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心经经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了揭示针刺降压的机理,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其血压和血胰岛素(Ins)、心房肽(ANP)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以肺经经脉做对照。结果表明针刺心肺二经均有降压作用,心经组降压强度大于肺经组(P<0.05),且针刺心经降压较迅速;针刺心经可升高ANP水平,降低Ins和C-肽(C-P),增加C-P/Ins比值,与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管紧张素、前列环素等均有改善作用。由此提示针刺降压可能是通过升高ANP、降低ATI,升高血清6-K-PGFI_α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及中枢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王光义  蒋乃昌 《中国针灸》1997,17(2):105-108
实验用急性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电针“曲池”、“丰隆”穴,分别观察单独及协同的降压效应、电针对蓝斑核(LC)单位放电变化的影响及纳洛酮(Nal)对电针降压作用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单独针刺“曲池”或“丰隆”穴有显著降压作用、而两穴协同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单独针刺“曲池”或“丰隆”穴。电针“曲池”的降压作用可被静脉注射Nal翻转。在电针“曲池”所致大鼠血压下降时,LC单位放电活动减少,提示电针对实验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与心输出量减少关系不大,与LC神经元活动抑制有关,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释放可能是这一降压机制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虎  蒋卫民  唐蜀华 《中成药》2002,24(10):788-790
目的 :观察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的影响。方法 :取 13周龄SHR大鼠 2 4只随机分为针箭颗粒大、小剂量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 3组 ,另取WKY大鼠 6只为正常对照组 ,治疗 8周后进行血压、空腹血糖 (G)、胰岛素 (I ,放免法测定 )、G/I、血脂的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组SHR大鼠空腹G虽与WKY大鼠无显著差异 ,但空腹I明显高于、G/I明显低于WKY大鼠 (P <0 .0 1) ,治疗后两治疗组空腹I、CHO、TG较模型组和 /或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G/I、HDL C较模型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1~ 0 .0 5 ) ,大剂量组空腹G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针箭颗粒降低SHR大鼠血压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伴随的IR。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东杰  范群丽 《中国针灸》2003,23(3):165-1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EH)的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关元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BP)、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IR,与其改善BMI、WH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运用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RA模型和人RA疾病相似;针刺组和模型组相比,梭形趾数明显减低,四肢肢体肿胀明显减轻,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小板聚集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1、P<0.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大鼠关节X片表现和病理切片表现两者区别不大。说明针刺治疗RA取效是通过解除或改善了血液高粘滞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炎镇痛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李竹庭  付伟 《中国针灸》2002,22(8):21-29
1 临床资料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均来自本院内科门诊。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 1 2± 10 7岁 ;病程5 17± 2 2 6年。根据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经 2次以上门诊 ,血压水平为Ⅰ~Ⅱ级 ,有3个以下危险因素 ,或仅伴有靶器官轻度受损者 ,可纳入本研究。排除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脑卒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者。2 治疗方法取穴 :白环俞。操作 :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 ,得气后快速捻转 1分钟 ,留针 2 0分钟 ,每日早 8点~ 10点 ,晚 4点~ 6点各治疗 1次 ,连续 1周。针刺进行中 1周内患者可…  相似文献   

7.
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NO、ET、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以艾灸百会穴治疗48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清NO、ET、SOD和MDA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艾灸治疗后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上升(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艾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使患者血压下降的同时,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和调节氧自由基(OFR)产生与清除的酶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瑞辉 《中国针灸》1998,18(10):609-611
应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对针刺组与模型对照组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表明针刺能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下降 ,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降低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证明针刺在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同时对其脂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亦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亦呈现一定的波动规律,主要表现为辰时(7:00~9:00)为第一峰相;未时(13:00~15:00)为低谷相;酉时(17:00~19:00)为最高峰相[1]。笔者分别于血压波动的三个时辰进行针刺治疗高血压病62例,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甲皱微循环即时效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病人均按1993年WHO/ISH联合提出的高血压分类分期诊断标准[2]确诊,剔除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3岁;高血压病I期15例,Ⅱ期26例,Ⅲ期21例;病程…  相似文献   

10.
针刺即时效应对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即时效应对眼压的影响刘岩,杨光,龙云生(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主题词眼压/针灸效应,眼疾病/针灸疗法针刺对多种眼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亦有报导对青光眼有一定效果[1~3],我们曾观察局部穴位针刺即时效应对青光眼眼压有明显降压...  相似文献   

11.
耳体穴协同降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雁形 《中国针灸》1994,14(2):37-39
本文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针刺双侧耳穴"心",体穴内关,"心"和内关(耳体组),耳穴"胃"和内关(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近期降压效应。结果,各组针刺后血压皆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耳体组血压下降值和临床有效率高于其它各组,耳穴组和体穴组的舒张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皆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内关和"心"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8例高血压病患者针刺8治疗后的血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进行同步检测及相关性分析,并与20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血压及CE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血清NO水平则显著升高,并与血压变动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肾上腺切除(ADX)大鼠哮喘模型针刺后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变化,并与ADX大鼠哮喘模型非针刺、ADX大鼠哮喘模型捆绑处理、普通大鼠哮喘模型和空白组作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ADX大鼠哮喘模型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针刺对哮喘能从减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方面发挥其治疗作用,亦表明针刺对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不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强药物降低脑卒中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西药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43%,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u=2.026,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眼压。血压及视乳头清晰度亦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或呈差异性趋势,从而说明观察组降颅压作用较对照组明显,提示针刺能加强药物的降颅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双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并观察其前后症状、体外血栓长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说明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改善其血瘀高疑状态,改善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免疫细胞因子、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加针刺治疗组(加针刺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体外血栓长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的量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加针刺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因子和血高凝状态指标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呈现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表明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对靶细胞的敏感性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观察针刺和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0例,以针刺治疗,取穴中脘、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60例,以常规降糖药物口服优降糖治疗。结果:两组血、尿糖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率显著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逆转或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