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位探讨程如海(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3)关键词中风病位脑脏腑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变部位,历代意见不一,或谓在脑,或谓脏腑经络。笔者认为中风病位在脑,脑病必然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亦可重点表现在肝、在心,或脾,或肾,试作初步...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成果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从“目系”角度整理挖掘古代文献,进一步阐明“眼与脑”的关系、“脑与神”的关系以及“眼-脑-神”的相关性,论证了眼通过“目系”及十二经络与脑形成协同一体的网络结构,及“脑-神”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眼-脑-神”一体的理论体系。并通过阐明“眼-脑-神”体系与中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眼-脑-神”体系对中风病治疗作用,即眼针通过“络脑”联通脏腑经络,进一步调整四肢百骸、经络脏腑;通过“调神”加强中枢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之间联络、整合、反应系统,该理论的完善丰富了眼针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理论证据链,为日后探索眼针作用机制及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明  谢鹏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2007,27(9):695-697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全息律探讨经络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对经络本质探讨的结果发现与学术界近20多年来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成果的总和惊人的吻合。作者提出了经络全息假说——经络全息律,认为:经络的本质是全息胚之间的网络联络和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感觉神经元为基础的,在脑这个全息胚结构中,各中枢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按全息规律进行联系,并以外周神经纤维为投射线,在外周不同层次的全息胚上的“投影”。其中突触联系频率高的在外周投射为经,低的为络,支配器官的神经核在体表的“投影”为穴位,即经络的感受器,而脑内的神经元全息结构为经络中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络角度探析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的关系,通过经络基础、心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与脑的关系、膀胱经的脑属性、心经与膀胱经的经络联系,层层剖析,提出"足太阳膀胱经为脑经"的概念.借此为基础,进一步从经络角度阐明心脑间的关系特征,为"心脑同治""从心治脑""从脑治心"提供理论依托,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5,25(4):265-268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刍议赵云长(江西省南康县第二人民医院341411)关键词经络学说,理论研究,起源与形成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在西汉以前中国人就发现了经络、脑穴?经络学说是怎样起源和形成的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兹举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希言  马巧琳 《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5,137
从经络循行、功能作用、临床治疗3个方面,论述督脉与脑的密切关系,从而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现代实验研究的有关资料,也证实了督脉与脑的内在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也完善藏象经络学说。  相似文献   

9.
贾耿 《中国针灸》2001,1(10):41-49
焦玄、李志超在<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一文中指出:"经络是人体内的一个信息系统",而"经气就是运行于这个系统中的信息,经络结构就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路".由于"脑为元神之府,所以经络信息系统的核心职能在脑,脑可认为是经络信息系统的中枢"[1].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各证型与脑CT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风病各证脑CT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对112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且中经络证Ⅰ型以脑梗死为主,中经络证Ⅱ型以脑出血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基本能反映脑内病变的轻重,但不能确定脑梗死或脑出血及具体部位。临床辨证论治时与脑CT表现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周期性的运行沟通着机体的上下内外,起着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脑内生物钟是经络循行的动力,环境敏感细胞与微血管网络是经络气血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商末周初的“思虑生于心而属于脑”,到清末民初张锡纯提出的“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中医学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像是一个循环。在这个看似循环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医家的理论阐释充满活力。然而自民国时期以来,这种理论活力却慢慢消失了。随着现代脑科学知识的不断进展,中医学中“脑”的地位引发更多思考。一方面,脑的机能愈发明晰,脑的地位在全身器官中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脑却被归为奇恒之腑,是五脏六腑之外的补充,很难再被纳入脏腑经络系统的核心架构。在面向未来的中医学构建中,传统的脏腑经络固定范式将被突破,亟须将脑纳入五脏六腑的主流体系中,正视脑对脏腑经络的统摄作用,表征和重构脑与其他脏腑经络的联系,进一步丰富中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3.
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不畅,致气血逆乱、经络不利、脏腑功能失常,如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及升清、肾不能藏精等可致脑失于清明,则发中风病。因此,疏调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重要途径。目前,从经络气机着手治疗中风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经络气机角度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脑主神明”对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07,24(6):441-444
确立和发展"脑主神明"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可以通过正确阐释脏腑功能和补充五行学说阐释脏腑关系之不足以重构完善的藏象学说。二是可以促进中医临床发展,并提出在"脑主神明"理论指导下,应该完善脑统领、主宰脏腑,脑定位、管理经络系统,脑、脏腑、经络相互影响等假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络的实质.方法:对经络、腧穴、脑及相关脏器应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和高磁场脑功能扫描仪(fMRI)进行检测和分析.结论:发现沿低阻通道传输的相对稳定的电磁振荡及电化学振荡循行流.不同的振荡之间相互竞争,往往会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引发共振,从而形成具有电磁和化学振荡传输优势的"振荡网络"和"奇点",它可能就是最具调整效果的经络和腧穴.脑是经络的中枢,在不同生理、病理和调节状态下,经穴和脑磁频谱出现特征性变化且呈现反相关的现象,很可能就是经络动态调衡过程速效高效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藏象学说,从经络循行路线、经络联系、生理病理以及现代临床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从"督"防治脑病,强调督脉与脑的密切联系",督脉入络脑"是从督脉腧穴治疗脑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体科学从整体系统出发通过对经络研究、人脑功能研究和气功功法追踪,获得了对气功修炼的生理基础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树剑  荣培晶 《针刺研究》2022,(12):1113-1117
科学家迄今未能找到教科书中描述的独立于已知解剖组织的“经络”,从而遭遇经络实质研究的困境。不过,在长期的相关研究中获得了极有价值的生命科学发现,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经络理论新的内涵。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经络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经络理论。由此,作者提出“脑摄经络”假说,认为经络研究的学术主旨应该由寻找经络结构转向探索经络功能,而经络功能的研究可以借助脑科学/脑功能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贺利飞  曹新超 《中国针灸》2001,21(10):637-637
焦玄、李志超在《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一文中指出 :“经络是人体内的一个信息系统” ,而“经气就是运行于这个系统中的信息 ,经络结构就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路”。由于“脑为元神之府 ,所以经络信息系统的核心职能在脑 ,脑可认为是经络信息系统的中枢”[1] 。经络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就必然存在着信息反馈与控制的两大机制 ,经气可认为是由精气和神气两大类信息组成 ,五脏六腑之精气应是反馈信息 ,脑神气应是控制信息。经络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就必然有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或指挥控制中心 ,只有经过这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 ,各种信息才能变…  相似文献   

20.
经络的实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红 《世界中医药》2010,5(4):236-237
目的:在现代生理学基础上建立经络实质模型及运行机制。方法:通过分析古今有关经络与脑的关系的研究,结合现代生理学大脑功能分区及其作用,在现代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络实质的自我认知功能及其运行机制,并用之解释传统经络理论及经络现象。结果:该模型能完善地解释传统经络理论和经络现象,并能具体计算经气运行速度。结论:经络实质为自我认知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