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毛花苷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短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毛花苷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首次剂量给予0.5mg/kg,1min静注,观察5min,若心室率〉100次/min或下降〈20%,则追加0.5mg/kg,同时以0.05mg·kg-1·min-1微量泵起始维持,维持量最大可加至0.3mg·kg-1·min-1,若血压〈90/60mmHg,则停止试验。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若心室率〉100次/min或下降〈20%,可追加0.2mg。观察两组用药后5min、10min、30min、60min、90min和120min心率、血压及临床表现;同时记录用药后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2h后艾司洛尔组心室率下降幅度大于毛花苷组(P〈0.05);艾司洛尔和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6.4±3.8)min和(43.1±12.6)m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司洛尔和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和83.3%(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短时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与毛花苷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120次/min,被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毛花苷组各36例。艾司洛尔组首次剂量给予0.5mg/kg,1 min静注,观察5min,若心室率仍>100次/min或下降<20%,则追加0.5mg/kg,同时以0.05mg·kg^-1·min^-1微量泵起始维持,维持量最大可加至0.3mg· kg^-1·min^-1;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若心室率仍>100次/min或下降<20%,可追加0.2mg。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洛组平均起效时间显著低于毛花苷组[(5.6±3.1)min比(39.2±8.7)min](P<0.01);两组患者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用药2h后艾司洛尔组心室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毛花苷组(39%比29%,P<0.05);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作用迅速,安全有效,可作为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发作1~24h的P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继以1mg/min静脉泵入.维持6h,去乙酰毛花苷组(40例):去乙酰毛花苷0.4mg静脉注射,2h后追加0.2mg。观察PAF转复情况,心率、QTe是期变化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复律29例(72%),去乙酰毛花苷组复律18例(45%),P〈0.05。复律时间分别为(215±58)min。(253±39)min.P〈0.05。未转复者心率分别下降26%和11%。P〈0.05。QTc间期两组复律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PAF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合并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和频发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2例符合人选条件的冠心病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胺碘酮负荷量,10min注入。随后以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6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对于心室率控制不满意者,间隔15~30min后,再次给予胺碘酮150mg的追加负荷量2~3次,24h总剂量在2000mg以内。用药期间,持续性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判定疗效及副反应。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或较用药前下降〉20%,或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为有效;心室率仍〉100次/min或较用药前下降〈20%为无效。结果:2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5%,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合并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和频发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HF伴快速AF患者70例,纽约心脏联合会分级(NYHA)Ⅱ~Ⅳ级,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每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g/min微量泵维持;去乙酰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复律成功比例、B型利钠肽(BNP)变化、不良反应及随访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1,2,24h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47%, 去乙酰毛花苷组下降28%;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用药后30min,1h,2h,24h心室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8%和72.3%(P>0.05); 胺碘酮组和去乙酰毛花苷组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34.3%和8.6%(P<0.01);两组患者间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口服药物包括可达龙、美托洛尔、地高辛)仍为AF的比率分别为60.0%(21/35)和82.9%(29/3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和11.4%(P>0.05)。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老年CHF合并AF有效的药物之一,副反应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美托洛尔预防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预防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气管插管前5min静注美托洛尔50u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暴露声门时),插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共6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插管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结果治疗组MAP在插管前、后无明显变化,HR插管后一度上升,但仍低于诱导前(P〉0.05);对照组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5min的MAP、HR均显著升高,与诱导前及治疗组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期间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博。结论美托洛尔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注射液与西地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用美托洛尔与毛花甙C(西地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36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观察5分钟,如无效重复1次,连续用药3次,总量15mg;西地兰组34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观察10分钟,如无效追加0.2mg,连续用药3次,总量0.8mg。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的有效率。结果平均起效时间美托洛尔组[(10.1±7.6)分钟]较西地兰组[(40.8±12.4)分钟]明显缩短,心室率下降幅度美托洛尔组(36.5%)较西地兰组(26.3%)明显增大,在60分钟内各观察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美托洛尔组(47%、69%、83%、91%)明显高于西地兰组(9%、15%、35%、59%),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较西地兰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更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效果。方法: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组,16例)和毛花甙C(毛花甙C组,17例)治疗。结果:16例接受静脉美托洛尔5mg治疗的患者用药30分钟后心室率从128±21次/分降至90±18次/分(P<0001);接受静脉毛花甙C0.4mg至0.6mg治疗者用药30分钟后的心室率从134±17次/分降至108±17次/分(P<001);用药30分钟后美托洛尔组心率明显慢于毛花甙C组(P<001),而与毛花甙C组6小时后的心室率相当(84±18次/分,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都没有因为药物副作用而终止试验。结论:国产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相似文献   

10.
