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功能性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犤1犦。我院近年来收治胃瘫综合征病例共36例。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5月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0~78(平均52.5)岁。术式: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4例,毕Ⅱ式吻合12例,近端胃癌根治、远端胃食管吻合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切除术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术2例,粘…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磊  李圣国 《腹部外科》2004,17(2):封三-封四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率逐渐上升,尤以上腹部手术后较多见。我院自1 991年~2 0 0 2年共收治1 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共1 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 5岁。本组病例均为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其中,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4例,胆总管下端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2 .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1 2例均于术后4~5d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流汁和半流汁饮食。手术后胃瘫发生在拔管后2~5d者4例、5~1 0d者6例、1 0d后2例。其中,进食流质后发生3例、进流质后饮食量稍增加后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综合征为因变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引入二分类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评分(P=0.039)、年龄(P=0.014)、术后应用生长抑素(P=0.003)、胰管支撑管长度(P=0.027)、胰管直径(P=0.007)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术后应用生长抑素(P=0.026)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易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提高手术精细度、适当增加胰管支撑管的长度,可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 (PGS)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2 0 0 1年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 16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与术中改行全身麻醉致胃内吸入空气及氧气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病人精神状况有关。无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8月胃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胃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d。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胃瘫后第14、15、20d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下腹部手术后出现者较少见^[1]。我们收治了1例结肠癌行扩大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第10天出现胃瘫的患者,经8d治疗得到恢复。现介绍治疗经过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并对胃瘫综合征的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10~2009-10 22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造影、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其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细致轻柔的操作及早期保持胃管通畅等措施可预防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泌尿外科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我院1992年5月~1995年9月诊治4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48~74岁,平均63岁。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巨大肾肿瘤探查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并发高血压2例,心肌梗死1例,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2.0~4.5h,术中出血400~800ml,输血300~800ml。2例术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时间为8h~7d,出血量800~3000ml。症状主要为上腹部不适,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开展普通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放射科及病理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协作(MDT)会诊讨论。结果 MDT讨论结果认为,该例患者术前诊断右半结肠癌明确,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且患者术前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胃瘫的发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建议在术后补充甲状腺素钠、营养支持治疗。按照MDT讨论结果,在胃瘫发生后给予补充甲状腺素钠、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胃瘫逐渐治愈,顺利出院。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MDT机制可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优选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行毕Ⅱ式+Braun式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于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毕Ⅱ式+Braun式吻合、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21例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2例远端胃癌患者行毕Ⅱ式+Braun式吻合术,有21例患者在术后6~14 d发生胃瘫综合征。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给予保守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2~35 d,平均22 d。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诱发的,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等综合保守治疗是一个可行、稳妥及安全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完成的104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包含胰头癌47 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1 例,胆管下段癌26 例,根据已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组(A组,n=40)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组(B组,n=64)。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P<0.05)。其中A组术后发生胰瘘5 例,胆漏4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3 例;B组术后发生胰瘘9 例,胆漏5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4 例,余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恢复优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胃轻瘫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被称为胃轻瘫(gastroparesis),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但也可发生于腹部其他手术后。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1999年6月25例胃轻瘫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6~83岁。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7例,其中行毕罗Ⅱ式4例;胃癌根治术后13例,其中行毕罗Ⅱ式9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  2.诊治情况  (1)诊断:25例中,9例发生于术后一周,16例发生于术后3~4天,全部病例均经胃肠…  相似文献   

13.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4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占整个胃瘫综合征发病率的19%。由于胃瘫发生后,通常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逐渐受到外科医生的重视。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以前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胃潴留”等。近年来也有作者提出以“胃麻痹”冠名或按照英文字面翻译成“胃轻瘫”。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在程度上与腹部手术引起的胃瘫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经电视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手术18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5例,乙状结肠癌姑息切除术并肝转移癌电凝固化1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行探查活检1例,胃巨大恶性淋巴瘤行探查活检1例,晚期回肠癌行小肠侧侧吻合术1例,乙状结肠腺瘤切除术2例。结果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0分钟。术后平均31.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2天。13例切除肿瘤的结肠癌术后随访2月~30月,仅1例横结肠癌术后23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年间收治的50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术后发生胃瘫,单因素分析显示16个因素中有9个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共筛出10个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结论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前情绪紧张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总蛋白水平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为胃瘫。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256例,其中12例发生FDGE,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1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10~48d(平均25.3d)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动力,其中2周内恢复1例,3周内2例,4周内3例,4周者2例,无再次手术者,6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瘫、胃排空延迟综合征、胃术后胃无力症等,是胃各种手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易误诊为机械性梗阻而误行手术.我院近10年共发生18例,占同期胃手术总例数(580例)的3.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19.
李君  徐新林  赵汉平 《腹部外科》2012,25(3):191-192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术后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延缓,多见于胃手术,亦可见于其他腹部大手术后,采取综合非手术治疗多可痊愈[1].现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36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手术后严重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笔者收集的5例手术后严重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62~69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行改良Suguria术及肝组织活检1例,Child术4例。术后胃瘫发生时间6~9d,胃瘫持续时间7.5~9周。本组5例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