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筱芬  陈俊 《天津护理》2002,10(6):275-276
目的:探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持更为有利。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条件无差异性,在早期(发病)1周内)给甲组患者行肠内营养(鼻饲)支持,给乙组患者行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减少患者肝功能及其它方面的异常变化。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4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实施营养支持中的护理。营养支持分三个阶段:即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加胃肠内营养,胃肠内营养。具体营养物和时间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全组没有发生营养支持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而病情好转快,死亡率下降(26.7%)。本文讨论了营养在三个阶段中具体实施的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可能并发症与营养支持间相互影响的观察。通过对45例这类病人营养支持我们体会到:(1)营养支持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重视。(2)加强护理可避免发生营养支持有关并发症,有利于病人康复。(3)营养支持三个阶段是人为划分,应按病情需要改变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HICH)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将 10 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 8分的 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 EEN,n=38)、肠外营养组 ( EPN,n=35 )和传统治疗对照组 ( n=34)。术后 4 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 ,观察3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 1周时 ,EEN组和EP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2周时 ,3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EPN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 EEN组 ( P<0 .0 5或 P<0 .0 1) ;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 ( ADL )评定预后 ,EEN组优于 EPN组和对照组 ( P<0 .0 0 5 )。结论 重症 HICH术后患者能够从 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疗效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营养支持中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4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实施营养支持中的护理,营养支持分三个阶段:即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和胃肠内营养,胃肠内营养,具体营养和时间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全组没有发生营养支持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而病情好转快,死亡率下降(26.7%)。本文讨论了营养在三个阶段中具体实施的护理要点,特别是术后可能并发症与营养支持间相互影响的观察,通过对45例这类病人营养支持我们体会到:(1)营养支持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3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喜  张春梅 《急诊医学》1998,7(5):331-33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采用留置胃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组和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组,观测患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结果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1周时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12d时治疗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留置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洪飞  汪镜儒 《临床荟萃》2004,19(11):648-648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高病死率与脑出血继续出血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其发生原因尚未确定。我科近3年内收治该类患者46例.现对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不仅要进行一般的循环、呼吸功能等监测,还要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运动感受等方面的变化。这样能及时准确地根据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06—2015-09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每组患者40例。Ⅰ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开颅手术等综合治疗,Ⅱ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MMSE)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Ⅱ组预后明显更好(P0.05)。两组治疗前NHISS、ADL、MMSE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NHISS、ADL、MMSE评分均优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手术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57例,其中微创组26例,小骨窗组18例,去骨瓣组13例。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84例,失访5例。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判预后标准,良好17例,轻残31例,重残2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1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解除脑部受压,掌握手术适应征和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超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瞳散大、脑疝形成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35例(58.3%),其余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血量大,术后6小时死亡外,其余患者脑疝解除,当日清醒18例,意识朦胧6例,浅昏迷30例,深昏迷5例。手术后1个月功能恢复到Ⅰ ̄Ⅱ级10例,Ⅲ ̄Ⅳ级33例,Ⅴ组7例,死亡10例(16.7%)。结论: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其病死率、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9.2岁;一般活动性起病51例,占53.13%,3 h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61例,占63.54%;发病后检查出有高血压病者90例,占93.75%;颅脑CT或MRI扫描示内囊出血62例,占64.58%;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治疗者83例,占86.5%;死亡22例,病死率为22.92%,且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发生的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h)手术3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或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能力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非继续出血组和继续出血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组中血肿形态不规整、高血压病、卒中史、凝血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糖尿病、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者等因素发生率较非继续出血组高,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肿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血肿形态不规整、卒中史、凝血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糖尿病、慢性肝病及长期饮酒者与继续出血高度相关;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继续出血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773-4774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处理措施,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合理水平,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同时对患者行甘露醇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给予患者全面的监护。结果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3例患者被急诊转送到医院进行后期治疗,占全部患者的95.5%,其中2例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期间死亡,占全部患者的4.5%。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3例,优良率71.11%。治疗前GCS评分为6.32±1.01,治疗后GCS评分为11.96±1.08,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1)。治疗前NDS评分为20.14±3.47,治疗后评分为13.48±2.38。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1)。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急诊处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潘广 《临床医学》2016,(12):69-7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急性期的急救与护理观察。方法:对3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性期急救与护理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21例,占65.6%;死亡9例,占28.1%;家属放弃2例,占6.3%。结论:病情变化快,做好脑出血急性期的急救与观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分析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外营养护理)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各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呕吐以及误吸等)发生率、护理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血清D-乳酸(D-LAC)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D-LAC含量以及DA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D-LAC含量、DAO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