张常群 《山东医药》2010,50(12):49-50
目的探讨地高辛与美托洛尔合用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地高辛0.25mg、1次/d,5d后改为0.125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6.25~12.5mg,2次/d,每周调整1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8.3%),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静息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与地高辛联用可以作为控制持续性房颤心室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在高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年龄(82.7±3.5)岁。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普通片(52.65±10.26)mg/d,治疗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3.12±11.53)mg/d,比较两组用药6个月患者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病率、心率的变化、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均能良好耐受较大剂量美托洛尔,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3.54)次/main vs.(9.28±2.89)次/min),P〉0.05],但对照组心率变异范围较大。动态心电图显示在清晨5:00~9:00时.治疗组心率控制明显低于对照组[(58.83±2.35)次/min vs.(67.27±3.12)次/min),P〈0.01]。两组心肌梗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每周心绞痛次数[(1.6±0.3)次vs.(0.9±0.2)次,P〈0.01]以及心绞痛持续时间[(7.4±2.6)min/次VS.(12.8±5.5)min/次),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清晨5:00—9:00时晨间心绞痛发作减少更为明显。治疗组心力衰竭发作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1vs.0.9±0.2,P〈0.05)。治疗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41/48)vs.62.5%(30/48),x^2=6.544,P=0.019]。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可以明显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晨间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小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DCM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儿8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每组各43例。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020比76.7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心率r(91.2±2.6)次/min比(87.4±3.1)次/mini、血压[(100.6±2.7/70.1±3.8)mmHg比(92.6±1.9/60.9±4.6)mmH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5±5.3)mm比(41.2±4.9)mm]及收缩末期内径[(45.7±4.9)mm.比(40.3±5.5)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37.6±5.7)%比(45.9±2.6)%]明显增大(P均〈0.05)。结论: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同时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47.5 mg/d三日后,测定口服美托洛尔2h 的血药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D6*10基因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高血压病人被分为 CC型组(野生型纯合子,快代谢型,14例),CT型组(突变杂合子,中代谢型,25例)和 TT型组(突变纯合子,弱代谢性,19例)3组。根据CYP2D6*10基因型调整美托洛尔用量,一周后,再次检测口服美托洛尔2h的血药浓度,并检测基因导向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及血压。结果:基因导向治疗前,美托洛尔血药浓度 TT组显著高于 CC和 CT组[(64.74±32.94)ng/ml比(26.57±19.40)ng/ml比(23.88±12.86)ng/ml,P<0.01];与 TT组比较,CC组平均收缩压[(132.84±13.40)mmHg比(144.14±14.28)mmHg]、舒张压[(76.95±9.07)mmHg比(81.36±7.33) mmHg]、心率[(69.13±11.83)次/min比(76.66±7.33)次/min]明显升高(P 均<0.05)。基因导向治疗后各组的血药浓度、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与基因导向治疗前比较,CC组治疗后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 CT组、TT组的血压及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D6*10基因多态性影响美托洛尔药物代谢及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基因导向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疗效,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数字表法使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美托洛尔5mg/d),中剂量组(美托洛尔10mg/d),大剂量组(美托洛尔15mg/d)。每组各40例,均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三组的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平均血压,心率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月,比较三组快速心律失常再发率差异。