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EGFR突变阳性且经EGFR-TKI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C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化疗6周期仍未进展者,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化疗)和EC组(EGFR-TKI联合化疗组,化疗方案同C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EC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C组(P<0.05),但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继续使用EGFR-TKI并联合化疗可以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晚期NSCLC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获益基础上,采用自体CIK进行维持治疗。结果患者使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后,短期内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控制肿瘤、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及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韩睿 《重庆医学》2018,(15):2064-206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然而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尤其目前单纯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已经遇到瓶颈,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的治疗方案选择,尤其是不能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PD-1/PD-L1单抗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可以和EGFR-TKI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强强联合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而且可以发挥克服耐药的作用,使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更多.抗血管生成治疗未来可极大改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且在肺癌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广加  吉兆宁 《西部医学》2013,25(3):425-427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B~IV期非小细胞肺癌,经4周期标准泽菲、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未进展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泽菲与对症支持治疗;B组给予多西他赛与对症支持治疗;C组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比较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A、B、C3组PFS分别为5.9、6.2和2.8个月,3组患者中住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吴国明  林克雄 《西部医学》2010,22(4):589-590,59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其中多数就诊时就被诊断为晚期肺癌,丧失了手术机会,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晚期NSCLC一线化疗达到疾病控制(客观缓解或稳定)患者是继续进行治疗还是随访至疾病进展再给予二线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论。对此,本文就晚期NSCLC维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87-192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驱动基因指导下的治疗,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与“精准”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原癌基因-1(Ros-1)等。EGFR 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EGFR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有效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后期耐药问题不可避免。近年来,为优化TKI 治疗,EGFR-TKI 联合治疗应运而生,不断探索有效的EGFR-TKI 联合治疗的方案。如EGFR-TKI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本文就一线EGFR-TKI 药物及EGFR-TKI 联合治疗在一线探索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一代EGFR-TKI已成为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标准治疗.文中分离和量化EGFR合并TP53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接受一代EGFR-TKI治疗前后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探讨其在EGFR合并TP53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接受一代EGFR-TKI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  相似文献   

8.
苗磊 《中外医疗》2009,28(36):75-7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次,口服,每天1次。观察临床疗效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患者生存时间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CR3例(7.3%),PR8例(19.5%),SD16例(39.0%),PD14例(34.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个月,总的生存时间为2~30个月。结论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烟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根据不同吸烟状态分为吸烟组22例和非吸烟组38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吸烟率,两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肿瘤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 不同性别NSCLC患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功能状态(PS)评分、化疗类型NSCLC患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10例,非吸烟组分别为4例、27例、7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92,P=0.029)。吸烟组中位TTP为12个月,非吸烟组中位TTP为1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21)。吸烟组中位OS为 15个月,非吸烟组中位OS为 24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104)。结论 EGFR-TKI治疗晚期非吸烟NSCLC患者较吸烟患者更有效,且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可能长于吸烟者。  相似文献   

10.
马丽霞  朱晶  刘显红 《当代医学》2010,16(14):153-154,16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既往接受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口服厄洛替尼150ml/天,直到疾病进展或其它原因停药。结果对本组30例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3.3%,疾病控制率76.7%,(0例CR,7例PR,16例SD)。未观察到疗效与性别、年龄、一般状况、吸烟、分期及既往治疗等临床特点有相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6周~63周)。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论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化疗+最佳支持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结果:A组患者较B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延长4.2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毒副反应显著增加,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多西他赛可作为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与EGFR-TKI治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腺癌69例,非腺癌19例)经吉非替尼或厄罗替尼治疗、疗效可评价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完整的血清CEA检测结果,分析CEA水平与EGFR-TKI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EA<5 ng/ml者的有效率(CR+PR)为18.2%(6/33),稳定率(SD)为18.2%(6/33),进展率为63.6%(21/33);CEA≥5 ng/ml者的有效率为30.9%(17/55),稳定率为43.6%(24/55),进展率为25.5%(14/55)。2组EGFR-TKI治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血清CEA水平高的患者,服用TKI药物后疗效更好,而较低CEA值的患者效果较差。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EA≥5 ng/ml组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9)。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EGFR-TKI药物疗效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洪训  华霞  徐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44-145,14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出现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8月4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13服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厄洛替尼组无疾病进展时间7.3个月(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3个月(1—30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泄。结论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呈正相关,皮疹可作为预测和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葛小琴  袁瑛  沈虹 《浙江医学》2010,32(7):1028-1030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或经治的29例晚期NSCLC的患者,予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 口服,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果 2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8.3%,疾病控制率为7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7个月;随访结束时1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主要的的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泻,均可耐受.结论 EGFR-TKI制剂治疗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化疗前纤维蛋白原状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36例患者中纤维蛋白原升高的发生率为56.6%,与病理类型、分期、吸烟史、性别、功能状态(PS)评分及年龄无明显关系.PS评分(HR=1.85,P<0.001)及纤维蛋白原升高(HR=1.63,P=0.008)为总生存的预后不良因素.化疗前纤维蛋白原正常和升高的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0.8和15.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5和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化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生存期明显缩短.监测纤维蛋白原状态不仅是预防患者出现血栓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还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发展、预后判断及辅助治疗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林海锋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48-164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晚期NSCLC患者的口服吉非替尼至不可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时停药。结果总的有效率为27%,疾病控制率为75%,有效的患者中位缓解时间为7个月。腺癌患者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女性的有效率、生存时间优于男性患者。脑转移者的有效率为3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多数轻微可逆转。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陈萍  徐聂  侯梅  张杰  李慧艳  赵振华 《西部医学》2009,21(6):909-91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3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A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天1次,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行疗效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CR1例,PR16例,SD8例,PD9饲;其中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均与RR、DCR无显著相关性,既往化疗方案数与DCR有相关性。生存期随访至2008年7月,全组中住生存时间6.7个月(2.5~14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34.5%。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白细胞下降和转氨酶升高为主,多为轻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的患者其疗效没有显著差别。既往化疗方案个数≤1个者疾病控制率高于≥2个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同步应用适形调强放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7例,进展4例,全组有效率47.6%,疾病控制率80.9%,中位生存期10.6个月,1年生存率52.3%。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腹泻和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厄洛替尼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对不能同步放化疗、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有可能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凝血常规指导下应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本院近3年无抗凝禁忌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回顾性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抗凝用药,其余治疗条件、方案大致相同.比较两组患者3月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有无静脉血栓、肿瘤进展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静脉血栓1例,肿瘤进展12例,死亡3例,纤维蛋白原降低;对照组静脉血栓7例,肿瘤进展20例,死亡9例,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减低.结论 在凝血常规的指导下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可延缓肿瘤进展、不同程度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EGFR-TKI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之前的1个月均对其血清的CEA水平进行检查,按照血清CEA浓度是否高于5.0 ng/mL分为血清CEA正常组38例与血清CEA升高组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筛选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CEA正常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高于血清CEA升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吸烟、TNM分期高、血清CEA水平≥5.0 ng/mL是影响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增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治疗的预后较差,血清CEA水平可以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但还需要进行大规模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