对牙列、牙周的影响主要为邻牙移位及对颌牙伸长,其咀嚼效率明显下降,约为正常对侧的50 ̄57%。结论第一磨牙缺失后庆尽早修复,以恢复牙列的咀爵功能。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牙齿缺失后如不及时修复会造成牙周组织及咬合的改变,第一磨牙缺失后的变化尤其典型,如两侧邻牙会向缺牙隙倾斜或移位,对(牙合)牙伸长,牙槽骨萎缩,牙周袋形成及垂直距离减少等。这些观察仅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而缺乏实验证明,缺乏牙周和咬合变化的长期研究报告。本文研究了第一磨牙缺失对牙列和牙齿支持结构的影响及拔牙后缺牙间隙闭合的速度和程度。材料和方法:有上颌或下颌第一磨牙缺  相似文献   

3.
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刘振卿管志江孙强朱雪华王志勤谢启亮(河南新乡解放军371医院453000)第一磨牙是萌出最早的恒牙,在维持正常的关系及咀嚼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该牙易发生龋齿,即使在青年人中常可导致该牙缺失。第一磨牙缺失后缺失侧...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牙列完整和牙列缺损时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牙间的邻面接触关系的生理作用进行观察,探讨在咀嚼受力时牙冠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选用1具成人头颅颌骨标本,牙列完整,覆牙合、覆盖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牙之间接触关系紧密。标本经处理后,在每颗牙的牙冠区贴1mm×1mm箔式电阻应变片。在上下牙列正中咬合状态时垂直加载,加载力为20kg。用YJD-17型电阻应变仪,测量牙冠组织的应力值(GPa)。实验分为3组,即完整牙列组,第一磨牙缺失组,下颌右侧第一磨牙、侧切牙、中切牙缺失组。结果:完整牙列时测得应力值分别为:第二磨牙3.4641,第二前磨牙0.5132,尖牙1.0264,其余均为0。第一磨牙缺失时所测得应力值分别为:第二磨牙5.003,第二前磨牙1.4113,其余牙位与完整牙所测得数据相似。第一磨牙、侧切牙、中切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时应力值分别为:第二磨牙5.2603,第二前磨牙1.6679,尖牙3.2075,第一前磨牙0。结论:完整牙列受力时,牙合力通过牙之间的接触区传递分散,牙冠的应力值很小。牙列缺损缺牙区邻近牙组织应力值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同时用XIVE种植体修复对(牙合)缺失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2.5mm种植修复的患者.在对颌伸长的第一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1枚微型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体上,以压低伸长的对颌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临床检查.同时缺牙区植入XIVE种植体,常规种植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6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3mm,平均压低时间为5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较多的病例,微型种植体支抗和种植体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与牙缺失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组织特点,为老年人群的修复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资料,进一步指导老年人的修复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内容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咬合状况等。结果:1.老年患者人均缺牙11.7颗,KennedyⅠ类、Ⅱ类占全部缺失类型的62.7%;2.缺失牙位最多的前三位牙齿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3.咬合牙对数平均为4.66对,咬合接触最多的牙位是尖牙,其次是侧切牙和切牙;4.19.7%的老年患者口腔卫生较差,55.6%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46.3%口腔中的牙齿需要进行治疗,指征失牙数平均为1.5颗。结论:1.老年缺牙患者缺牙数量多,咀嚼功能丧失较多;2.口腔卫生普遍不良;3.余留牙的健康状况较差;4.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进行必要的调牙合。  相似文献   

7.
先天缺牙与牙形态、大小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缺牙与牙形态异常及牙大小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79例先天缺牙患者的缺牙部位、缺牙数目,余留牙异常的牙体形态进行分析。并按缺牙程度及部位分成4组,测量其牙冠宽度。结果 (1)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为临床最常见牙先天缺失部位,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为牙列中最不易先天缺失的牙齿,但上颌中切牙在先天缺牙患者中常呈轻度的锥形牙冠。(2)先天缺牙常伴牙齿形态异常,以上颌侧切牙,下颌尖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下颌第二磨牙多见。(3)轻度先天缺牙患者余留牙大小无异常,随着先天缺牙严重程度增加,前牙有逐渐减小趋势而后牙大小较稳定。结论 (1)上颌侧切牙为牙列中最不稳定的牙齿:(2)牙齿形态、大小、数目异常可能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可能为同一机制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8.
赵金华  平雷 《口腔医学》2007,27(10):559-560
目的探讨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经牙体牙周牙髓治疗后的修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建议拔除的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病例,经完善的根管、牙周治疗后半个月无症状者进行残冠分根,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结果保存修复3年后的总有效率达88%,患牙无不良自觉症状,能较好地行使咀嚼功能。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经完善的根管、牙周联合治疗后行分根修复术,患牙可以较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9.
