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药治疗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的病机及与癌前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谨慎选择手术时机,争取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及时用中医药治疗使之转为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中解毒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4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IM、ATP的有效率均为87.5%。结论:健中解毒化瘀汤对CAG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治疗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癌前疾病,在演变成胃癌的过程中,有形态结构、生化、免疫、遗传物质等多方面的变化。包括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出现;癌胚抗原、胸苷激酶、胃液多胺水平的升高;MG7、MGd-1、SC3A抗原等免疫指标的改变;以及细胞DNA 含量,Ag-NOR增多,P53、erbB-2等基因的改变。这些变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早期诊断、治疗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林介平 《医学文选》2000,19(5):713-713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 ,常规疗法疗效不肯定 ,临床上甚感棘手。近年来 ,笔者用维生素加补锌疗法治疗 2 1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2 1例病人中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36~ 6 4岁 ,平均年龄 5 1岁 ,病程 1~ 10年。由同一专科医生行胃镜检查及复查 ,并在胃窦部 4壁取活检各一块 ,经病理检查证实 ,中、重度萎缩分别 11例、 10例 ;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分别 14例、 7例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轻、中、重分别为 3例、 3例、 1例 ,共 7例。对照组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相似文献   

6.
仁术健胃颗粒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胃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组8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①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5.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胃镜及对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疗效分别为71.25%、77.50%、79.49%、88.46%,对照组为52.50%、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痰消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各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2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胃阴不足证59例,脾胃虚弱证64例,肝胃不和证57例,气滞血瘀证42例,湿热内阻证46例,分别予以化痰消瘀方口服,1剂,每日2次,疗程为180 d,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各组总有效率89.2%;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萎缩、肠化病理积分及胃痛、嗳气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然人群的3432份胃粘膜病理观察,检出胃癌5例并发现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检出较为常见,约占总数的67.28%,其次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分别占总数的3.88%,14.28%。部位检出:CSG体部高于窦部,CAG与IM则窦部明显高于体部(P<0.05)。本报告支持CAG、IM为癌前病变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中解毒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4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IM、ATP的有效率均为87.5%。结论:健中解毒化瘀汤对CAG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治疗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黏蛋白是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中的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参与胃上皮细胞的保护及细胞的许多生理活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等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黏蛋白的表达和糖基化会发生异常改变,进一步影响疾病进程。本文总结了黏蛋白及其糖基化修饰在正常胃上皮的表达特征和各种病理状态下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增文 《广西医学》2005,27(8):1127-1130
胃癌的发生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产生,在癌变之前多数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黏膜转变成胃癌前病变,部分再发展成胃癌。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一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目前认为,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前病变。鉴于胃癌的高度恶性,且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对胃癌前病变进行密切的监测及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将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Ganky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Gankyrin不仅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而且也参与胃癌的发展,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分析了胃切除标本中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胃疾病包括溃疡病227例,胃癌111例。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病变在溃疡的检出率依次为90.7%、55.9%和17.6%,在胃癌依次为91.9%、58.6%和37.8%,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在两种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非典型增生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在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非典型增生在两型胃癌之间,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提示非典型增生同高分化腺癌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对有非典型增生的溃疡病手术患者,宜注意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收集52例胃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标本,分别切取胃各部位共14块组织,常规切片,光镜观察,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规定指标,将胃的良性病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结果是上述良性病变均以胃窦小弯区为重,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达96%,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为7.6%,重度肠化为3.8%。三种病变的发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我省胃癌的高发是否与这些良性病变的普遍存在,持久的作用有密切关系,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王道坤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道坤教授运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病机以脾胃虚损为本,痰淤互结为标,终致热毒自生,提出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活血化淤、清热解毒为基本治法,并自拟方剂,灵活遣药辨治各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萎胃康胶囊对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胃镜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6例CAG及IM、ATP的患者,随机分为朋两组。A组给萎胃康胶囊6粒,每天3次;B组给予维酶素胶囊0.8g(宁夏生化药厂生产),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各做1次胃镜检查,在同一部位取材做病理组织学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化验血、尿、粪、便常规,肝脏、肾脏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显效率分别是37.21%、19.77%,有效率分别为52.33%、44.19%。总有效率分别为89.54%、63.96%(P<0.01)。HP:A组由86.05%降至56.98%,B组由89.53%降至75.58%(P<0.05)。内镜病理:CAG显效分别为25.58%、12.79%,有效率分别为54.65%、27.91%,无效率分别为43.02%、59.30%;总有效率分别为79.60%、40.70%(P<0.01)。IM和ATP显效率分别为24.42%、8.14%,有效率分别为54.65%、19.77%;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27.91%(P<0.01)。结论 中药制剂萎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今年58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10多年了。上个月,我在做胃镜检查时,被查出患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我听说,此病是一种癌前病变。请问是这样吗?我该如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患者被确诊胃癌时疾病常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预后和生存率不佳。因此,预防胃癌的发生至关重要。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可通过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空泡化细胞毒素A等导致Correa级联反应,这一过程中包括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发展为胃癌。但关于根除HP是否能够逆转胃癌前病变从而预防胃癌发生,目前存在争议。本文就根除HP预防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近几年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相关报道,试从本方治疗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作一探讨,发现该方治疗本病确实有效,同时提出本方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18例残胃癌病例分析,探讨了残胃癌的发病情况,病因机理,临床诊断及预防治疗原则。认为;溃疡病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改变了胃肠正常的生理解剖关系,胃内无酸,胆汁返流,细菌繁殖,萎缩性胃炎发生,最后导致胃粘膜发生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进而癌变。这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预防残胃癌应从改进手术方式,防止胆汁返流等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