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EGF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正常外阴组织、低级别VINs、高级别VINs、外阴癌中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8.2%(2/11)、82.8%(9/11)、100%(60/60),P<0.05。在高、中、低分化的浸润性外阴癌中,EGF的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42.7%、47.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9.8%。结论: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为外阴癌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VIN、41例侵袭性外阴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VIN及侵袭性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均为100%,在正常外阴皮肤中表达率为0;根据H-score分值比较:SPAG9蛋白在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VIN组织,G2~G3肿瘤组织中SPAG9蛋白表达高于G1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组织内SPAG9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鳞状细胞癌Ⅱ~Ⅲ期患者肿瘤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高于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G9蛋白可能在外阴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外阴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顾宇  朱兰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65-66,68
外阴Paget病,鲍温病及鲍温样丘疹病在临床上属于特殊类型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其临床表现与VIN有一定的相似性,鉴别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表现。近年来对各种特殊的VIN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不断提出新的依据。目前对于不同类型VIN的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最近的研究逐渐趋向于缩小手术范围,以及尝试使用放疗或局部药物治疗的方法。外阴鲍温病及鲍温样丘疹病经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需长期随诊。外阴Paget病术后复发率高,可能与其病变多中心性特点有关,并且研究发现其病灶脂肪酸合酶FAS及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病灶间质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人体肛门、生殖器部位肿瘤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宫颈病变上,关于外阴上皮内瘤变(VIN)、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VIN及VaIN中HPV的分布,有助于理解低级别的VIN及VaIN(VIN I、VaIN I)的性质以及与高级别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突变型p53及COX-2表达与外阴HPV感染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正常外阴(NCE)、124例外阴尖锐湿疣(VA)、79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91例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组织中HPV6/ll、HPV16/18、突变型053及COX-2的表达.结果:VA组织中HPV 6/11阳性表达率(60.5%)显著高于VIN、VSCC(30.4%和34.1%)(P<0.05);VSCC组织中 HPV 16/18阳性表达率(79.1%)显著高于VA、VIN(28.2%和36.7%)(P<0.05).VA、VIN、VSCC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62.1%、58.2%和64.8%)均显著高于NCE(10.5%)(P<0.05);但前3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C5).VA、VIN、VSCC组织中p53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NCE组织中HPV 6/11、HPV16/18及突变型p53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外阴活检时行HPV 6/11、HPV16/18、突变型p53及COX-2检测,有助于外阴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外阴鲍温病和鲍温样丘疹病属特殊类型的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VIN),是发生于皮肤的鳞状上皮原位癌,为表皮内癌,累及皮肤及皮肤粘膜的交界部位,属罕见疾病。现报告特殊类型VIN1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行合理、恰当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较少见,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其生物学行为尚不完全清楚,有关基础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VIN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临床处理趋于保守,但必须强调长期随访.对VIN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基础研究、治疗进展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阴上皮内瘤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较少见,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其生物学行为尚不完全清楚,有关基础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VIN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临床处理趋于保守,但必须强调长期随访。对VIN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基础研究、治疗进展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阴癌少见,约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4%。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外阴癌虽发生于体表,易于早期发现,但确诊时多为晚期。大多数鳞状细胞癌发生于大阴唇,但也可发生于小阴唇、阴蒂和会阴。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好发于年轻妇女,可能与宫颈和阴道的类似病变相关。
        2004年,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ovaginal Disease,ISSVD)介绍了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新分类。VIN1将不再使用,而VIN2及VIN3则统一简称为VIN。现VIN有两种:(1)寻常型VIN(疣状,基底细胞样和混合型),其中多数病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2)分化型VIN,主要见于年长妇女,常与硬化性苔藓和(或)鳞状上皮过度增生相关。随着人群中HPV疫苗的使用日益增多,绝经前女性中寻常型VIN与外阴浸润癌的发生率同时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与性激素受体(SHR)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22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的SHR,并对其中10例进行外阴未发病组织SHR对照检测.22例中鳞状上皮增生12例,硬化性苔癣6例,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4例.结果:①患者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表皮各层及真皮层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阳性率;②外阴病变组织及未发病组织表皮各层间ER、AR阳性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基底层受体阳性率最低.结论:客观说明外阴是性激素的靶器官之一,为临床应用丙酸睾丸酮能缓解硬化性苔癣患者临床症状提供了理论依据.基底层SHR缺少,推测这是应用性激素不能完全治愈本病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CD34、VE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川  李广太  付玉静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0):750-752,I0002
