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方法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 57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90%(n=298)。22.82%(n=68)的有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且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自杀意念组中,女生情绪问题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二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P<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是有自杀意念高中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焦虑抑郁情绪、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济南市两所初中共830人。【结果】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焦虑抑郁情绪、EPQ各人格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杀意念与焦虑抑郁情绪、EPQ各人格维度在α=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自杀意念危险因素有焦虑抑郁情绪、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及掩饰性。【结论】有焦虑抑郁情绪和不良人格特征的初中生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量表,调查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79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8%;有过自杀/自伤行为、抑郁、焦虑及神经质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结论对有过自杀/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情绪方面的辅导,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杀行为是危害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也是大学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意念是自杀潜在的危险因素[1-2].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自杀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非大学生人口,而家庭环境因素[3]、抑郁情绪[4 ]等均与自杀意念相关.该研究拟在了解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现况的基础上,探讨曾经的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共同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学生群体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和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上海大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调查方法,选取7所大学的大一-大四学生共1756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各项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在性别、不同家庭情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12.9%学生在过去1年中曾想过自杀。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常孤独、抑郁倾向情绪、离家意愿都是自杀意愿产生的危险因素,而男性相对于女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大学生骑车违规现象高于本地中学生,而打架、离家和自杀等相关行为发生率低于中学生,大学时期是各种危害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开展以心理和环境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是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和伤害行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自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现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8所中学2193名中学生;利用全国统一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收回,学生不记名自填的调查方法。[结果]该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3.2%,女生高于男生;学生的不良情绪(如孤独、抑郁)均对其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受欺侮与斗殴等校园暴力、学习压力也是造成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离家出走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联系。[结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关键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维护中学生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39所农村中学学生8 316名,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前的1 a中,学生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4.10%,7.53%和1.95%.重点中学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26.40%)高于非重点中学(21.78%),大家庭中学生自杀的报告率最低,单亲家庭和父母均缺失家庭中学生的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家庭.有自杀相关行为的农村中学生伴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静态活动相关行为集聚现象.结论 应重视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2所初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4524名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抑郁情绪评定,描述抑郁情绪的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特征,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八年级学生抑郁评分高于七年级,肯定抑郁和可能抑郁的检出率(21.8%,10.6%)均高于七年级(14.0%,6.7%);高年龄组抑郁评分高于低年龄组,肯定抑郁的检出率也高于低年龄组。女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体重自我评价超重者更倾向于报告有抑郁情绪;年龄较小、七年级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抑郁发生的危险性较低。结论初中生抑郁情绪与性别、年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和体重自我评价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及流行情况, 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市城市学校4所、乡村学校5所,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 每个年级(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至少选取男、女生各75名, 共抽取3 002人, 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4.3%, 其中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2%, 女生为1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5%, 农村为1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9.6%, 初中生为16.4%, 高中生为14.8%, 小学生得分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CDI得分为(12.3±6.9)分, 高于女生的(11.5±6.1)分, 城市学生为(12.3±7.0)分, 高于农村学生的(11.3±5.9)分;3个学段学生CDI得分分别为小学(10.2±6.3)分、初中(12.4±6.9)分、高中(12.4±6.2)分, 小学生得分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CDI得分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初高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霍斌  高岚  邱柏红 《中国校医》2010,24(4):247-248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926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采用SDS自评量表,被试者抑郁检出率为24.30%;采用EPQ个性问卷,初中男生较全国男性分低,高中男生较全国男性N分低,高中女生较全国女性E分高,EPQ与SDS得分间存在相关关系。学习成绩与SDS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84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43.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以轻度抑郁(30.8%)为主;女生的抑郁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抑郁和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均分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0.23、-0.20、-0.20、-0.19、-0.23,P均<0.01),与家庭矛盾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P<0.01)。 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不良家庭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烟台市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 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烟台市13区县39所城乡学校1112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烟台市中小学生过去7天不良饮食行为、尝试吸烟行为和曾饮酒行为报告率分别为46.36%、3.14%和10.07%,均为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P<0.01)。在过去7天,学生被动吸烟率为66.41%。过去30天里,校园欺凌相关行为报告率为1.92%,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 烟台市中小学生中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危险行为的发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蔺  韩茹  蒋舒阳  刘正奎 《中国公共卫生》2018,115(12):1627-1630
  目的  探讨主观社会支持在儿童亲子依恋质量与抑郁水平之间是否产生中介作用。  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合肥市肥东某学校4~9年级2 721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2 721名儿童抑郁得分为(8.55 ± 4.7)分,初中生抑郁得分高于小学生,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母亲依恋得分、父亲依恋得分均为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主观支持得分在学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水平与父亲依恋(r = – 0.249)、母亲依恋(r = – 0.261)以及主观社会支持(r = – 0.316)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均P < 0.01);主观社会支持在亲子依恋质量和抑郁水平的关系之间能产生部分中介作用(Y = – 0.085,P < 0.001)。  结论  亲子依恋既能直接影响儿童抑郁水平,还能通过主观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儿童抑郁水平;帮助儿童提升其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8.
陈桂存  黄莹  王恒昌  朱所琴  胡安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37-1438,1442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编问卷对云南省22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2%,其中男生20.9%,女生23.7%,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6,P﹥0.05);初一18.8%,初二26.3,初三21.7%,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0,P﹤0.05);汉族23.7%,彝族21.9%,白族15.5%,哈尼族30.1%,其他民族22.7%,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74,P﹤0.001)。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且抑郁症状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查中专生410名进行SCL-90测查,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中专生的心理症状总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的水平;中专男生的恐惧、焦虑、抑郁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新生,但二者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10个分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恐惧、焦虑、躯体症状、精神病性及其他。结论应重视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