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兴市2010-2012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道路的不同类型选取宜兴市内4个观察点,在不同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8座以内)、厢式小货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10-2012年期间共观察宜兴市机动车驾驶员47 311人和前排乘客15 505人,安全带佩戴率分别为53.39%和10.83%。对性别、时间段、车型等因素进行匹配后,2010-2012年的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率之间具有差异,且呈上升趋势;同时,前排乘客不佩戴安全带与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带有关(OR=5.40,P<0.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和前排乘车安全带佩戴率逐年上升,安全意识逐渐加强,但实际佩戴率还较低,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2009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明  杨婕  武鸣  沈洪兵  包青松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27-2229
目的调查道路安全法规或条例出台5年后的2009年宜兴市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及态度。方法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面包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09年共观察1816辆车辆和司机,以及661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31.1%,不佩戴率为68.9%;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6.1%,不佩戴率为93.9%。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2.19,P0.05)。调查了866名驾乘人员的认知态度,选择经常佩戴的占83.4%,有时佩戴的占10.5%,不佩戴的占6.2%;不佩戴的原因最多的是感到不舒服。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重金处罚和加强佩戴安全带者幸免于难的交通事故报道。结论目前该市驾乘人员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朱骏  杨亚明  杨婕  沈冲  包青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48-5250
目的 了解宜兴市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现况及态度.方法 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面包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同一时期对驾驶人员进行有关安全带佩戴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共观察12 473辆车辆和司机以及4 182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19.9%;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3.5%.问卷调查了1 073名驾乘人员,选择经常佩戴的51.7%,有时佩戴的25.4%,不佩戴22.9%;不佩戴的原因最多的是感到束缚、感到不舒服.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重金处罚、交通事故报道佩戴安全带者幸免于难.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8.26,P<0.001).结论 目前该市驾乘人员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道路安全法或条例出台3年后南京市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佩戴情况.方法 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8座以内)、厢式小货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05-2007年共观察35 256辆车辆和司机,以及15 772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49.9%,不佩戴率和假戴率分别为44.1%和4.6%;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9.1%,不佩戴率90.9%.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3年来无论是司机还是前排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均呈现下降趋势(P<0.01),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8.10,P<0.01).结论 现有法律或条例在司机和乘牟人佩戴安全带方面并无具体的规定,妨碍了法律或条例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五城市小型机动车辆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浙江省居民死亡和伤残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带作为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1,2]>,能够减少车内驾乘人员发生严重交通伤害和降低损伤程度.为此于2007年在全省5个市开展了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观察.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居民死亡和伤残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5位。安全带作为最基本、最简单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减少车内驾乘人员出现严重道路交通伤害的可能和降低损伤程度。2007年我省在5个城市开展小型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带佩戴态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出租车司乘人员安全带佩戴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安徽省合肥市出租车司乘人员安全带的佩戴情况。方法 在合肥市区分别选择5个主干道和5个支路路段观察点,每个观察点于工作日、双休日各观察1d。自07:00~19:00连续12h的每1h时间段内,累计观察前排有乘客乘坐的出租车50车次,共观察12000车次。结果 合肥市出租车司机安全带正确、不正确佩戴率及未佩戴率分别为44.2%,3.4%,52.4%;前排乘客安全带的正确佩戴率及未佩戴率分别为0.5%和99.5%。司机安全带正确佩戴率工作日高于双休日,且自07:00~19:00呈增高-降低-增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上午10~11点、下午4~5点时间段较高,中午1点最低;主干道和支路路段上正确佩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司机正确佩戴率高于男司机。结论 合肥市出租车司乘人员安全带的佩戴率较低,应结合司机佩戴安全带的时间变化规律加强交通监管力度,同时要充分重视对前排乘客安全带使用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广西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了解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的情况 ,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提出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的对策。方法 在广西贵港地区 18个观察点 ,通过路边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估计摩托车驾乘人员的头盔佩戴率、合格头盔佩戴率和合格头盔正确佩戴率。结果 在 4 76 8位接受调查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中有 2 6 79位佩戴头盔 ,佩戴率为 5 6 .2 %。在头盔佩戴者中 ,只有 32 .7%的人佩戴合格头盔。只有 16 .4 %的摩托车驾乘人员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结论 尽管我国的交通法规强制要求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 ,但实际头盔佩戴率、合格头盔佩戴率和合格头盔正确佩戴率都很低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的发生 ,急需开展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的综合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9.
