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驻地部队进驻同一更高海拔地区后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改变,为制定高原睡眠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09名和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99名作为调查对象。当调查对象进驻海拔4400 m高原2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并以PSQI总分≥7作为睡眠质量下降的参考界值;采用数字广度、数字译码和目标追踪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PSQI总分为(6.39±3.13),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5.13±2.61),P0.05;前者PSQI总分≥7的检出率为33.6%,高于后者的26.6%(P0.05)。在所有PSQI因子项中,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其中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相比,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认知功能测试成绩也有降低趋势,其数字广度测试成绩为(17.85±4.43),明显低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9.94±4.73),P0.05。结论进驻高海拔地区对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原驻地海拔500 m部队官兵较原驻地海拔3700 m部队官兵受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急进高原部队官兵抑郁和焦虑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进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为常驻低海拔地区的部队,特别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急进高原执行任务的心理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某部队急进青藏高原驻训期间190名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前在海拔1 000 m驻地的焦虑评分(41.25)与到达2 8003、8004、500 m高度和返回到驻地时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达海拔4 500 m时的抑郁评分(14.32)与到达3 800 m时的评分(11.9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两量表评分随海拔高度增加均呈轻度加重趋势,脱高原后有短期增高改变。结论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心理应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武警不同任务部队战士的体能水平和特点,为不同任务部队科学实施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以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某武警总队特战分队(n=76)和机动大队(n=95)男性战士为对象,测量反映体能水平的相关指标,如克托莱指数、肺活量、VO2max、握力、引体向上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特战部队战士体质量和克托莱指数显著高于机动部队(P0.01);特战部队肺活量和VO2max显著高于机动部队(P0.05,P0.01);特战部队战士握力、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俯卧撑、双杠臂屈伸、仰卧起坐成绩显著高于机动部队战士(P0.05,P0.01);通过体能分级评价,特战部队战士VO2max、立定跳远、俯卧撑的优秀率分别为100%、53.9%、77.6%,机动部队分别为4.2%、6.3%、26.3%,特战部队优秀率显著高于机动部队(P0.01);特战部队引体向上优秀率(9.2%)与机动部队(7.4%)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任务部队战士体能水平差别明显,特战部队战士体能水平显著高于机动部队战士,但是体能素质发展不够均衡。机动部队战士各项体能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高原野外驻训期间,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的主要病种构成,为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非高原部队(驻地海拔500 m)和高原部队(驻地海拔3000 m)在2012年7月进驻海拔4400 m的某高原野外训练场,22 d后,根据两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登记(就诊例数分别为199和270),对发生在高原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非高原部队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合计占89.5%;高原部队前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合计占63.0%。结论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高原野外驻训的主要疾病病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前2位都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应充分考虑驻训环境因素,加强高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饮食卫生监督,调整卫勤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常驻高原部队人员在正常军事训练中的机体生理反应和疲劳状况,我们于1987年 7月对驻疆高原某连进行了现场观察。 (一) 调查内容及方法 (1)训练环境及内容:驻地海拔3200m,当日气温15~18℃,风速0.6~4.9m/s,相对湿度26.3~50.3%。训练内容班攻防,每日训练8h。(2)观察对象:进驻高原半年以上的25名健康男性战士。年龄20.7±2.2岁,身高169.7±4.6cm,体重62.7±4.7kg。(3)测试指标:膳食与热能消耗,脉率,体温,血压,蒸发汗量,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部队进驻高原初期不同低氧习服时间对脑力作业能力的影响以及个体习服状况与脑力作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进驻高原3700 m部队2天组(108人)、7天组(52人)、30天组(73人)和平原对照组(90人)的脑力作业能力(颜色选择反应时,听觉选择反应时,注意力,客体工作记忆,动作敏捷性,空间工作记忆),血氧饱和度进行测试,并进行急性高原反应(AMS)问卷调查与相关分析。结果颜色选择反应时高原2天组高于平原组(P<0.01)。注意力、动作敏捷性、空间工作记忆成绩高原各组均低于平原组(P<0.01),其中,动作敏捷性成绩高原7天组最低(P<0.01)。注意力和空间工作记忆成绩高原30天组最低。除动作敏捷性测试与血氧饱和度(SaO2)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5),其他脑力测试成绩与SaO2、AM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头痛和气短两个单项症状与部分认知能力有相关性。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对脑力作业能力有显著影响,在高原习服30天内,部分认知功能随习服时间延长逐渐好转,但仍低于平原水平。部分认知功能随习服时间延长而降低,出现SaO2下降以及头痛、气短症状者更易出现脑力作业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不同高原官兵军事作业疲劳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海拔(1500 m、3700 m、5380 m、5390 m)不同部队的478人进行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测评,335人进行疲劳量表测评。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疲劳状况明显差于低海拔地区官兵,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显示疲劳程度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而疲劳量表评分显示疲劳状况在高海拔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部队在各因子维度、躯体疲劳、脑力疲劳以及疲劳总分得分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针对高原地区特点,对不同海拔不同部队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科学地安排官兵的作业与训练时间,对于提高高原地区官兵的军事作业质量与战斗力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力劳动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金辉  张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91-4192
