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乱有调节作用对60例男性阳萎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名胜因清激素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测定。结果,提高了血清激素Tes的浓度,降低了血中E2,PL的含量,改善了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功能紊乱,维持了正常的性行为,有效率85%。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拟滋阴补肾、活血通络的中药方抑乳胶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阳萎患者36例。结果表明,血清泌乳素水平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抑制,提高了血中睾酮的浓度,降低了雌二醇的含量,改善了性功能障碍,维持了正常的性功能。36例中有效30例,有效率83.3%,无效6例  相似文献   

3.
抑乳胶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育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林 《天津中医》1998,15(6):257-258
报告应用抑制乳胶囊治疗42例高泌乳素血症性不育症患者,结果表明,血清泌乳素水平下降,解除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抑制乳胶囊促进促性激激素的释放,并提高血中睾酮的浓度,作用于睾丸,促进精子产生,成熟和提高活动力,而达到治疗不育的目的。42例中25例女方妊娠,妊娠率为59.5%。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越林 《天津中医》1997,14(1):21-23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对52例男性不育少精症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免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测定,及精液分析。  相似文献   

5.
抑乳胶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阴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自拟滋阴补肾、活血通络的中药方抑乳胶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阳萎患者36例。结果表明,血清泌乳素水平下降,降解了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抑制,提高池血中睾酮的浓度,降低了雌二醇的含量,改善了性功能障碍,维持了正常的性功能。36例中有效30例,有效率83.3%,无效6例。  相似文献   

6.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疾患,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过多的泌乳素所致,泌乳素升高可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闭经,溢乳,不排卵,月经稀发等。近年来随着放免测定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对52例男性不育少精症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免血清性激素睾酮(Tes)、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测定,及精液分析(SFA)。结果提示:针刺疗法能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和调节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释放,提高血中睾酮的浓度,降低雌二醇的含量,改善性原轴的功能紊乱,促进精子产生、成熟和提高活动力,从而达到治疗男性少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医肾虚的辨证分型,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300例男性不育症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肾虚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补肾益精法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少弱精子症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门诊治疗的少弱精子症患者80例,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精液水平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精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中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雌二醇(E2)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精液常规水平,促进下丘脑-垂体-睾丸轴释放FSH和LH,提高T浓度,改善性腺轴功能紊乱,促进精子产生、成熟,达到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目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late onset hypogonadism in males,LOH)为发生在中老年男子的一种与老龄相关的睾丸功能减退,即男性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减退,血清睾酮水平逐渐下降,生物活性睾酮(Bio-T)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晋  郭志红 《中医杂志》1996,37(11):692-693
高泌乳素血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过多的泌乳素(PRL)所致。泌乳素升高可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从而发生闭经、不孕、月经稀发及黄体功能不健等,血清PRL>25μg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随着放免测定的广泛应用,发现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本病西医主要用溴隐亭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近几年不少中医文献报道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鬃蛇对下丘脑抑制大鼠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谢金鲜  李爱媛  周芳 《中药材》2005,28(2):114-116
目的:研究马鬃蛇石油醚提取物(CVPEE)对下丘脑抑制的幼年雄性大鼠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下丘脑抑制致大鼠睾丸功能障碍模型,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测定血清和阴茎组织中NO含量,换算其生殖器官的脏器系数,镜下观察睾丸、附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VPEE可明显升高血清睾酮水平,降低FS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血清和阴茎组织NO含量有升高趋势,给药组睾丸组织受损程度比模型组轻.结论:CVPEE可升高下丘脑抑制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及阴茎组织NO含量,对性功能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对中老龄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器官的形态学及血清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肾主生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能够升高LH、T的浓度,并能降低FSH的浓度,而对E2浓度无影响。同时对大鼠的垂体、精囊有增重作用,并能增加垂体LH细胞的数量,并改变其形态结构;对FSH细胞则有减少的作用;对睾丸无增重作用,但能够改善睾丸间质细胞及曲细精管的结构。分析认为六味地黄汤治疗生殖功能减退的机理为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各个层次的综合效应。本实验为临床治疗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等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泌乳素血症以非哺乳期的溢乳、泌乳素水平升高、月经紊乱为临床特征,常因垂体微腺瘤、空泡蝶鞍,以及甲状腺、肝、肾功能障碍、风湿、感染等因素引发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5.
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与肾阳虚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探讨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与肾阳虚证之间的关系。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诱导家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形态和功能的抑制状态等作为观察肾阳虚的客观指标,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从形态到功能均出现抑制状态,表现为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垂体、肾上腺重量减轻,镜下明显萎缩(尤以肾上腺皮质萎缩更加明显);用右归饮治疗,能拮抗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状态,并能改善坏死的股骨头。认为激素诱导的股骨头坏死与肾阳虚证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和补肾化瘐大剂量组、小荆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及泌乳素(PRL)的含量;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睾丸严重萎缩变性,血清T、LH、FSH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经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T、LH、FSH水平显著提高(P〈0.05),睾丸的病理改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血清PRL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疲中药对烟熏懵盘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腹抽且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性早熟女童阴虚火旺证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真性性早熟女童进行中医辨证,发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火旺证象。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测定显示患儿的血清 FSH、LH 及 E_2水平均较正常同龄儿显著升高,LHRH 兴奋试验呈现功能亢进的特征性变化。经滋阴泻火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随着阴虚火旺证象的显著改善,血清 FSH、LH 及 E_2水平显著下降,子宫卵巢显著回缩,第二性征明显消退。据此,我们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很可能是真性性早熟女童肾虚相火旺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近5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户丽  梁佳  金树英  韩焱晶  卢峻  图娅 《针刺研究》2013,38(3):253-258
近5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对此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刺上调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含量和5-羟色胺1A受体结合位点,及下丘脑神经肽Y、β-内啡肽、μ受体的表达,降低海马谷氨酸含量;(2)针刺上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基因和相关受体的表达,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3)针刺增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水平,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和细胞凋亡;(4)针刺增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5)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6)针刺下调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笔者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罗颖  孙建华  吴晓亮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4-1177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可运用单一针刺穴位滋肾清热,调节肾中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絮乱;针刺配合耳压、走罐、隔姜灸、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他疗法中腹针、穴位埋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而调整IGF系统的功能,达到改善内分泌功能异常;针刺和麦粒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提高血清中E2水平;针刺后诱发内β-啡肽的释放增多从而导致外周β-内啡肽水平上升,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内环境及电针不同时期干预影响组织的ERa和ER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内Ca^2 信号在肾阳虚发病中的作用及补肾中药的调整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钙荧光探针Flou-3/AM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淋巴细胞胞内Ca^2 ([Ca^2 ]i)和血清钙进行测定。结果: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和血淋巴细胞[Ca^2 ]i及血清钙显著升高,补肾中药能够显著抑制下丘脑,血淋巴细胞内[Ca^2 ]i和血清钙的升高,结论:肾阳虚时下丘脑,血淋巴细胞[Ca^2 ]i和血清钙的显著升高,导致Ca^2 信号的异常,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出现肾阳虚的症状,补肾中药可能通过调整下丘脑,血淋巴细胞[Ca^2 ]i及血清钙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