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说及其临床应用210005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启才第五讲十二经筋1、命名含义: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气聚结于筋肉、骨胳、关节的体系,其名称首见于《灵枢·经筋》篇、“筋”的含义,《说文解字》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产力量的筋肉,经筋就是机体筋肉...  相似文献   

2.
梁树勇  韦英才 《陕西中医》2012,33(8):1103-1104
<正>腰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从经筋论治不多见。笔者拟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以此探讨经筋与肌筋膜炎的关系,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十二经筋与肌筋膜的生理关系《素问·痿论》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  相似文献   

3.
侯春福  韦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19-1821,1824
<正>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走行、病因病机、病理特点和治疗。经筋理论指导经筋疗法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经筋理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掌握经筋理论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各位医家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渊源、走行、经筋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粗略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经筋实质探讨1.1十二经筋实质探索《针灸学》第7版教材认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内经》经筋实质究竟是什么?古今医家、学者不乏探索,颇多争论,至今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针灸学》教材中的十二经筋内容是强调从经脉角度对筋的分类与概括,其隐含之意,是将外在体表骨节之筋,等同于经筋。也许是"筋者,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使人们倾向于将经筋解读为连属骨节、具条索形的外在筋肉部分,而忽视了其体内分布。这对全面理解《灵枢·经筋》容易造成误导。笔者试结合《黄帝内经》原文,重点对十二经筋内行部分(内经筋),分别从其形、其用展开论述,认为内经筋可分为"系""膜"两大类,并发挥固定脏腑、协助呼吸、通行原气三大作用,应纳入十二经筋体系。  相似文献   

6.
薛立功教授经筋理论及长圆针疗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宏钟  赵宏杰 《中国针灸》2006,26(4):297-300
薛立功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30余载,擅治经筋痹痛,学验俱丰,其经筋理论,独树一帜。其中包括经筋病的概念,经筋与经脉的区别,十二经筋的解剖学基础,经筋病因病理,经筋病的特殊治疗原则,治疗针具及其操作方法。薛教授的长圆针疗法对于临床经筋痹痛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7.
经筋隶属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亦即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位于人体浅表筋肉关节间相互联系的循行系统。《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病候及其治疗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笔者对其内容初加研讨,略有所得。兹不揣浅陋,简述于下: 一、经筋分布循行特点的理论意义十二经筋按部位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各条经  相似文献   

8.
经筋疗法的源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筋疗法是多年来在医治疑难杂症中,发掘中医《内经》经筋学理论而形成的非药物疗法,而且是以经筋手法为主体的、直接作用于人体“筋肉系统”的综合疗法。它开辟了中医非药物综合疗法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就笔者的点滴体会,述抛砖之笔如下。一、经筋疗法具有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首先,经筋疗法来源于临床,它积于10余万人次、10余年来医治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总结。第二,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来考查人体的生态动态活动,并结合中医古籍中“十二经筋图线”去研究人体经筋性疾病形成的机理,并获得了对筋性疾病及其与筋肉相…  相似文献   

9.
一、经筋即经脉之筋,十二经筋即十二经脉之筋马莳说:“各经皆有筋”(见张志聪、马莳《黄帝内经灵枢合注》)。经筋是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是经络学说的内容之一。古人以十二经筋总括全身之筋,把人体的筋肉组织隶属于十二经脉。因此,十二经筋的名称,在人体的分布、循行与十二经脉基本上一致。但是,经筋没有十二经脉那样冠以脏腑之名,而直接称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通过对十二经筋的作用、十二经筋病候、经筋痛证诊断方法及经筋痛证的治疗方法的讨论,探讨经筋理论对痛证临床诊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筋手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一种疗法。1 十二经筋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经遍布全身,如遇急性创伤意外,或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内外因,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关节错移等,造成有关的经筋受阻,会出现肿胀、麻木、╥痛和功能障碍等系列病症。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  相似文献   

12.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经筋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医者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分布规律、生理功能、主病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以膝关节关节退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类疾病,以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调查显示,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有将近60%的人被膝关节骨关节炎所困扰,而65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85%[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阻滞经脉,流窜筋骨,导致筋脉受损而发病。现将近年来根据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经筋疗法"经筋"一词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叙述了"十二经筋"在身体循行的部位与病证表现,提出治疗十二经筋病候时"以痛为腧"及"燔针劫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筋疗法治疗经筋病前景广泛,概述如下。 1经筋病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内、关节,即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诸筋者,皆属于节。”经筋起着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经筋病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可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或“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  相似文献   

15.
赵勇  董福慧  张宽 《北京中医》2008,(9):705-707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病候之筋急者多表现为十二经筋的痹症。本文从软组织力学角度探讨经筋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分析经筋痹痛的机理,以及经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并且提出经筋“结”“聚”由“应力集中”、经筋痹痛由“软组织张力增高”两方面原因所致。针对这种病理特点,在经筋痹痛软组织张力高点针刺或刺络拔罐,即可改变经筋痹痛处筋膜层的“结”“聚”与张力,达到减压减张的作用,从而使筋骨关节应力平衡,痹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经筋刺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灵枢&#183;经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经筋的专著,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虽然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如十二经脉理论为人所重视,但在针灸临床已被广泛应用,深入探讨并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而且对经络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近十年有关经筋刺法在针灸临床应用概况的文献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灵枢·经筋篇》所论十二经筋病候看,经筋为病多表现为十二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筋肉或与动作有关的疾患,如挛急、掣痛、转筋、强直、弛纵、关节活动不利及肢体痿废不用等。临床常见的肩周炎、网球肘、肋间神经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各种软组织伤病及偏瘫、截瘫、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症等多种瘫痪性的疾病均属于经筋疾患。我们  相似文献   

18.
十二经筋是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经脉关系紧密。经筋作为传统针灸学中最早被认识的学术成就,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传统医学和针灸学的精粹。探索与追溯经筋理论与经筋学说的历史,以期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的认识,使经筋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壮医经筋理论是继承古典十二经筋理论基础上,结合壮族民间理筋医术,总结以"摸结诊病"和"解结治病"为诊疗原则,以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为治疗方法的壮医经筋疗法。该疗法配合壮医"火路"、"龙路"刺血疗法,共达"醒脑"、"息风"、"通神"、"松筋"等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良好疗效,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筋系统与经脉系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是经络学说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既往教材认为"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将两者混为一谈不利于经筋和经脉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伴循行,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尽管经筋与经脉在生理、病理、功能、分布等方面有着有机的联系,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和掌握经筋与经脉在结构上、生理上和病理、诊疗方面的关系与异同,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开辟针灸、推拿疗法新领域,具有实际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