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只应用乳腔镜保乳手术,B组给予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A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AF方案和TE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为选择更合理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收治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74例,随机分A、B、C组,A组24例采用CAF方案,B组24例采用TE方案,C组26例在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即行手术治疗,评价三组化疗前后肿块临床触诊情况、超声评价情况及比较三组手术根治率、保乳率和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化疗3周期后,A组临床完全缓解、肿块缩小到3em以下分别有4例、11例,B组有4例、12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行根治+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保乳术后复发率的比例分别为75.0%、37.5%、4.2%,B组为79.2%、41.7%、4.2%,C组为65.4%、19.2%、11.5%,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切口感染、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情况相似。结论CAF方案和TE方案在新辅助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具有可缩小原发肿瘤,降低手术难度,缩小手术范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根治率和保乳手术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由卡铂(CBP)+氟脲嘧啶(5-FU)组成的PF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化学治疗(化疗)+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于放疗前诱导化疗1~2个疗程,放疗结束后辅助化疗2~3个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65~80Gy/5.5~7周,颈部剂量50~82Gy/4.5~7.5周。结果A组及B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7%和73%(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和64%(P〈0.05)。A组毒性反应较B组重。结论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董洪敏  冉立  王文玲 《贵州医药》2002,26(5):413-4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对胸壁复的影响,方法:我院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收治Ⅱ,Ⅲ期(TNM国际分期)乳腺癌病人13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术后辅助化疗例,主要为CMF方案,2年内完成4-6疗程,术后放疗109例,病灶同侧腋窝,涣骨上及内乳淋巴引流区DT各45-55Gy/23-28次/4.6-5.6周,由于放疗设备关系,全部病人未行术后胸壁放疗,结果:随访止于2000年5月,全组胸壁复发率31.1%(42/135),其中乳房原发肿瘤>5cm及乳房原发肿瘤2-5cm,但腋淋巴结转移≥4个者胸壁复发率明显增高,乳房肿瘤外浸及二次手术治疗者亦有较高的胸壁复发率,术后化疗对预防胸壁复发率意义不大,结论:对前述高危复发病人,应行术后胸壁放疗,才能减少复发,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效耀。方法回顾性总结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乳腺癌1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后辅以化疗(除1例小管癌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18例,保乳均获成功,成功率100%。保乳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其中17例共活检到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为1.8枚,检出率94.4%,阳性符合率100%。结论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6.
任旭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16-217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3 例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手术指征:肿瘤≤ 3.0cm 的临床Ⅰ期、Ⅱ期乳腺癌;单发病灶、X 线钼靶片无广泛钙化;肿瘤边缘距乳晕边缘≥ 3.0cm;肿瘤与乳房比例适度;患者有保乳意愿.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切除无癌细胞浸润,经3~5 年随访21 例健康存活.2 例因复发转移死亡,总生存率95.6%.结论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Ⅰ期和部分肿瘤直径≤ 3.0cm 的Ⅱ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恪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治疗组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化疗,对照纽采用传统根治术联合放化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为6.5%(2/31),远处转移率为9.7%(3/31),1年生存率为93.5(29/31),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6.3%(4/63),远处转移率为11.1%(7/63),1年生存率为92.1(58/6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美观优良率为93.5%(29/31),对照组均为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在不降低临床疗效同时,能保留乳房的形体美,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放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于本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即改良根治组51例,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即保乳术组51例,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均辅助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辅助内分泌的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调查。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相比,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且美容效果,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复发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高迎春  李长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92-1793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高危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组(单纯放疗组)给予腔外照射+腔内照射,B组(放疗+化疗组)除了给予和A组相同的放疗之外,在放疗的间隙期给予DDP30mg+5-FU 0.75g,每周一次,共四次。结果A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46%,B组为72%(P〈0.05),A组3年元瘤生存率为41%,B组65%(P〈0.05),A组局部复发5例,B组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保乳手术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方法本院2003—2006年收治女性乳腺癌248例,选择临床0~Ⅱa期、非乳晕区单发肿瘤66例施行保乳手术。采用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或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6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总保乳率22.61%(66/248);美容满意率达93.61%。平均随访78个月,随访率78.8%(52/66例)。局部复发率1.92%(1/52例),腋淋巴结复发率3.84%(2/5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年零2个月;远处转移率1.92%(1/52例),术后4年1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随访期中,死亡2例,1例死因为心肌梗死,1例为肺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82.69%(42/52例),总生存率96.15%(50/52例)。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 MRI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 (ALN) 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 44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NAC), 比较患者 NAC 前和 NAC4 周期后 MRI 测量患侧 ALN 直径、 肿瘤表观扩散系数 (ADC) 值变化及其间接相关性; 比较 MRI 与病理对患侧腋窝阳性淋巴结的检测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 4 周期的 NAC, 有反应 (CR+PR) 率为 72.73% (32/44), 无反应 (SD+PD) 率为 27.27% (12/44)。有反应组 NAC 前后的 ALN 最大直径由(1.37±1.06) cm 缩短为 (0.90±0.76) cm, NAC 前后的 ADC 值由 (0.91±0.28) ×10-3 mm2 /s 增加到 (1.01±0.32) ×10-3 mm2 /s (P<0.01); NAC 前后的 ADC 值变化(△ADC)与腋窝淋巴结 NAC 前后最大直径的变化(△L)不相关 (r=0.131, P= 0.413)。NAC 后 MRI 评估 ALN 的敏感度 100%, 特异度 62.5%, Kappa 值 0.68。结论 MRI 功能指标 ADC 值不能作为早期间接反映NAC 后 ALN 的疗效的独立指标, 但 MRI 仍是评估 NAC 后 ALN 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52例乳腺癌肝转移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2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22例)和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18例),分析3组的疗效及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52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全组治疗有效27例(51.9%),手术组有效4例(33.3%),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11例(50.0%),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有效12例(66.6%).1、2、3年生存率手术治疗组分别为25.0%(3例)、8.3%(11例)、0,单纯全身化疗组分别为31.8%(7例)、13.6%(3例)、9.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分别为44.4%(8例)、33.3%(6例)、11.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生存率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组和单纯全身化疗组(P<0.05).