结果:与小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起效时间[(7.2±1.1)h比(3.4±1.0)h、(2.9±0.8)h]显著缩短,窦性心律转复率(57.5%比85.0%、90.0%)及有效率(62.5%比90.0%、95.0%)显著提高(P<0.05或0.01),而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无差异(P均>0.05),但三组的平均血压、心率值及 LVEF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3月,中剂量组再发率显著小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2.5%比10.0%、20.0%,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优于小、大剂量两组,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CYP2D6* 10不同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2D6* 10不同基因型对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入选患者美托洛尔干预前后心率震荡值,又根据患者基因型被分为C/C组(39例,野生型),T/C组(30例,突变型杂合子)和T/T组(21例,突变型纯合子),并对美托洛尔干预后各组心率震荡值及美托洛尔血药浓度进行对比.结果:(1)与美托洛尔用药前比较,用药后患者震荡初始[TO,(-0.0742±1.46)%比(-0.864±1.62)%]显著降低,震荡斜率[TS,(3.49±3.02) ms/RR比(4.75±3.31) ms/RR]显著升高(P<0.05~<0.01);与T/C组比较,C/C组,T/T组的TO值降低,TS值升高得更显著(P<0.05); (2) T/T组美托洛尔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C组和T/C组[(87.6±21.4) ng/ml比(25.6±13.3) ng/ml比(19.2±11.4) ng/ml,P<0.01].结论:(1)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有改善作用;(2) CYP2D6*10突变纯合子型的美托洛尔血药浓度最高,突变纯合子患者心率震荡改善情况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战士军事训练后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集团军战士心率>60次/min者8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美托洛尔组在运动前5d 起持续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12.5mg,1次/d),对照组予相同剂量安慰剂;采用5 min动态心电图测心率变异。比较两组5km跑步运动前后心率、血压以及心率变异的变化。结果:运动前两组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指标无明显差异;运动后与对照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心率、血压较低,心率变异指标:2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SDNN,(80.1±9.5)ms比(69.4±10.5)ms],24h每5min正常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65.7±7.8)ms比(60.1±9.2)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25.1±11.3)ms比(20.4±12.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2±10.7)ms比(19.9±11.3)ms],超低频[VLF,(451.1±312.9)ms^2比(408.3±299.8)ms^2],低频[LF,(191.0±79.3)ms^2比(148.2±77.4)ms^2],高频[HF,(69.6±50.1)ms^2比(51.8±52.7)ms^2]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提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小军事训练后的心率变异,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应用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及其对Fas细胞凋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1例连续人选的老年患者(≥60岁)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n=30)和安慰剂组(n=31),术前4h口服美托洛尔/安慰剂25 mg,术后每日给予美托洛尔注射液/安慰剂60mg,分4次缓慢泵入,直到患者可以口服药物,改为25mg/次,2次/d口服。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用ELISA法测定sFas、sFasL。结果美托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术后CK-MB和cTnI均有降低。[CK-MB:6 h:(3.5±2.6)vs(7.4±8.1)IU/L,1d:(4.3±4.1)vs(8.9±9.8)IU/L,2d:(4.6±4.1)vs(9.7±8.8)IU/L,3d(2.4±2.1)vs(7.8±7.5)IU/L,P〈0.05;cTnI:1 d:(0.022±0.027)vs(0.045±0.03 1)μg/L,P〈0.05]术后S T-T改变、心律失常较安慰剂组发生例数降低。sFas和sFasL浓度美托洛尔组较安慰剂组在术后3d明显降低[sFas:3d(3.7±2.4)vs(7.7±3.0)μg/L,P〈0.01;sFasL(2.2±2.0)vs(7.0±2.7)μg/L,P〈0.01]。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应用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降低sFas和sFasL浓度,具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加量法及快速滴定法加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发病24h 内诊断为 AMI 且无美托洛尔禁忌证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给予美托洛尔,常规加量组采用7d 加量法,快速滴定组采用3d 加量法,两组均在达目标剂量190mg/d 后,以此量维持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①在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心衰而再次住院治疗,没有出现猝死等现象;②3月后门诊行心脏超声检查,与常规加量组比较,快速滴定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00±7.56) mm 比(50.00±5.81) mm]显著降低(P <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49.13±10.18)%比(57.84±10.34)%]显著升高(P <0.01)。结论:快速滴定法可以更早达到患者美托洛尔的目标量,更早抑制肾素释放,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