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0~14岁儿童因伤害入院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伤害导致儿童入院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1 828例0~14岁住院儿童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桐乡市0~14岁儿童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桐乡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分布特征并探讨伤害发生原因,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桐乡市伤害监测网络,分析14岁以下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2010年度,14岁以下儿童伤害共报告病例2 115例,男女比例为1.62: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伤害原因的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50.97%)、动物伤(16.64%)、交通伤(10.59%)、钝器伤(7.61%)、刺割伤(5.67%).伤害性质大部分属于非故意,占98.44%.伤害程度多为轻度,占76.55%.结论 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948例学生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11.86±4.38)岁,男女性别比2.57:1;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2.35%)、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1.72%)、扭伤(或拉伤)(14.9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5.39%)、刀(或锐器)伤(22.38%)和钝器伤(11.45%);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9公共场所(33.06%),易受伤害的活动为休闲活动(47.43%)。[结论]浦东新区学生伤害主要是在学校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5.
儿童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的首要死因 ,也是儿童伤残的主要危险因素[1] ,因此 ,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 1999~ 2 0 0 0年武进市 0~ 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和原因 ,以探讨武进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首次就诊于安徽省10个市(县)33家监测点医院的0~14儿童伤害病人为研究对象,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共调查0~14岁儿童伤害病例6103人,男女性别比值为2.21。伤害原因以跌落(41.86%)、刺伤(18.78%)、交通事故(16.24%)和钝器击打(11.65%)为主。男性跌落、钝器击打和溺水等伤害构成高于女性,女性交通事故、烧烫伤和中毒的构成则大于男性;城市除刺伤和中毒外,其他伤害原因构成均高于农村;交通事故(96.9%)多发生在公路/街道,跌落(50.7%和31.5%)和钝器击打(42.5%和34.5%)多发生于家里和学校。溺水、窒息/上吊和中毒等引起伤害程度较重。影响伤害程度的因素为伤害原因、性质和伤害发生时的地点。结论儿童伤害以发生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7.
9643名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伤害事故明显增加,现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及时了解我县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及趋势,切实制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省儿保中心的指导下于2001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分别对4个乡镇开展了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0~14岁儿童伤害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一套适合深圳地区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伤害发生率较高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作为伤害监测点,并对横岗镇4个社区的儿童进行了伤害基数摸底,在此基础上开展伤害控制的全面监测工作。结果横岗镇0~14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8.36%,男女比例为2.13∶1;男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52.50%)、机械伤(12.50%)、宠物咬伤(11.25%)、烧烫伤(8.75%)和中毒(6.25%)。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在7、8月份。结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多学科、多部门交叉合作的系统工程。在深圳开展伤害干预研究,开发出适合该地区儿童伤害的干预措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流行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个区(分别代表城区和郊区)的2695名0~14岁的儿童进行伤害问卷调查,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海市0~14岁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10.6%,未见性别差异。年龄越小,伤害发生率越高。发生率居前5位的伤害是跌倒/坠落(占全部伤害的31.7%)、碰撞/挤压伤(26.2%)、割伤/刺伤(9.6%)、交通事故(8.4%)、烧/烫伤(8.4%)。面部和手指/脚趾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8、9、10月份是伤害发生的高峰期,50.6%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和47.1%发生在进行娱乐活动时。父母分居、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性格外向的儿童更易发生伤害。[结论]为了有效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需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对孩子的各类活动(尤其是在参加娱乐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谱构成、病原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家监测点医院的619例腹泻患儿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1.95%、7.27%、2.91%、1.45%、0.9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非伤寒沙门菌、弯曲菌、嗜水气单胞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5%、2.42%、0.81%、0.65%、0.48%、0.32%。病毒检出率8月至次年的3月为27.70%,高于其他月份的18.48%(χ2=7.18,P<0.05);细菌检出率4-10月为15.34%,远高于其他月份的3.15%(χ2=31.22,P<0.05)。[结论]诺如病毒为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应以夏秋季为重点,病毒性腹泻应以全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0~14岁儿童门诊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首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1 758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造成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1.82%)、动物伤(19.32%)和机动车车祸(7.77%);家中、公路/街道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为伤害发生的三大地点,分别占43.72%、19.90%和18.02%;死亡病例41例,占0.19%,溺水为首位死因。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是0~14岁慈溪市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溺水为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AIDS)防治相关知识水平,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2010--2013年对3207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监测对象以外省市户籍为主,对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63%,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梅毒阳性率0.37%,HCV阳性率0.12%。结论浦东新区孕产妇对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阻断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游泳场所卫生现状,探讨场所管理存在的问题.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辖区游泳场所19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场所空气质量和泳池水质的检测与评价,采用x2检验对合格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9家游泳场所中全年开放14家,仅夏季开放5家,均具有卫生许可证;场所空气质量指标合格率依次为CO2(100%)>风速合格率(97.8%)>相对湿度合格率(93.3%)>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88.9%);水质合格率最低的指标依次为浸脚消毒池余氯(0%)、游离性余氯(25.0%)和尿素(40.9%),深水区、浅水区及儿童池水样的项次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游泳场所水质项次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夏季高峰期游泳场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加强监测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潜在工作减寿年(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ost,WP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0.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7.03/10万,14年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5.85%、-7.67%,P<0.001);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女性(Z=23.00,P<0.001);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乘员占死亡总数的82.16%;浦东新区交通事故死亡PYLL为64 445年,PYLL率为1.73‰,WPYLL为49 271年。结论 浦东新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有降低趋势,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乘员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最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被动物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动物咬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浦东新区居民的个人信息、动物咬伤预防知识、被咬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居民家庭饲养宠物的占7.1%,宠物主要是猫和犬;居民被动物咬伤的发生率为0.6%;对预防动物咬伤知识的知晓率在60%左右。[结论] 加强对饲养宠物的管理,提高居民对预防动物咬伤知识的知晓率,将会有效降低人被动物咬伤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工作生活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的健康需求情况,分析该人群主动参与艾滋病毒(HIV)抗体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6-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按年龄段进行分层抽样,对158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生活状况、社交网络与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情况及HIV感染情况等资料。[结果]66.5%(105/158)的MSM人群来自上海以外省市;17.7%(28/158)为双性恋;分别有64.1%(97/158)、50.6%(80/158)、51.9%(82/158)、10.1%(16/158)的对象表示自己最近半年内有过固定男性伴、多次男性伴、偶遇男性伴和女性伴性接触。既往HIV抗体检测率为71.5%(113/158),最近2年HIV抗体检测率为57.6%(91/1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OR=0.29,95%CI:0.09—0.90)对MSM人群主动参-9HIV抗体检测的行为有明显阻碍作用(P〈0.05),文化程度越高,参与检测的行为越少。研究对象关于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建议主要体现在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多关心和理解MSM人群、少歧视、加强MSM人群中的免费安全套推广等方面。[结论]MSM人群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干预措施有较高的需求,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多关心、多理解、少歧视MSM人群,加强免费安全套推广等措施能有效的满足MSM人群的健康和心理需求,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虹  蒋陆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85-2886
目的检验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的测量误差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把经过退火的剂量计寄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照射5组剂量值,其中①~③号组采用X射线参考辐射照射,④和⑤采用γ射线参考辐射照射。照射后的剂量计再寄回实验室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再上报组织单位。结果 5组检测结果与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0.4,且综合性能指标≤0.4,均符合比对要求。结论该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