结论 采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epatectomy and chemotherapy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lus chemotherapy on breast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s of 5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1996 to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ifty-two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gery group (group Ⅰ) , systemic chemotherapy group (group Ⅱ)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plus chemotherapy group (group Ⅲ).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ive rate was 51.9% for among all patients. TACE plus chemotherapy produc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artial response rate 66. 6% in comparison with 50. 0% (11 cases)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33.3% ( 4 cases ) of hepatectomy ( P < 0. 05 ).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6 months ( 2-50 months)and 1-year, 2-year, 3-year survival rate in three groups was 25.0% , 8. 3% , 0( group I ) , 31. 8% , 13.6%, 8.9%(group Ⅱ)and 44.4%, 33.3%, ll.l%(group Ⅲ),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time of group Ⅲ was the longest (P <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us TACE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3.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局部肿块型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局部肿瘤直径在3~4cm之间的Ⅱa期宫颈鳞癌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而观察组在宫颈癌根治术施行之前行新辅助化疗PVB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宫颈癌手术所需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肿瘤直径以及术中切缘阳性、深肌层浸润等情况,术前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肿瘤直径,切缘阳性例数,深肌层浸润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新新辅助化疗后,6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6例无缓解,4例进展,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缩小局部肿瘤直径在3~4cm之间的Ⅱa期宫颈鳞癌的肿瘤直径,减少切缘阳性以及深肌层浸润情况,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26例,将搜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即Log Rank法)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模型法)。结果 126例患者中的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8%、31.2%和27.5%,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50岁、接受术后放疗且肿物最大直径<6cm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预后效果相对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个/L、原发灶最大直径等是决定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原发灶最大直径等,且大多数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病灶局限于患者腺体内是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崔芳  刘红 △  陆苏  于辰华  宋佳  方志沂 《天津医药》2016,44(11):1371-1376
目的 分析 35 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008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 105 例治疗规范的年龄≤35 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年轻组)的 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同年收治的 103 例治疗规范的 65~70 岁老年乳腺癌患者 (老年组) 进行比较, 并对患者的预后 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年轻组随访期间有 25 例(23.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17 例(16.2%)死亡; 老年组有 8 例 (7.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9 例(8.7%)死亡。与老年组相比, 年轻组初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 组织学分级高, P53 突变率较高(均 P<0.05)。年轻组 5 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老年组(76.2% vs. 92.2%, Log-rank χ2=9.799, P=0.002), 5 年 总生存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3.8% vs. 91.3%, Log-rank χ2=2.758, P=0.097)。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 瘤直径、 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而 P53 阳性与否和是否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 5 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恶性 程度更高, 预后更差。因此, 对乳腺癌高风险年轻女性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筛查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配合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改良根治术组125例和保乳手术组55例,保乳手术组11例术后行全乳适型调强放疗和瘤床加量放疗,改良根治术组有26例采取放疗.其他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以CEF方案为主的化疗,而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则采取内分泌治疗.结果 保乳手术组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90.9%,远处转移率为3.6%,局部复发率为5.4%;改良根治术组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95.2%,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和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术后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且可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效果,对于早期乳腺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治疗。方法采用以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67例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临床观察有效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情况。结果 6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肿块妇科检查完全消退14例,肿块缩小达3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7%。新辅助化疗后,癌灶周边及癌灶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肿瘤直径有明显的缩小,阴道浸润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化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其中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初治的宫颈癌Ⅰb~Ⅱb期病人,可增加手术机会,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铁夫  ;贾煜  ;陈允清 《中国医药》2014,(10):1458-1460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06至2013年,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胸外科对10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3例分入新辅助化疗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4周手术.另外50例分入单纯手术组的患者则先行手术治疗.对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术后1、3、5年生存率行评价.结果 手术切除率新辅助化疗组为86.8%(46/53),单纯手术组为88.0% (44/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 (7/53);病死率为3.8%(2/53).单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 (7/50),病死率为4.0%(2/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 (46/53)、78.0%(32/41)和53.8% (14/26),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34/50)、54.8%(17/31)和26.1% (6/23),新辅助化疗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提高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并以进口多西他赛作对照。方法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B2组);3周为1个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CR+PR)66.7%,肿瘤控制率(CR+PR+SD)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肿瘤控制率92%。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结论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20.
阿帕替尼在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在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确诊为宫颈癌且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予以顺铂+紫杉醇+阿帕替尼)与对照组(15例,予以顺铂+紫杉醇)化疗2个周期,统计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肿瘤变化、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阿帕替尼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效果。结果 比较化疗前治疗组肿瘤直径(4.74±0.51)cm,对照组肿瘤直径(4.90±0.5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肿瘤直径(2.54±0.90)cm,对照组肿瘤直径(3.28±0.38)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44.19±22.37)min,出血量(288.06±34.05)mL,对照组手术时间(282.27±10.87)min,出血量(342.33±51.58)mL,2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阿帕替尼能更好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