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先天性膈膨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膈膨升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胸手术14例,经腹手术8例,均行膈肌折叠术.结果 3例因膈膨升程度及症状轻而未行手术治疗;22例行膈肌折叠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肺复张满意、无复发,其中2例胸片检查示膈肌位置较对侧稍高,其他病例基本正常,膈顶位于第5~6前...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膈膨升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99年5月~2005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膈膨升患儿8例,均行膈肌折叠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的效果并探讨鼻吸实验在膈肌膨升症手术治疗效果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16例膈肌膨升症患者根据鼻吸实验结果分为两组,阳性组10例,阴性组6例。行膈肌折叠术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对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阳性组手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P<0.01),阴性组中,除动脉血氧分压手术后改善外,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善。除一秒量外,阳性组和阴性组手术效果明显有差别;结论:对于有膈肌矛盾运动的膈肌膨升症患者,手术效果明显,对于没有膈肌矛盾运动的病人,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鼻吸试验对于膈肌折叠术手术效果有很大的预测价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军梅  冯立  于丽 《河北医药》2009,31(19):2667-2668
先天性膈膨升症是指先天性膈肌肌纤维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膈肌某部分或一侧膈肌位置异常升高,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胃肠道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该疾病发病率较低,多见于小儿,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膈肌折叠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恢复膈肌的正常解剖位置和张力,维持正常的肺容积及肺通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膈膨升症患者术后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成人膈肌膨升并肺膨胀不全患者8例,在全麻胸腔镜下行膈肌折叠术,术后给予集束化临床护理。结果本组8例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有效拍背、适度咳嗽,促进肺复张;持续胃肠减压3~5d,减轻腹胀、呕吐;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预防胸腔积液;充分氧疗,预防低氧血症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例小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方法通过胸片及X线下动态吞钡透视明确诊断;采用纵切横向单层缝合解决食管狭窄的问题;将膈肌切口两侧缘于食管前后折叠交叉缝合。做成人工膈肌角;另外行His角成型。以防止术后食物返流;大的膈肌缺损使用涤纶补片修补。结果该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术后1~5年随诊无复发及返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态下行X线钡餐透视对小儿先天性膈疝的诊断有决定性的作用。手术是患儿得以治愈的唯一可靠方法。食管裂孔及His角的成形对防止术后远期返流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单侧膈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进行膈肌折叠术治疗的成年人单侧膈肌麻痹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包括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结果经膈肌折叠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指数降低,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及一秒量升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单侧膈肌麻痹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人膈肌膨升症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3例成人膈膨升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诊断均通过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程度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确诊后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于膈肌膨升症,首要的是明确诊断,胸部X线结合胸部CT能确诊,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经胸切开膈肌,行交叉重叠缝合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拇长屈肌腱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 先天性拇长屈肌腱鞘狭窄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本组病例23例,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1月就诊患者,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 全部痊愈.自觉症状及客观体症全部消失, 患指伸屈活动正常.术中、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本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肯定,术后无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进行的16例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16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30 ml,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6~12 d.术后1个月行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个月复查24 h食管压力测定及pH值监测,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随访时间10~30个月,16例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明确复发病例.结论 3D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层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易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膈肌破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膈肌破裂的疗效.方法 对4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有:经胸修补术、经腹修补术和胸腔联合切口.结果 4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均手术成功并痊愈出院.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膈肌破裂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且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术中仔细的探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寻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胸Heller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术19例,经腹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并幽门成形术14例.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疗效间的差异.结果 经胸Heller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术19例,其中治愈17例,好转1例,差1例.经腹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并幽门成形术14例,其中治愈12例,好转1例,差1例.两种手术方式疗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 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长度、局部情况及患者年龄、体质情况,做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膈肌破裂3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胸部切口手术18例,胸腹联合切口手术9例,腹部切口手术11例。对其中35例膈疝患者按小肠、网膜、结肠、脾和胃的顺序并用纱布垫持续轻柔,缓慢按压脏器协助还纳复位。术中除处理胸腹合并伤外,膈肌裂口均用7号或10号丝线间断缝合关闭。结果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随访1~3年,均无膈疝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成功救治创伤性膈肌破裂十分重要。手术中仔细探查膈肌可以减少漏诊,尽早手术修补膈肌裂口、正确处理脏器合并伤、将疝人胸腔内脏器还纳入腹腔等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我科应用腹腔镜治疗的10例后外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操作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90~150min,术中出血量少(2-3m1);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新生儿患儿术后出现复发;术后3~4d给予进食;3-6个月随访,复查x线显示膈肌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子宫马蹄形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腹子宫马蹄形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贫血情况及性生活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共有8例(占78%)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有20例(占86%)症状消失,经量少,无潮热,性生活正常,术后6个月17例(占73%)症状消失,术后12月随访,20例症状消失,3例明显缓解(100%).12例月经过多患者术后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4例贫血患者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性生活满意.结论 经腹子宫马蹄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生活不受影响,对于无生育要求、希望保留子宫、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9月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10例。术前明确诊断者9例,其中3例X-线胸片确诊,6例胸部CT检查确诊,剖胸探查1例。单纯经胸入路手术8例,胸腹联合入路2例。合并脏器损伤行修补术6例,行疝入脏器还纳、膈肌修补4例。结果 1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临床死亡,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膈肌发育不全致膈肌缺损,腹腔内脏器通过缺损处疝入胸腔,大部分为胸腹裂孔处膈疝,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肠穿孔[1]。我院对6例新生儿复发性膈疝采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无张力缝合修补术,术后随访2年膈疝均未再复发,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6例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的患儿,男性4例,女性2例,均在生后1个月内完成疝囊修补手  相似文献   

18.
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的手术人路及吻合方法.方法 对155例贲门癌患者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行胃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口漏及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结论 经腹切开膈肌脚,行胃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2cm的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膈膨升比较少见.其主要表现为消化、呼吸、循环系症状,重者器官衰竭或心跳骤停。我院自1984以来收治11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月~54岁;发现症状1~6年。左侧完全性膈膨升9例。合并胃扭转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例,同时,合并胃扭转和慢性支气管炎2例,无合并症1例。这9例均有消化症状,其中5例兼呼吸症状,1例兼循环症状。X线检查均示膈升高达第3前肋上下缘之间,心脏右移。右侧局限性隔膨升2例,单纯右胸痛,X线片示半球形膈影突向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6年1月收治的15例先天性膈疝病例,从临床表现,确诊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处理,探讨对该病的诊治.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诊断该病单纯靠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照片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消化道造影.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膈肌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对新生儿期重症患儿的救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