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刺小肠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小肠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分子心脏学机制。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小肠经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电针手太阳小肠经“养老(SI5)-支正(SI7)”段。对两组动物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肠经组共有84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表达序列标签),其中347个表达下调,501个表达上调,表达差异大于2倍的分别有26个和18个。小肠经组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基因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类基因,免疫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等。结论电针小肠经可能是通过影响上述基因,从而对急性心肌缺血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心经、小肠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予电排针刺激其心经"神门-通里"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经脉主干,观察其心功能变化及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结果电针心经、小肠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且以电针心经为著;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可使模型大鼠心率下降,速率减慢,降幅减小,总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减小,自主神经系统动态平衡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促进自主神经系统动态平衡的恢复及明显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构成了脏腑间的表里关系,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早在内经时代,《灵枢.本输》就提出"心合小肠"之说,心和小肠相互影响,其间有经络相通,即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现代医学证明:半结扎小肠可引起心脏病理学变化从而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针心经对家兔心电及小肠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针刺穴位有明显的疗效。但是穴不等于经,心经作为一条经脉,究竟与心电及小肠电活动有何关系?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文以心电图及小肠电图为指标,观察了电针心经循行路线上的三个测试点和电针肺经循行路线上的三个测试点,以及不电针的对照组对心电及小肠电活动的影响。在48只家兔用乌拉坦(lg/kg)麻醉,静脉滴入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心经对心电及小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电及小肠电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为探讨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相对特异性的联系。采用家兔冠脉再灌注模型,从心电图ST_(11)、ST_(aVF)为指标,观察电针“曲泽”等不同经穴的效应。将56只家兔随机均分对照、“曲泽”、“隔俞”和“膝关”穴四组。用乌拉坦与氯醛精轻度麻醉,开胸、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结扎冠脉左室支10分钟,各穴位组在结扎左室支后立即予以电针10分钟,连续脉冲波,频率60赫兹,负载电压5伏。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NO和CGR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双侧“内关 间使”穴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 ,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 ,血浆中的ET和CGRP含量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ET含量明显降低 ,NO含量显著升高 ;电针“内关 间使”穴后血浆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下降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内关 间使”穴对血浆CGR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T和NO可能参与电针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以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7.
搪塞心经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本研究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电针心经、肺经各3个空位,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电针心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此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经心脏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罐四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罐组采用走罐、电针、穴位注射、电磁波照射四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其中走罐主要采用中号玻璃罐 ,施术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或疼痛局部 ;电针采用阿是穴 ,疼痛局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穴 ;穴位注射采用当归注射液及维生素B12 ;并用电磁波局部照射 ,共治疗 4 5例。对照组除不用走罐外 ,所用之电针、穴位注射、电磁波照射方法与针罐组同 ,共治疗 38例。针罐组总有效率 88.89% ,对照组总有效率73.6 8%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基因差异表达方面探讨心经与心脏相关的特异性基础。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小肠经“养老”至“支正”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缺血心肌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芯片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20个上调70个下调;电针小肠经组有18个上调26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14个上调20个下调,且3组之间鲜有相同的基因表达。结论:经脉脏腑相关具有确实的分子基础,电针心经、小肠经、肺经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组织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取心尖部心室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3种物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ATP含量明显降低,而ADP和AMP含量显著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ATP含量升高,ADP和AMP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改变ATP、ADP和AMP含量,保护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心经腧穴和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卫东 《中国针灸》1998,18(8):494-496
电针手少阴心经 9穴及内关穴 ,对比观察其对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即时影响。结果 :在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 EF、FS方面 ,少冲、右极泉优于内关 ;在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 E/ A方面 ,右极泉、少海优于内关。  相似文献   

12.
人体十四正经高冷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智强  王一中 《针刺研究》1989,14(3):389-394
<正> 对人体经穴和经线进行客观的直接观测,国内外学者早就进行了探索。但如何创立新的有效的客观测量手段,用以验证、研究经络学说,探索经络实质,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曾以人体体表主动发射的超微弱冷光信息为指标,客观化、定量化地研究人体显性循经感觉传导规律,针刺对人体的调整作用、以及腧穴、特定穴、交会穴、子母穴的冷光特性,并对人体四肢部位经穴经线冷光特性作了观测。近年来,由于对测量装置作了较大的改进,得以对人体躯干部位的经穴经线冷光进行了观测,并且对人体四肢部位部分经穴  相似文献   

13.
以半夏泻心汤为例从药性理论的归经探讨仲景方的现代应用,半夏泻心汤组方药物归脾、胃、心、肺、大肠、胆、肝、肾、小肠9经(甘草除外),该方可应用于上述9经所主之疾病。  相似文献   

14.
何佳美  银子涵  梁繁荣 《陕西中医》2021,(11):1581-1585
“心合小肠”理论主要是指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系统发挥“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经络上相互联系。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的小肠功能相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吸收营养,它还能充当内分泌器官,起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及免疫应答的作用,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参与神经系统调节,形成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这使“心合小肠”理论更受到认可和深化。同时,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对肠道菌群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拟从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心合小肠理论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从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分别电针心经、肺经循行路线上的 3个测试点以及不电针的对照组对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左心室内压峰值 (LVP)、左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LVPdp/dtmax)、心力环面积 (ACFL)、心肌收缩成分最大缩短速度 (Vmax)、小肠电图及脑电图为指标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心经对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 ,有相对特异性。结论 :心经作为一条经脉 ,与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吉仲  马晨 《河南中医》2007,27(5):26-28
目的:探讨余甘子的药物归经。方法: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余甘子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9%余甘子煎液和生理盐水,7天后剖取肺、肾、肝、脾、胃、心、大肠、小肠、膀胱,测定各组织中cAMP、cGMP、cAMP/cGMP含量。结果:余甘子组心、肺、胃组织cGMP含量显著降低,小肠组织cGMP含量显著升高;心、脾、肾、小肠、膀胱组织cAMP含量显著升高,胃组织cAMP含量显著降低;心、脾、肺、肾、胃组织cAMP/cGMP值差异显著。结论:余甘子归经为心、脾、肺、肾、胃、小肠、膀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系统梳理《诸病源候论》中小肠藏象理论,认为小肠具有运化水液,主司小便,与三焦膀胱共同形成机体津液代谢通道,功能失常则小便涩少,可致痰饮、消渴等;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助心通利水饮,心火可下移小肠,心与小肠主血,与冲任共主妇人经带。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通过阐述“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中医学基础与现代研究进展,探讨“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在心肌缺血疾病中的运用,为中医从“心与小肠”论治心肌缺血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为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对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0例经手术证实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3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9例。结论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雌二醇睾酮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气虚模型大鼠在心功能下降的情况下雌二醇、睾酮的变化 ,探讨“心病及肾”的客观指征。方法 :SD雄性大鼠 36只随机分组 ,采用多次少量放血加大剂量灌服心得安的方法制作心气虚证动物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EF、FS值 ,放免法测定血清E2、T、FT ,计算E2 /T。结果 :心气虚模型组、D -gal+心气虚组大鼠EF、FS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E2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 ,T、FT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E2 /T值的升高以D -gal+心气虚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气虚时性激素含量的明显改变是“心病及肾”的重要指征 ;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导致内分泌激素含量的明显改变是心肾相交的又一重要途径 ;该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对心肾相关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