收集2010—2012年无锡市疾控机构职业卫生人员配备、技术服务能力、技术服务工作量数据,分析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及工作情况,制定疾控机构下阶段职业卫生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春  温妍  陈庆良 《职业与健康》2014,(14):1901-1903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37例,其中男性36例(97.3%)。②以青壮年为主,〈45岁病人占75.7%。③诊断病种包括尘肺、噪声聋和苯中毒;其中尘肺占78.4%(29例),噪声聋占13.5%(5例);苯中毒占8.1%(3例)。④平均发病工龄为(17.2±5.6)a,其中噪声聋为(17.2±5.6)a,苯中毒为(3.3±1.1)a,尘肺为(9.8±4.2)a;工龄〈10 a的占54.1%。⑤行业分布以船舶修造、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6%(35/37)。⑥企业性质与规模:私营(27例,73.0%),中小型企业(28人,75.7%)发病为多。⑦多数企业3年新发尘肺病超过2人,个别企业一年内新发4例尘肺。结论黄埔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预防尘肺病、噪声聋和苯中毒是工作重点,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毛叶挺 《职业与健康》2014,(21):3043-3045
目的了解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3年在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职业机动车驾驶员128人作为接触组,另选某厂后勤人员126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血压、血液生化、心电图、B超及五官科等检查。结果接触组高血压、窦性心律失常、ST-T段改变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血糖、甘油三酯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视力下降、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乳头病变及高频听力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机动车驾驶员作业可能会影响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及视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at-belt systems for preventing mortality in automobile crashes.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whether seat-belt effectiveness has been constant over this period and conclude that there has been a trend toward an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seat-belt systems. The relative odds of death associated with wearing seat belts dropped from 0.80 in 1975 to 0.34 in 1985. This trend results from improvements in both the type and design of seat belts and from additional design changes, such as padded dashboards and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s, that protect occupants at the time of collis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南京市酒后驾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路边随机拦截呼气酒精测试并回答问卷的方法,了解南京市驾驶人酒后驾驶率及相关行为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南京市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0 mg/100 ml)率为1.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摩托车、外地车、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驾车外出用餐、晚上和凌晨与酒后驾驶率呈正相关,OR (95%CI)分别为11.994(6.463~22.295)、3.197(1.782~5.737)、2.712(1.745~4.216)、14.045(7.862 ~25.090)、23.282(3.149~172.125)、43.988(5.829~331.941);女性、工作日、非餐饮集中地区与酒后驾驶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144(0.035 ~0.596)、0.570 (0.353~0.920)、0.500(0.302 ~0.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结论 南京市酒后驾驶率较低,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8- 2010年阜阳市恙虫病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恙虫病发病统计数据,对阜阳市2008-2010年恙虫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 -2010年阜阳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604例,年均发病率为2.39/10万,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达3.17/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和11月份,占96.69%;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14,P=0.416);不同年龄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并随着年龄的增大,恙虫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x2趋势=394.936,P<0.001);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恙虫病发病总数的81.62%.结论 阜阳市恙虫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龄差异.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何梅  冯乐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247-249
目的 分析宜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1~6月宜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1~6月共有21 28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57例,感染率为3.6%,感染例次893例,例次感染率为4.2%,低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医院感染发生率(<10%)的标准.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4%、上呼吸感染占26.2%,胃肠道感染占8.8%.感染科室以监护病房居高,其次为内科和儿科,感染率依次为14.6%、5.9%、2.8%.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1.5%,革兰氏阳性菌占18.3%,真菌占20.2%.结论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原菌的分析鉴定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福建省2011-201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卫生机构2011-2015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由2011年的15例增加到2015年的115例,五年间共报告249例,发病率为0.13/10万,呈快速上升态势(Z=10.45,P<0.001)。漳州和南平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2/10万和0.18/10万。区县数由2011年的10个增加到2015年的37个(Z=25.86,P<0.001)。农村和城市发病率分别为0.29/10万和0.03/10万,均呈逐年上升态势。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0.19/10万)大于女性(0.07/10万)(χ2=57.27,P<0.001)。6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0.40/10万。农民和牧民是高发人群,占比65.46%。诊断时间小于7 d的病例占比30.52%,近5年间诊断时间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2.19,P=0.701)。福建省2011-2015年共报告14起布病突发事件,发病23人,无死亡病例。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趋于严峻,医疗机构诊断不及时,误诊较多,相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