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82-84+88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置换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组。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 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 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内Harris 评分显著提高(P<0.05),置换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PFNA 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患者较早的下床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 a 型13例,Ⅲ b 型11例,Ⅳ型5例.取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大幅度降低,优于传统内固定.结论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尽快恢复功能的特点,适合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12例,Ⅴ型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18例术后随访13个月~4年,无假体松动、再骨折,无髋关节脱位,优良率为88.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早期离床活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EvansⅡ型11例,Ⅲ型39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多数伴有内科疾病.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3-24个月),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余49例Harris评分,优3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随访期间X线检查,无假体松动、下沉等病例.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复杂骨折,积极手术治疗使患者尽快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动力髋螺钉(DHS)、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和PFN等)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方法[1],但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却不肯定,常因内固定不牢固、长期卧床引起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7~2010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24例为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19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术后4~7 d可以下床,手术时间(60±8) min,住院时间(17±2) d,平均手术出血量428 ml,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1例,精神障碍1例.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提早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阃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80岁及以上高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例。结果本组16例,除1例术后3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余15例均进行10~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所有病例无伤口感染。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显著降低骨折的并发症,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HS内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IFF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1、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内固定组(P0.01),术后可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组(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使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逐渐增多,而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数越来越多,对这一类型骨折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提高老年人生存率,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对66例患者这一类型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现对这一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作出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钟斌 《大家健康》2017,(10):90-91
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负重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DH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下地负重时间较DHS组明显提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股骨头置换组的近期疗效较好,其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远期疗效相当(术后6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股骨头置换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DHS组的35.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近期疗效好,关节功能恢复快,下地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南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内固定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比研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一共收治了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52例),在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并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在治疗组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恢复的时间快,出现的并发症少。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了加长骨水泥柱的方法,加强了股骨柄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B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麻醉后行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断端复位后应用可吸收线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得到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扩股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逐层关闭创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卧床,5~7d后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发生,无手术失败发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总优良率为88.89%。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早进行患髋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股骨头置换术对其的疗效。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90.67%。结论股骨头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8例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部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1例死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叶海明 《中外医疗》2012,31(11):33+35-33,3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短于B组,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出院,术后3 d~20 d下地负重行走,平均8.7 d,术后2个月~3个月患肢恢复到术前功能。结论对于部分体弱多病的老年病例,应用人工股骨头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尽早下床活动,避免或减少了老年患者因卧床发生的并发症及应用内固定发生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生物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采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病例14例.术后早期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