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探讨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58例为观察组,同期儿保门诊经体检为健康正常的小儿共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小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M、IgG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免疫功能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MPP患儿肺炎支原体(MP)特异IgM、Ig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并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4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症MPP组患儿的CD3^+、CD4^+细胞数,CD4^+/CD8^+和C3含量小于对照儿,而IgA、IgM、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D8^+细胞数高于对照儿,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gG及亚类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症MP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3^+、CD4^+受抑,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将其纳入病例组;另在同期选取医院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两组儿童IgG、IgM、IgA、补体C3、C4、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病例组急性期IgG、IgM、IgA水平、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P<0.05)。病例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CD8+呈正相关。结论 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补体水平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逯艳梅  李海峰  曹甦 《右江医学》2009,37(4):414-4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体液免疫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28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的水平,对其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分成3组,即MPP轻症组(22例)、重症组(18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P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IgM水平显著增高(P〈0.01)。重症组外周血CD23的表达及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而重症组的血清IgM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及血清IgM含量显著升高,重症MPP患儿IgA、IgG也显著升高。MPP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全血和血清以及健康儿童对照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3+、CD4+、CD8+、CD19+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表达比例,检测血清标本IgG、IgA、IgM。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和CD4+CD25+细胞比例明显下降,B淋巴细胞(CD19+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血清中IgM含量升高。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处于免疫失衡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体液免疫功能仍存在一定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 M、IC和补体C1q、C4、C3、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C3、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C4、C3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反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C、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结论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含量变化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50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用郑州安图生物肺炎支原体培养试剂检测肺炎支原体。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Semi BiO全自动可视化细胞检测仪收获细胞,检测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结果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儿童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组IgG和IgA与对照组IgG和IgA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g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检测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变化,并和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比较,CD3+.CD8+明显增高(P〈0.05),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IgG、IgA、IgM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补体C3、C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降低可能与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CD4+)的减少和T抑制细胞(CD8+)数量增多和(或)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反应蛋白、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检测与中医辨证诊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 IgM阳性56例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26例对照组比较,MP IgM阳性56例患儿全部做C反应蛋白、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热闭肺型和痰湿闭肺型中重症者心肌酶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在痰热闭肺型、痰湿蕴肺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指标的水平,对其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患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3、C4的水平.方法 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46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补体C3、C4含量.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中IgM、IgA应答增强,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lgM、lgA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8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IgM、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补体C3、C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降低,但对补体C3、C4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MPP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IgA、补体C3、C4水平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A、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4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Ig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玉屏风颗粒辅助用药治疗可改善、提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对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收集30例MPP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3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C3、NK细胞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表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下降明显(P<0.05),而CD+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IgG、IgM、IgA及C3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同时补体系统被大量激活,参与了MP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后的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gA、IgM、IgG及补体C3、C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较对照组低,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均显著较对照组低,而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则显著较对照组高,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观察组患儿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较对照组低,而CD8+则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急性期变化幅度较恢复期大.结论 :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对处于低下状态,且对其免疫状态的调节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疾病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MPP患儿54例为MPP组,另选健康儿童5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MPP组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匹多莫德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MPP组血清IgG、IgM、CD8+、CD19+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3+、CD4+、CD4+/CD8+、CD16+CD5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治疗,54例MPP患儿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匹多莫德组IgA、IgG、IgM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增高,而CD16+CD56+则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MPP患儿可因肺炎支原体的黏附及毒性代谢产物等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3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用动态比浊法测定IgA、IgG、IgM,C3C及C4;并与27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的CD3、CD4、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血清IgM、IgG显著高于健康儿童,IgA水平降低。血清C3C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