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 ,此种手术的并发症较多 ,如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变性及眼内炎等〔1〕。为减少这些并发症 ,我们开展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材料 :为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4例 ,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例共 5眼。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4~ 6 6岁 ,病程 1~ 6个月。房角检查均为宽角 ,视力 0 .2~ 1.0 ,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损害。点用 2 %美开朗眼药水后眼压控制在2 0~ 35…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及有效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临床接治的19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3.92±1.26)mmHg,下降幅度36.33%,差异有显著性(P<0.01),24只眼结膜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只眼功能性滤过泡消失。28只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做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及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开角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作为随访观察.对开角型青光眼49例,分为对照组A1和治疗组A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6例,也分为对照组B1和治疗组B2.所有的对照组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所有治疗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可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视野等情况,平均随访时间9.7月.结果 所有治疗组和所有对照组的术后6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没有明显差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无论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或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浅前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有远期较好的眼厂卡控制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但无论是原发性开角还是闭角型青光眼中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或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4.6±2.3)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9.2±8.01)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5.01±4.6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I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术后2~3d自行恢复,6眼轻度房水闪光,术后2~3d消失。所有患眼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谦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25-2226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力、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1,2,3a时眼压分别为16.32±5.25,17.28±5.70,18.26±5.20mmHg,与术前眼压35.52±7.6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术后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22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24眼均有功能型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张秀梅  高翔 《眼科研究》2001,19(5):418-41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治疗结果,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3月~1999年12月在我科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98例121眼,男性44例,女性54例;年龄47~7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1眼。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眼压后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下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及结膜充血程度。按Spaeth分级法…  相似文献   

8.
在闭角型青光眼,应早期施行YAG-激光虹膜切开术或传统的周边虹膜切除术。倘小梁已不可逆的损害,则应作小梁切除术。在开角型青光眼,用药物治疗或激光小梁成形术不能控制,则必需手术治疗,一般应选用小梁切除术。与传统的滤过手术相比较,小梁切除术较少发生前房塌陷,但有时也可发生。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作者建议切开前房后立即注射透明质酸钠。倘所有预防措施都用过了,但手术后前房仍消失(由睫状体阻滞性青光眼或过度过滤伴脉络膜和睫状体的继发性脱离所致),约物治疗又无效,则必需再手术。值得选择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再建前房。  相似文献   

9.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 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 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前房注气治疗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远期滤过泡形态、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和前房注气治疗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治疗有效率、远期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一次治疗成功率93.1%,治疗时间短。结论前房注气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00-1902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8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按手术前眼压水平分为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30mmHg)和对照组(50例50眼,眼压<30mmHg),对两组病例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大多控制在8~15mmHg;UBM检测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发生1例睫状体脱离,1例恶性青光眼,1例浅前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浅前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CD,AOD,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可发现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2-06我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联合治疗组,40例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恢复情况、前房角及瞳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疗效显著、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有目的的选择12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一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一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平均值要较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但是通过自身对照的检验,两者无明显差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8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测量眼压、视力。结果术后Ⅰ度浅前房4只眼,Ⅱ度浅前房1只眼,其发生率是5.75%;术后随访3~16个月,眼压的控制率是97. 70%。结论术后加用可拆除巩膜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前浅房的发生,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改良式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手术早期由于滤过过强易造成低眼压、浅前房、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甚至瞳孔阻滞和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引起并发性白内障,恶性青光眼等不良后果。我院2005-09/2008-05对92例12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改良式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05/2008-05间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改良式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92例120眼并全部予以观察。男55例,女37例,年龄22~76(平均4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3眼,继发性青光眼12眼,先天性青光眼3眼,术前眼压2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6眼,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12~18个月).结果眼压由术前(29.82±7.82)mmHg降至术后(13.94±5.76)mmHg,其中88.46%的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50%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术前眼轴均值为(22.66±0.96)mm,晶状体厚(4.86±0.22)mm,前房深度(2.35±0.28)mm,术后前房深度(4.10±0.37)mm.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结论对明显有晶状体增厚、浅前房以及短眼轴特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联手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眼科2007-01/2008-01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晶状体眼(198例)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3例,高眼压性浅前房1例,术后低眼压2例,术后眼压药物控制不良需二次手术1例。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不需要特殊设备,不需要特殊技术,但是需要极其精细轻柔的操作,抗代谢药物恰到好处的应用,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行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10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探讨。结果 94例110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1眼,发生率为19.09%,眼压8mmHg至测不出,时间术后1-5天。其中滤过过畅9眼,42.86%,结膜瓣渗漏6眼,28.57%,脉络膜脱离6眼,28.57%。通过保守治疗19眼,手术治疗2眼。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常见原因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和结膜瓣渗漏。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共40例(40只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16例(观察组),传统小梁切除术24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滤过泡、眼压、前房形成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0只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年.术后第1d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24%,观察组为6.25%(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20只眼压控制在6-21 mm Hg(62.5%),观察组15只眼眼压控制在6-21 mm Hg(87.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62.5%,观察组占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410祗实施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9祗眼发生浅前房,占总敷24.1%,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祗眼,发生率为22.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30祗眼,发生率为29.7%。结论 浅前房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高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