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心理学上讲, 自然灾难的发生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消防员在地震救援中目睹灾难现场惨烈的场景, 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 影响他们日后的正常工作。基于此, 对地震救援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现状调查作了回顾, 提出了对消防员PTSD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震救援军人整合心理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各级各类救援人员纷纷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救援部队是整个救灾行动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抢救生命、清理废墟、灾区重建,以及稳定民心等都起到重要的支柱作用。但广大救援军人在抗震救灾的同时,自己也承受着很大的身心压力,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军人是最早暴露于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他们直接面对惨烈的灾难场面,心理受到强烈的直接创伤刺激,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灾区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频发,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灾难救援人员接受了大量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作者结合在灾区现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践,围绕灾难救援人员为什么需要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服务现状的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灾害报道及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类经历了"9·11"恐怖袭击、印尼海啸、伊拉克战争等;中国也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大流行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等.每一次战争或灾难中,为了如实报道战情或灾情,挽救受难的群众,各国各地都会派出大批记者和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5.
当灾难发生后,对所有经历的人应该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包括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目睹灾难惨烈状况的人,尤其是对那些产生严重应激障碍的人,及时地给予心理干预更显得十分必要。对于一般应激障碍反应不是十分严重的人,给予心理干预的时间最晚要控制在危机发生后的四周以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对震后心理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救援是地震灾后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灾难后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文章讨论了四川地震心理救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组织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危机干预技术不够规范。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灾难心理救援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完善心理救援相应的工作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指导方案,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开展其他突发灾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群体性灾难事件所致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问题,然后从灾难发生前的准备、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现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和特殊受灾者个案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针对群体性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框架,以期推动我国群体性灾难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灾后心理干预驱散“心理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事件会给人们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突发灾难事件时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通过灾难对个体的心理影响,总结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步骤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反应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概括了汶川大地震对抗震救援人员心理的主要影响,提出了抗震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对策,旨在帮助广大救援人员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预防创伤后应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军区总医院为主紧急抽组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队,2010年9月20日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任务。10月16日,圆满完成各项救援任务返回祖国。本文总结此次救援,对执行境外灾害医学救援进行前瞻性理论研究,探讨境外执行灾难医学救援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自然灾害与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关系及干预模式的途径和效果.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江西省灾害后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以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疏导、生命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恢复.结果 灾后小学男生寻找老师、朋友和亲人帮助的需求反应比例分别为36.8%,63.2%,女生为20.2%,79.8%;灾后中学男生有发呆哭泣喊叫的比例为34.9%,女生为49.8%;灾后大学生男生有独自逃跑、发呆哭泣喊叫、帮助别人比例分别为56.8%,0%,43.2%,女生为75.4%,3.2%,21. 4%;大学男生有寻找老师朋友和亲人帮助的需求倾向比例分别为88.9%,11.1%,女生为72.4%,27.6%;以上反应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灾后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生理反应、适应能力、认知反应、交往心理和行为反应与小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人伤亡程度、性别差异和学龄阶段对灾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恢复有明显影响;灾后和心理干预后青少年学生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与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效果随年龄和教育水平而异;小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干预措施效果较好,中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和心理疏导干预效果一致,大学生采用改善人际交往、心理疏导、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均能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自然灾害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随年龄和教育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更易产生心理疾患,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方法研究较少,本综述了解重大自然灾害后儿童和青少年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提供参考。本研究对近1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章进行综述。经研究,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不同干预方法存在优缺点,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根据不同的心理发育程度,从1~25岁分成4个阶段,分别进行一种心理干预或几种方法相结合,以期收效最大。  相似文献   

13.
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适合我军的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拟定的三种军队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是灾难医学救援中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案。结论:“军队协同式紧密联合保障模式”可以作为我军现阶段军队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而“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则更适于作为近中期战略目标去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灾难发生后,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3个月以内就有所表现,而慢性应激障碍则是3个月以后才出现症状,也有人表现为迟发性应激障碍,即灾难发生6个月以后可能才出现症状,而这种迟发性发作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有的人灾难发生后表现得很平静、从容,不等于就不会出现心理障碍,有可能会在很长时间以后出现刨伤应激表现,对此,一定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应急心理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后果常常可以和战争相提并论,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和应急时产生的心理危机已经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并逐渐被人们重视。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已经逐渐成为抢险救灾的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心理干预技术已经是成熟的,在国际上已经普遍被采用。当突发事故发生或遇到突发事件伤害时,  相似文献   

16.
17.
江波 《家庭医学》2008,(7):37-37
发生在四川省的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他们,期望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同胞们重建家园,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地震不仅破坏了他们的家园,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表明严重核事故对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他们会与事故受害者一样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后应急救援人员产生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借鉴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等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结合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提出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这套方法包括事故前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培训、事故中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救助、自我调试和心理危机干预以及事故后的长期心理援助。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降低核事故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对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所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张北地震后、浙江省临海市"云娜"台风后以及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后,我国心理工作者都对灾民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印证.  相似文献   

20.
林晓睿 《现代养生》2022,(14):1220-1222
目的 对急诊科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创伤应激障碍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科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其应激障碍症状,并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