目的:研究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血管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和VEGF在37例外阴白色病变(包括SH22例,LS10例,混合型5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11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外阴白色病变组MVD值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皮肤组(P<0.05)且LS组MVD值也低于SH组(P<0.05);VEGF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与外阴白色病变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LS、SH组中VEGF表达阳性者的病程与阴性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存在着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数目的减少,其中LS组患者血管减少最显著,提示血管的异常是外阴白色病变的主要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及探讨Ki67和Caspase-3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阴鳞癌(VSCC)30例,并收集其临床病理特征;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30例;正常外阴皮肤10例.采用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及兔抗人Caspase-3多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结果 Ki67在外阴鳞癌中高表达(阳性率83.3%),在VIN及NNED中表达下降,在外阴正常皮肤中低表达.Caspase-3 在外阴鳞癌中低表达(阳性率53.3%),在VIN及NNED及外阴正常皮肤中表达增加.Caspase-3的表达随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Caspase-3蛋白和Ki67蛋白在30例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细胞增殖标记抗原Ki67的表达阳性率增高与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参与了外阴癌的发生过程,并且可能作为评价外阴癌侵袭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54例,应用法国PHENIX 8 PLUS,采用血管平滑肌电刺激治疗程序进行治疗,其中50例完成1个疗程治疗。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有效率100%,其中25例(50%)治愈,25例(50%)有效;体征改善有效率54%,27例(54%)有效,23例(46%)无效。结论血管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患者易接受,期待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病人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PV6/ 11、16/ 18在外阴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 3、MDM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HPV6/ 11、16/ 18在 30例外阴癌、2 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及 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6/ 11、16/ 18在外阴癌、V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 (18/30 )、33.33% (10 / 30 ) ,4 2 .86% (9/ 2 1)、2 8.5 7% (6/ 2 1) ,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 3、MDM2蛋白在外阴癌、VIN、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3.33% (19/ 30 )、4 0 .0 0 % (12 / 30 ) ,4 7.62 %(10 / 2 1)、5 2 .38% (11/ 2 1) ,0 % (0 / 10 )、0 % (0 / 10 )。HPV6/ 11的表达在外阴癌组、VIN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外阴癌组HPV16/ 18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外阴病变各组p5 3、MDM2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V6/ 11、HPV16/ 18、p5 3、MDM2蛋白在外阴组织的不同病变中表达均差异有显著性 ,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p5 3突变和MDM2表达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宫颈门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VIN患者34例,分析其临床及诊断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中妇科检查异常17例,有明显临床症状12例,细胞学异常1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VIN合并CIN 7例均有细胞学异常;单一VIN 27例中3例有细胞学异常.阴道镜下见6例有色素改变,余28例均为醋白上皮.病理检查结果经典型VIN 29例,单纯型VIN 5例.结论:阴道镜检查时在色素改变及醋白区域多点活检,可以提高VIN检出率,减少漏诊.阴道镜检查在VIN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膏与哈西奈德乳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7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6例)用三梭、莪术等自制中药膏治疗,B组(41例)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变化,以及A组16例患者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A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75.4%、19.8%和4.8%,B组分别为4.9%、61.0%和3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治愈患者治疗前、后EGFR值分别为0.110 ±0.018和0.086±0.009(P <0.01).结论:自制中药膏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外阴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VIN)是一组外阴上皮内基底膜之上的病变 ,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2 ] 。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VINⅠⅢ级患者 32例 ,其中年龄最小者 2 2岁 ,年龄最大者 6 8岁 ,平均 35 9岁。1 发病诱因VIN发病与病毒感染、外阴慢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吸烟有关 ,其中以病毒感染和外阴慢性皮肤病关系最为密切[3 ] 。有文献表明 ,近年来年轻患者VIN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有关[4,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女性外阴炎性疾病(单纯外阴瘙痒症和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高强度超声治疗仪对142例单纯外阴瘙痒症、267例不同病理类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41例硬化苔藓和126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规范了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判别标准。结果本方法对单纯外阴瘙痒症组两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4次治疗后,病变区皮肤面积由(14.26±4.79)cm2减少至(3.83±2.0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硬化苔藓型明显有效率为94.8%,对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患者明显有效率为92.0%。结论本组显示HIFU可使瘙痒症状显著减轻,外阴白色病变面积逐渐减少,并具有简便、无痛和安全无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联合干扰素-α保守治疗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能否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选取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VIN患者12例,其中外阴鲍文样丘疹病8倒,外阴鲍文氏病4例.病灶>5mm者行局部病灶切除后LEEP射频治疗,病灶≤5mm者直接LEEP射频治疗.术后外阴局部皮下注射干扰素-α 30μg,每周2次,共5次,之后改为隔日肌肉注射,共5~10次.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2~3周创面基本愈合,未见有新病灶出现.随访5~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LEEP射频联合干扰素-α外阴局部皮下注射治疗VIN方法可行,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臭氧水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收治的NEDV患者78例(其中鳞状上皮增生36例、硬化性苔癣28例和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14例)应用臭氧水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NEDV 3种病理类型患者外阴瘙痒、皮肤黏膜色素改变及皮肤弹性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阴白变区面积缩小总有效率为87.2% (68/78),其中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及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有效率分别为94.4%、85.7%、71.4%.治疗NEDV总有效率为85.9%,复发率为7.5%.结论:臭氧水为临床治疗NEDV提供一种有效、无损伤的新方法、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