[目的]测定322名男性在校大学生的体力劳动能力(PWC170)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级阶梯负荷实验法,通过测定心率变化,依据公式计算PWC170PWC170值和VO2max.[结果]PWC170x-±s为(940.82±188.07)kg.m/min,其中优为21人、良为34人,二者共占17.08%;差为72人,占22.36%.与相关资料所叙述的部队医学院校学生的PWC170(1088.67±188.09)kg.m/min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VO2maxx-±s为(43.41 ±3.68)ml/kg.min,其中优为12人、良为14人,二者共占8.07%;差为77人,占23.91%,与相关资料所叙述的部队医学院校学生的VO2max(44.54±6.01)mL/kg.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了PWC170优、良者,VO2max x±s为(46.38±3.04)ML/kg.min,PWC170差者,VO2max x±s为(39.34±2.67)ml/kg.mi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C170与VO2max有明确的相关关系;大学生的PWC170有待通过体育训练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高原 ,由于受低氧的影响 ,部队从事与平原相同的体力劳动时 ,其负荷加重。为提高部队在高原的作业效率 ,我们在海拔 5 380m观察了青年官兵富氧前后PWC170 等指标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 10名从海拔 14 0 0m进驻 5 380m 1个月已基本习服的 19~ 2 0岁汉族男性士兵。进入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 (2 )富氧室制作 :选择一间门窗密闭的制式房间 ,容积 5 0 .5m3,室内温度 15℃。用上海嘉定学联仪表厂生产的CYES-Ⅱ型O2 、CO2 气体测定仪测定室内O2 浓度为2 1% ,CO2 浓度为 0。室内放置 4只氧气瓶 ,同时以10L·min- 1的流量为室…  相似文献   

10.
某装甲部队坦克乘员VO2max及背肌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坦克乘员体能状况,为加强科学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某部102名男性坦克乘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车长组26名,驾驶员组27名,一炮手组26名,二炮手组23名.按GJB 1337-92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背力计测定方法测定背肌力.结果 该部坦克乘员VO2max值为(45.60±4.96)mL·kg-1·min-1,为军标评价等级的中等;各组间VO2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车长组VO2max明显低于军标外(P<0.05),其余组与军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乘员VO2max评价为优良者占14.7%,中等者占45.1%,较差及差者占40.2%.乘员背肌力为(117.73±19.57)kg,为军标评价等级的中等;乘员背肌力评价为优良者占38.2%,中等者占50.0%,较差及差者占11.8%.结论 该部坦克乘员VO2max和肌力总体评价均在中等水平,应改善训练方法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官兵血压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由医疗工作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到藏北某海拔4 500 m以上地区官兵驻地进行健康检查,项目包括病史询问、常规查体及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并对高原血压异常的发生情况及高原血压异常官兵的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调查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 500 m以上地区官兵643名,高原血压异常251例,占39.04%;其中高原高血压25例(占3.89%),高原低血压189例,占29.39%;单纯高原脉压差异常,占5.75%。汉族224例,藏族18例,彝族5例,壮族2例,哈尼族1例,土家族1例。高原血压异常官兵常见症状依次有记忆下降、头昏、胸闷、失眠、头痛、体重减轻、多梦、心慌、疲乏、食欲下降、耳鸣、眩晕、浮肿等,以上症状发生率达26.29%~0.40%。结论由于高原低氧的影响,包括世居藏族在内的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500 m以上地区官兵高原血压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保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最大摄氧量与士兵体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500名战士的体能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测定指标包括:VO2max、3000m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和100m跑等。结果表明,VO2max与3000m跑步时间和引体向上成绩明显相关,而与100m跑步时间和立定跳远距离不相关;老兵的有氧能力和肌力低于新兵,特种兵的有氧能力、肌力、速度均低于步兵。提示:VO2max是评价士兵体能的较好指标;部队应加强老兵和技术兵种的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原边防部队基层官兵和卫生干部对防寒保障认知情况,为加强高原边防部队防寒教育、提高高原冷损伤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现场答卷方式.对海拔5000 m以上高原边防哨卡部队100名基层官兵和12名卫生干部进行防寒保障知识、冻伤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基层官兵对高原防寒保障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不同海拔高原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高原边防军人人格特征状况和心理能力水平及心理变化规律,为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队驻守在海拔3100111和4300m两处的219名高原边防军人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数字搜索能力测验(FST)。结果FST中在海拔3100m处军人答题正确数(28.75±1.72)高于海拔4300rn处军人(27.67±3.39),(P〈0.05)。EPQ中在海拔3100m处军人的精神病质(P)和掩饰性(L)得分分别为(4.41±2.76)分和(11.03±4.00)分,4300m处军人得分分别为(4.58±2.48)分和(10.90±4.01)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或P〈0.05);在海拔3100m和4300m处军人的内外向(E)得分分为别为(14.88±4.07)分和(13.70±3.73)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在海拔3100m处军人的神经质(N)得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在海拔4300m处军人(P〈0.05);在海拔3100m处军人内外向(E)维度的得分高于海拔4300m处军人.