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攻克和治愈肿瘤最具希望和挑战的研究领域。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治疗基因导人系统成为研究者们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病毒载体的转移效率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应用广泛,但近年来因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非病毒载体基因导人的效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安全性好且容易制备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致瘤性DNA病毒,在其90个亚型中以高危型HPV-16,HPV-18,HPV-33等与人类头颈部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其致部机理是通过引起P53,pRB基因的突变,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及过度增殖,在不同部位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中HPV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口腔、吕咽及喉部鳞状细胞癌中HPV检出率高而鼻咽癌中检出率低,在头颈部腺癌和淋巴瘤中HP的感染鲜见报道,颈总转移淋巴结中HPV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提高原发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Epstein—Barr病毒潜伏状态与鼻咽癌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法,研究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活检标本中,Epstein-Barr病毒(EBV)DNA的分布以及EB病毒潜伏基因BNLF1和BamH1W序列的表达。结果显示,高拷贝数的EB病毒基因组和BamH1W序列的表达,后者与EB病毒核抗原1的转录和病毒复制的启动有关,几乎都发生于低分化或未分化鼻咽癌。此外,潜伏基因BNLF1的转录产物即LMPmRNA,在非典型增生的鼻咽上皮中也有表达。以上结果提示,EBV游离体的大量复制发生于鼻咽癌演进过程,可能由于低分化或未分化鼻咽癌中病毒启动子的激活;LMP的不适当表达可能具有启动鼻咽上皮细胞异型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肉瘤180(S180)细胞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制得苛瘤鼠模型,用新城鸡瘟病毒(NDV)B1株治疗,观察1个月。青年鼠(7周龄)生存率达76.7%,而老龄鼠(1年龄)和未经治疗的青年鼠均100%死亡。病毒在S180腹水中基本不繁殖。进一步观察发现,经DNV治疗的荷瘤鼠,7周龄鼠血清干扰素增高、NK细胞活性增强,而1年龄鼠中则未观察到此现象。7周龄鼠治疗后第4天可检测出抗病毒抗体,第8天时效价达1:160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一个典型副粘病毒科病毒,该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病毒,核农壳被一个来源于细胞质膜的脂质膜包被。膜内侧是M蛋白、膜外侧是HN和F两个病毒糖蛋白,核衣壳内有L、NP、P三种结构蛋白包裹着的基因组RNA,核衣壳内的病毒基因组是负单链RNA,长约15kbt,95%以上是编码区,共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36kD、33kD非结构碱性蛋白,  相似文献   

6.
阻断致瘤病毒复制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茂  曹亚 《中国肿瘤》2003,12(11):652-655
许多病毒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阻断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和融合、干扰病毒的复制和表达,抑制与病毒复制有关的酶等多个环节,将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肿瘤》1993,(4):31-31
自从1992年6月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HIV逆转录病毒的结构后一该酶是AIDS病毒复制中所必需的,也是治疗AIDS病专用药AZT和ddl的攻击目标,使蛋白结晶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该年7月Alabama大学的L.DeLucas博士,  相似文献   

8.
钱其军 《中国肿瘤》2002,11(2):94-96
肿瘤增殖病毒是近十年兴起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方案,现已进行了少量临床试验,其结果令人鼓舞。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介绍了该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如果提高肿瘤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内感染及复制特异性、治疗的有效性及寻找新型作用机制的肿瘤增殖病毒的原则等,并探讨了肿瘤增殖病毒研究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皮至明  钟汉燊  黄迺琴 《肿瘤》1999,19(2):94-95
已经知道,Epstein-Bar病毒(EBV)与鼻咽癌(NPC)有着密切的关系[1,2]。广西梧州市是NPC高发区,又是世界上第一个NPC前瞻性研究现场。1980年,作者曾对梧州市40~59岁正常人群进行了NPC普查[3]。为了进一步研究EBV和NP...  相似文献   

