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类型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01例),非高血压组(n=224例),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多于非高血压脑梗死,男性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男性的风险较高;而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高血压组还是非高血压组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脑梗死亚型和发病类型等临床特点的区别.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04例,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52例)和非高血压组(1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异,高血压患者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非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心脏病史和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心脏病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李美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1369-1371
目的 比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差异.方法 将自2009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98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将其分为高血压组(201例)和非高血压组(197例).针对患者的发病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中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明显比高血压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脑梗死.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是引起脑梗死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柳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8,22(1):59-6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普通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MSE评分、BI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0 d、治疗20 d及治疗结束后研究中的NIHSS得分、MMSE得分及BI得分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普通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对神经系统损害修复作用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 脑梗死为各类脑血管病发病之首,约占75%,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存,多年来,人们一直探索着对本病的理想疗法。近一年来我科用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提供的降纤酶治疗脑梗死20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根据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确诊,早期除外脑出血,随机分降纤酶组和血塞通组。用降纤酶治疗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80岁,平均56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5~85岁,平均为60岁。24h内用药治疗组12例,对照组15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疾病之一,目前发病率约为110/10万[1],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为加快脑梗死的康复,2004年3月~2008年2月,笔者对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科学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1994年11月至2000年2月经MRI或CT证实的111例脑梗死患者,男66例,女45例,平均年龄64.37±9.46岁(50~90岁)。高血压组47例,糖尿病组31例,高血压并糖尿病组19例,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组14例。脑梗死发生在12~72小时内,BP<24/14kPa,无出血倾向,无深昏迷。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尿激酶30~50万U 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连用4~7天。尼莫地平、阿斯匹林、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不变。实验结束后用复方丹参液继续治疗。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20天分别采用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改… 相似文献
9.
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用健康指导模式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临界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 :患者经健康指导模式进行社区干预三年后 ,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 .0 5 )。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临界高血压进行健康指导 ,给予必要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具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 (不用药 )和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了解通心络发挥作用的病理生理基础及作用环节。方盛对照组15例,基础治疗加脑复康0.8g,tid,共4w,治疗组:基础治疗加通心络4粒,tid,共4w,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以神经功能恢复,致残率低、致残程度小,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通过消除体内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及微小循环障碍等,从而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体积,改善血脑屏障,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解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了 4 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 )高血压病人给予伊贝沙坦 (15 0mg ,qd× 8wk)的降压效果。结果 ,经 8周治疗 ,伊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 /舒张压由给药前的15 2 3± 17 5 /98 2± 4 7mmHg下降到 12 6 7± 11 6 /83 3± 8 8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 ,降低血压总有效率 72 % ,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无明显影响。认为伊贝沙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并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总结。方法选取100例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所做的影像检查、发病机制及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CT检出率为35.0%,MRI的检出率为89.0%。其发病原因有心房纤颤和原发性高血压等可引发大面积脑梗死和脑血栓。影像检查显示,原梗死区内会出现斑片状或团块状血肿信号。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较多,病情较复杂,需及时得到治疗方能缓解病情,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及时改善,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探讨,总结护理的价值和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记录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高血压的孕产妇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梗死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对策做出分析。方法选取山东省泗水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并发癫痫患者共52例,使用地西泮以及卡马西平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较好,总有效率为92.3%。迟发患者治疗过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继发患者相比相对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并发癫痫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使用地西泮、卡马西平进行静脉注射疗效较好。但由于迟发型癫痫患者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在治疗效果上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抗凝治疗是其中之一 ,然而抗凝治疗能否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它的安全性又如何 ,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低分子肝素是抗凝剂 ,因其生物利用度高 ,剂量效应预测性较好 ,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为了解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笔者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全部患者均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确诊。病程均在48h内。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 相似文献
18.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压突然或急剧升高都可导致心、脑、肾脏器功能障碍 ,甚至衰竭 ,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故对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特别重要。现将我院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急诊观察的 15 2例高血压急症病人 ,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15 2例均系我院急诊内科留察的病人 ,男 83例 ,女 69例 ;年龄 2 6~ 81岁 ,平均 5 4 5岁。1.2临床类型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7例 ,高血压脑病 33例 ,急性左心衰 39例 ,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梗8例 ,颅内出血 4 4例 ,主动脉夹层 2例。血压 32~4 0 / 17~ 19kPa ,平均动脉压 (MAP) 19~ 2 4k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3-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组6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为对照组66例,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与脑梗死间血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两组间急性期血脂的差异。选取脑出血105人,脑梗死126人,分别测定TC、TG、HDL及载脂蛋白,结果发现两组间的TC、TG及HDL差异显著,认为血脂异常对脑梗死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