固定正畸时 ,双尖牙及尖牙的远中移位 ,离不开支抗磨牙的牵引。对于牙列拥挤并伴单侧磨牙完全缺失的患者 ,要顺利引退磨牙缺失侧的双尖牙和尖牙则十分困难。作者采用自制固定唇舌弓矫治器 ,借助对侧磨牙所提供的支抗 ,顺利完成双尖牙和尖牙的远中移位。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1 固定唇舌弓矫治器的设计制作1 1 设计固定唇舌弓矫治器由非磨牙缺失侧的第一、二磨牙带环 ,唇舌弓 (唇弓与舌弓连为一体 )及位于磨牙缺失侧第一、二磨牙缺隙处的鞍式塑料基托组成 (图 1)。图 1 唇舌弓矫治器引退双尖牙1 2 制作常规取模、分牙。在石膏模型上制作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例伴有局部牙槽骨缺损和下切牙缺失的严重深覆、低角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整平牙弓,第一前磨牙区利用颌间交互牵引解除锁。在关闭上颌散在间隙的同时,逐步调整上前牙转矩。待转矩得到适当的恢复后,行上颌中切牙牙根间植骨和上颌前牙区的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技术保证牙周安全。矫治结束后,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的下切牙,附有斜面导板的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完成矫治后,患者的侧貌协调,上下前牙覆覆盖正常,中线一致,尖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功能和美观都得到了改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应用仓鼠颊囊癌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苔藓片对口腔白斑癌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9周时恶变率降低,12周时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②组织学检查发现9周时实验组动物病变上皮及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浸润,而肿瘤对照组则仅见少许炎性细胞。12周时这两组动物颊囊病变呈高分化鳞癌,但所有动物颈淋巴结及脏器(肺、肝、脾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表明复方苔藓片具有抑制白斑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IMCC)和原代培养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MCC)在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电镜等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比较IMCC和MCC 的大小。结果:MCC表现出以多角形为主的多形性形态特征,并随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改变;IMCC为多角形,传代对其形态无明显影响。MCC的超微结构表现出软骨细胞的一般特征, IMCC近似于前成软骨细胞,部分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图像分析发现IMCC在细胞长短径、面积等方面小于MCC(P<0.01)。结论: IMCC基本保留了MCC的形态特征,其表型稳定,属于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幼稚的软骨细胞,可能近似于下颌髁突的增殖层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颊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并探讨E1 1 抑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取颊癌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E1 1 组颊癌组织中血管分布稀少、存在囊性变坏死区及癌细胞坏死、凋亡等。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凋亡及血管壁受破坏、管腔变窄和堵塞等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而生理盐水组癌组织血管丰富 ,颊癌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抑制颊癌的血管生成而产生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18例患者的20侧颞颌关节盘移位进行了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疗法,盘移位诊断由体检,关节造影片,下颌运动轨迹图及诊断性关节镜等综合评判。根据手术前后的临床检查,信访问卷和关节造影片综合评判疗效,其访期34月(17~56月),有效率80%(16/20)。本文着重介绍了关节盘复位方法及硬化剂注射方法,并详细分析了手术原理,对影响手术成败诸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甲棒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甲棒是一各中药复方牙周缓释剂,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抑菌、抗炎、增强机体免疫机级等作用。为研究黄甲棒的镇痛效果,用小白鼠作了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经口服黄甲棒125mg/kg或250mg/kg后,其痛阈显著提高(P〈0.05或P〈0.001),扭体动物数明显减少(P〈0.001)。作者认为该药物镇痛作用与其活血散瘀、缓解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断面神经干后面神经元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与面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左侧面神经干切断作为实验组,右侧面神经干未切断作为对照组。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术后3、7、15、21、30、60 d实验组与对照组面神经元内bcl-2、Bax基因的表达及面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切断面神经干后3 d,bcl-2、Bax基因表达开始增多,21 d达高峰(P<0101),bcl-2/Bax比值达最低(P<0101);切断面神经干后3 d,实验组面神经元凋亡较对照组增多,21 d达凋亡高峰(P<0101)。结论:bcl-2、 Bax基因参与了面神经干切断诱导的面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及钙、磷元素微区含量测定等手段,对HA-bBMP-C和HA-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整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HA-bBMP-Co复合人工骨具有骨诱导和骨引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PDLLA植入到SD大鼠体内,在术后1年内,观察其活体情况、大体解剖学形态、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PDLLA植入到 SD大鼠体内后,在术后6月左右基本降解,术后1年完全降解;在观察期内,其组织愈合、内脏解剖、局部光镜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等均未见异常。结论:PDLLA在动物体内能顺利降解,不引起不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bFGF及KGF的mRNA的表达与口腔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颊粘膜异常增生(DYS)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DYS及SCC间质中均检测到KGF和bGFG阳性反应,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和程度均比DYS增强,此结果提示:bFGF和KGF不仅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间质中新生血管及间质的形成,而且可能参与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氧自由基(OFR)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急性炎症损害模型,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法及透射电镜技术,观测颊囊粘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颊囊粘膜微循环出现严重障碍,而SOD组的微循环损害却明显减轻。推测SOD通过有效清除组织中过量的OFR,起到保护口腔粘膜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