10.
以EB病毒为靶的基因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根据EB病毒感染的特点,近年来发展了以EB病毒为靶的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本文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NPC)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在华南地区尤其高发。除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外,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在几乎所有的未分化鼻咽癌细胞中发现EB病毒;鼻咽癌细胞DNA中可以找到被整合的EB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断;EB病毒致瘤动物实验得到佐证。关于鼻咽癌和EB病毒关系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其中EBV的血清学标记物如VCA/IgA、EA/IgA等在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其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增殖病毒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病毒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该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增殖,从而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并已在肿瘤临床研究中应用的增殖病毒包括ONYX-015,CN706,CV787,G207以及一些RNA病毒等,有限的临床研究报告显示该类病毒具有明确的疗效。毒副作用较小,联合常规化疗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过转录病毒不仅作为研究肋烟如小鼠白血病病毒(Mu。V)、R。tis肉滞病毒(RSV)和基因表达系统(如启动于、增强子、转让作用)的实验材料,而且还引起家啬、家禽的白血病如禽白皿病病毒(AI。V)、猫白血病病毒(Fel,V)等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IITI。V一旦和一三).以及对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乳腺癌HPV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乳腺癌与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HPV与HPV16。结果:36例乳腺癌HP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PV16阳性4例,阳性率11.11%。20例乳腺纤维腺瘤HPV阳性1例,阳性率5%。结论:本市女性乳腺肿瘤存在HPV感染,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TRAP—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SK—BR-3)和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的端粒酶活性;进行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并与野生型腺病毒wtAd5进行对比,验证CNHK300选择性复制和选择性杀伤能力;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进一步考察CNHK300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用Westernblot检测腺病毒E1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均为阳性,而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株端粒酶为阴性。CNHK300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病毒增殖能力与野生型腺病毒相似。两者也具有相似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在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中,CNHK300病毒增殖能力较wtAd5明显减弱,同时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减弱。CNHK300病毒和紫杉醇联合应用,较同样剂量的两者单独应用,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CNHK300病毒EIA可以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在端粒酶阴性的正常成纤维细胞中不表达。结论: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可选择性地在某些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复制,并产生溶瘤作用。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潜伏于体内的人类多瘤病毒(HuPV)-BK病毒(BKV)和JC病毒(JCV)的激活情况。方法 连续采集4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的尿样本,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半巢式PCR鉴定BKV和JCV病毒株。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尿阳性的患者共33例(80%),其中出现BKV尿者15人(45%)、JCV尿者3人(9%),在相同或不同时段尿样本中检出两株病毒者11人(33%),另外4人(12%)未能鉴定出病毒株;比较24例病人移植前、后病毒尿发生率,分别为19%、7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正常对照组没有检测到病毒(P〈0.00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uPV病毒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影响因素仍不明确,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致瘤病毒与细胞周期素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致瘤病毒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的一些调控因子发生改变而引发肿瘤,细胞周期素E是调节细胞G1-S期转变的关键因子,因此致瘤病毒对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是引起细胞周期失调进而形成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根据EB病毒感染的特点,近年来发展了以EB病毒为靶的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本文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了解肝癌患HBV、HCV、HGV、TTV感染状况,探讨在肝癌介入治疗术中经血源传播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及预防。方法 采用免疫PCR检测HBVDNA、套式PCR检测HCV、RNA、HGV RNA、TTV DNA。结果 30例肝癌患血清中单纯HBV DNA阳性率(16/30)53.3%、HCV RNA阳性率(4/30)13.3%;二重感染HBV DNA、HCV RNA阳性率(2/30)6.7%、HBV DNA、HGVRNA阳性率(1/30)3.3%、HBVDNA、TTVDNA阳性率(10/30)33.3% ;HCVRNA、TTVDNA阳性率(1/30)3.3%,HCVRNA、HGVRNA阳性率(10/30)3.3%,HCVRNA、TTVDNA阳性率(1/30)3.3%、HCVRNA、HGVRNA阳性率(1/30)3.3%;三重感染HBVDNA、HCVRNA、HCVRNA、HGVRNA阳性率(1/30)3.3%。结论 肝癌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关,且存在较高比率的重叠感染。介入治疗中存在被感染的可能性。其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修胜  陈主初 《中国肿瘤》2003,12(2):107-109
全文着重讨论EB病毒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细胞表型的关系,肿瘤组织淋巴间质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