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肥胖患者两种低位硬膜外穿刺法的成功率、置管顺利度及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盆腔及下肢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旁入法,B组为直入法,作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采用直入法以棘突间隙中点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置管顺利度及术后腰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98.33%,B组为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顺利度96.7%,B组为56.7%。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A组术后腰痛的发生率3%,B组为20%,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肥胖患者低位硬膜外棘突中点旁入法优于直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25G铅笔头式细针行单次腰麻时采取不同穿刺入路,选择一种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穿刺方式。方法:120例下腹部及腹平面以下的短小手术(估计手术时间少于3小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直入法组(A组)和侧入法组(B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耗时、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术后腰背痛等不适的发生率。结果:穿刺时间A组(72.1±16.5S)长于B组(50.2±13.8S);一次穿刺成功例数A组(32例)明显少于B组(53例);两次穿刺成功例数A组(42例)少于B组(59例);三次穿刺成功率A组仅在80%左右;术后A组有5例患者诉有轻微腰部不适,B组无一例诉明显不适。结论:25G细针单次腰麻因其组织创伤少、操作步骤简单、椎管内出血风险小等逐渐被推崇,但因其"偏软"、"不易固定方向"等在临床中受到顾虑和限制。侧入法的应用可有效的避开穿刺路径中的棘上韧带、循阻力渐增的方向直至突破,抵达目标位置,值得在下腹部及腹平面以下的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氯诺昔康对硬膜外穿刺后腰背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于腰部硬膜外麻醉行下肢、下腹部(非妇产科手术)、肛门会阴择期手术患者 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垂直法,即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B组穿刺法同A组,穿刺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穿刺后4h肌注氯诺昔康8mg;C组为水平法,即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平行进针,三组硬膜外腔麻醉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均未加辅助药,术后随访 3d,比较三组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术后前A,B,C组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 25%,11.6%和8.3%,A组腰背痛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且疼痛程度明显重于后两组,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穿刺所造成的背部韧带损伤是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穿刺手法有关.氯诺昔康可通过其抗炎镇痛作用,可达到减轻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近期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探讨其最优化的穿刺方式。方法:80例剖宫产患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随机分成两组,单点法穿刺组(SST组)和两点法穿刺组(DST组),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穿刺操作时间、硬膜外腔用药量、穿刺及置管困难发生率、麻醉失败率、腰背痛、头痛等情况。结果:硬膜外腔用药量和腰麻平面不对称发生率SST组高于DST组(P<0.05),其他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两点穿刺法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单点穿刺法更合理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对于肥胖产妇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进行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对40例肥胖产妇进行椎管内麻醉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是否一次成功,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观察穿刺过程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有无血肿形成等.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97.5%,其中29例穿刺1次成功,6例穿刺2次成功,4例穿刺3次成功,1例穿刺失败,39例穿刺成功病例平均穿刺操作时间为3.659 min,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6例在穿刺过程中皮下有出血,经压迫止血后术毕观察出血均已停止,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形成.结论 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能大大提高肥胖产妇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组)。两组穿刺操作均由二位固定医师完成。术后追踪随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 A、B两组腰背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不影响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区域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A组在T1时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A组发生尿潴留21例,腰背痛5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前列腺汽化术采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除麻醉方式外的其他治疗处理均相同。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药(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实施麻醉之前以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6、24、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前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24h的MMSE评分与本组麻醉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术后6、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 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4、72h两组POC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前列腺汽化术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不增加麻醉药用量,而引起术后认知障碍的几率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腰椎穿刺测脑压,获取脑脊液化验,是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腰椎穿刺的成功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我科2007年-2014年8月所行的所有老年病例的腰椎穿刺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5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穿刺病例,随机分为I组(侧入法腰椎穿刺组)和II组(直入法腰椎穿刺组)。I组1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防性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行髋部骨折术的高龄老年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6)和对照组(n=46),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在患者血压存在波动时予以小剂量多巴胺,试验组在硬腰联合麻醉穿刺后即刻预防性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龄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60例ASAI~Ⅳ级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71.4岁,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都安全地完成了手术,麻醉效果佳。B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A组明显,B组术后恢复较A组慢,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高于A组。结论控制好麻醉剂量和麻醉平面,术中密切监测,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20例剖宫产术者分为腰硬联合组、腰麻组和全麻组,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后行剖宫产术,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3组患者腰背痛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的腰背痛发生率分别高于同期腰麻组和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第30天的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腰背痛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麻醉药物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腰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42例,5mg0.5%罗哌卡因)和B组(n=43例,10mg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Bromage评级.结果:B组患者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均长于A组;B组患者Bromage评级较A组更积极,两组之间比较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腰麻中,应用10 mg0.5%罗哌卡因,使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麻醉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又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肛肠手术中单次腰麻三种不同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用于肛肠手术较合适的单次腰麻穿刺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肛肠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n=60):A组:腰硬联合麻醉针内针穿刺法,B组:腰麻穿刺针直接穿刺法,C组:18G针头引导腰麻穿刺针穿刺法。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注药后30min麻醉平面超过T6的例数、术后48h头痛和腰痛发生率。结果 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A、C组,穿刺次数高于A、C组(P 0.05),C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腰痛发生率高于B、C组(P 0.05),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注药后30min麻醉平面超过T6的例数及术后48h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G针头引导腰麻针穿刺法可以达到肛肠手术所要求的麻醉效果,同时具有首次穿刺成功率高、腰麻穿刺术后腰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均采取全麻麻醉(全麻组),并选取同时期的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腰硬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骚动情况。结果腰硬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0.05);全麻组骚动发生率高于腰硬组(P<0.05);腰硬组在T3、T4时的MAP、Sp O2与全麻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通过腰硬联合麻醉有效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全麻相比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中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边长荣 《贵州医药》2020,(8):1245-124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6例采用全身麻醉,B组27例采用腰-连续硬膜外麻醉,C组27例则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组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A组,手术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血量低于A组(P<0.05),但三组术中补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舒适度评分较低于A组,但术后疼痛优于A组,术后24 h PCA药量低于A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B、C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C组之间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73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36例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给予B组37例患者实施腰硬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在麻醉情况方面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比较,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面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时,给予其实施腰硬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胶体扩容对腰-硬麻醉下高龄患者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符合条件的实施下肢长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每组30例,分别于腰-硬麻醉穿刺前后给予万汶,观察胶体扩容预防低血压效果.结果 A组于穿刺前予一定量胶体可有效预防腰-硬麻醉下高龄患者患者低血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给局麻药前后胶体扩容均可以一定程度减轻高龄患者术中低血压,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孙卫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36-2438
目的 选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进行实施,并对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操作的实施,并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缺氧、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及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询问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另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并对其具体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麻组患者相比,高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发生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缺氧、心动过缓、患者满意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全麻组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较好.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操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但由于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较多,对老年患者的病情治疗影响较大,为此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病情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