(P〈0.05)。结论高原边防军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海拔的增加心理功能受影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驻海拔2847 m地区某部队的营养素供给情况及干部体检指标的变化,为指导高海拔部队干部的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JB 1636-93《军人膳食营养调查方法》,采取称量法对该部队62名干部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进行调查,并对其2009-2011年3年期间的体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受检干部每日人均摄入总能量为17.79 MJ,其中每日人均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分别为2.44、4.13、11.22 MJ。三大产热营养素分别占13.7%,23.2%,63.1%;豆制品、蔬菜、牛奶、蔗糖、动物脏腑、鱼虾类、水果、钙、维生素A、B1、B2摄入量不足;禽蛋及植物油摄入量高于军标。不同年龄组红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部干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建议增加蔬菜和水果的供给,改进烹调方法,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合理调配膳食、均衡饮食,从而增强干部体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对促进官兵大强度军事训练后体能恢复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受试对象为96名官兵,随机分为试验组(运动后即刻使用该装置)和对照组(运动后不使用该装置)各48人,2组在进行大强度运动后同时检测以人体体征为主的指标.结果 在30 min内试验组心率[(76.4±10.0)次/m...  相似文献   

17.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ltitude-related disorders in untrained trekkers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workload on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and regional cerebral oxygenation were studied in untrained trekkers at altitudes of 2700 m and 3700 m above sea level. We studied 6 males and 4 females at each altitude, and their average ages were 31.3+/-7.1 y at 2700 m and 31.2+/-6.8 y at 3700 m, respectively. The resting values of heart rate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2700 m and 3700 m than at sea level. However, increases in these values after exercise were more prominent at high altitudes (heart rate increase = 51.6% at 2700 m and 70.4% at 3700 m; mean blood pressure increase: 19.0% at 2700 m and 17.2% at 3700 m). In addition, post-exercise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3700 m than at sea level or at 2700 m (i.e., 7.6 mM at 3700 m, 3.8 mM at 2700 m, and 4.17 mM at 0 m, respectively). Exercise induced an acute reduction in th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value (SpO2) at 2700 m and 3700 m (i.e., 11.2% reduction at 2700 m and 9.4% at 3700 m), whereas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sea level. The resting values of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measured by a nea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at sea level, 2700 m, and 3700 m-were nearly identical. Exercise at sea level did not reduce this value. In contrast, we observed a decrease in rSO2 after subjects exercised at 2700 m and 3700 m (i.e., 26.9% at 2700 m and 48.1% at 3700 m, respectively). The rSO2 measured 2 min and 3 min after exercise at 3700 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exercise value. From these observations, we concluded that alter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were apparent only after an exercise load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3000 m altitude. Acute reduction in 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might be a primary cause of headache an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ong unacclimatized trekk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富氧环境的高原习服训练中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海拔3570 m利用分子筛制氧机供氧和自动供氧控制系统,模拟较低生理等效高度,建立习服训练中心。将24名男性急性高原反应(AMS)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人。训练组在O2含量分别为26.0%、24.5%、23.0%和21.5%的富氧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各1 d;对照组处于自然低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训练。将训练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1 d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AM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值进行比较。结果训练组进入习服训练中心训练后,血氧饱和度有所改善,训练1~4 d和训练后1 d,AMS评分分别为2.08±1.17、1.67±0.65、1.50±0.79、1.33±0.89、0.58±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0.08、5.58±0.09、4.50±1.17、3.92±0.09、3.42±0.7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高原习服训练中心通过阶梯式调节生理等效高度并进行运动训练,能及时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缩短习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