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ICU患者镇静的作用。方法对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联合镇静,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效率为(87±8.8)%,镇静期间咪达唑仑的平均输注速度为(0.14±0.02)mg/(kg.h)。镇静期间血压、心率平稳,且明显低于镇静前;镇静期间的血氧饱和度则明显高于镇静前。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为(90±24.8)min,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为(140±36.6)min。拔管后1h血气正常。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江东 《海峡药学》2013,25(6):58-59
目的分析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行ICU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丙泊酚镇静,B组50例给予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镇静完善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效果均优于A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中效果显著,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 对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为3~4级.结果 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不烦躁,并能与呼吸机同步,无对抗及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及护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吴永明  朱宇丽 《中国药业》2013,22(11):140-141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ICU病房呼吸功能不全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照组52例采用咪达唑仑镇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ICU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程度时镇静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10mg和芬太尼200μg用0.9%NaCl溶液稀释到20ml,先静注2ml作为镇静诱导,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03~0.20ml/(kg·h),使患者达到Ramsay镇静分级2~3级,对照组咪达唑仑10mg,先静注0.1mg/kg,后改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维持剂量为0.8~2.5μg/(kg·h)。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药用量、达到镇静级别所用的时间、呼吸循环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镇静效率、药物起效时间及持续镇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持续输注期间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镇静过程中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质量较高、遗忘效果好、能减少镇静药的用量,对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对呼吸抑制相对较轻且呼吸并发症较少,是理想的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需要采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利用丙泊酚联合咪达挫仑进行镇静治疗,对照组仅利用咪达挫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极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发生停药后清醒再入睡和恶心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镇静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ICU内22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先推注咪达唑仑0.05~0.1mg/kg作为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0.05~0.15mg/(kg.h),根据镇静程度分级调整用量,镇静深度Ram say评分3-4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呼吸、SpO2,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人用药后心率、呼吸、SaO2及PaO2均有明显改善(P<0.05),PaCO2变化不大(P>0.05)。结论ICU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充分镇静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病人氧合,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85-88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镇静药物组合对ICU病房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旨在找到效果最好的镇静药物组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ICU患者分为BF、BM、MF和MM四组,在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分别对其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吗啡、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以及咪达唑仑联合吗啡镇静药物,观察各组的镇静效果,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和药物对各组患者产生的副作用。结果 MF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远远高于其余BF、BM和MM三组患者(P0.05);MF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效果和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最短(P0.05);MF组患者产生副作用的种类和人数远远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于ICU病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镇静效果最好,起效快,副作用低,应当在临床上得到普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组镇痛镇静药物联合应用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疗效,以探讨满意的镇痛镇静方法。方法 60例需镇痛镇静治疗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μg/kg后,持续微泵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芬太尼0.6μg/(kg·h);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静脉滴注丙泊酚1.5mg/kg+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 mg/(kg·h),芬太尼0.6μg/(kg·h);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静脉滴注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0.1μg/kg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mg/(kg·h),瑞芬太尼0.8μg/(kg·h)。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h、48h、72h、96h等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各组出现的躁动、谵妄、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观察停药后达到唤醒标准的等待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均满意,无统计学意义。PF组、PR组镇静效果优于MF组。唤醒等待时间上,PR组等待时间少于PF、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MF组明显高于PF组、PR组。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泵注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疗效好,镇静满意,唤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可控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g/kg,之后以0.2~0.7 g/(kg·h)静脉维持。咪达唑仑组:静脉推注负荷剂量0.05 mg/kg,之后以0.02~0.08 mg/(kg·h)静脉维持。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满意镇静评分、镇痛评分、镇静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苏醒时间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都是有效、安全的镇静药物,但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2.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时采用舒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CU中需要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组(MSF组)、咪达唑仑组(M组)。两组均在给予负荷剂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药物方式镇静。监测用药初期(0、15、30 min)两组患者呼吸及循环参数的变化,以后每2小时评估镇静深度,以MAAS镇静评分3分、ATICE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优先保证人机顺应性进行药物输注速度的调整;并于24 h停药后观察苏醒时间、相关并发症、用药量及镇静满意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15 min和30 min的心率、呼吸频率、气道峰压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P〈0.01或P〈0.001);MSF组收缩压较镇静前下降(P〈0.05),但两组舒张压镇静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M+F组的镇静满意程度、人机顺应满意程度明显高于M组(P〈0.01,P〈0.05)。M+F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1);MSF组咪达唑仑的用药量少,相关并发症少。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人机顺应性,适当改善通气效果,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实施镇静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 68例支气管镜检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在利多卡因局麻后,P组首次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1.5mg·kg-1,速度为40~60s,然后以5~10mg/(kg·h)输注;M组首次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mg,2min后根据镇静情况追加,每次追加0.5mg,间隔2min。维持用药均根据镇静分级调整,使患者镇静程度位于闭眼入睡和大声指令可唤醒之间。观察镇静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咳嗽程度、局麻药物追加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镇静诱导时间分别为48±16s(P组)、210±49s(M组),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4.9±1.8min(P组)、15.1±5.7min(M组),镇静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P组均明显短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咳嗽程度、局麻药物追加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咪达唑仑均可安全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镇静,但异丙酚镇静诱导时间短,意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量效、时效特性,及它们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ICU机械通气中进行过镇静治疗的5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丙泊酚治疗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各25例,回顾分析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镇静治疗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异同。另外总结两组病例在镇静治疗前和给药10min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组镇静治疗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给药10min后心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给药10min后心率、动脉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中,丙泊酚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丙泊酚能明显降低心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镇静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静脉注射芬太尼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P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组(M组)20例和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静脉注射芬太尼组(M+F组)20例,维持镇静深度Ramsay评分3~4级,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儿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48 h时咪达唑仑药物总量M+F组为(85.3±7.8)μg/kg,低于M组的(115.8±9.6)μg/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停药后完全清醒(Ramsay 2级以上)的时间均在60 min左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机械通气时间M+F组为(91±15)min,短于M组的(120±19)min,而且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改善较M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静脉注射芬太尼能发挥很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n=20)和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实验组,n=20),记录镇静前2组呼吸循环指标。镇静开始前2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注,直至患者镇静达Ramsay3~4级(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咪达唑仑50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实验组选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咪达唑仑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50ml),以0.1ml/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镇静1、6、12、24h呼吸频率、脉搏、平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镇静评分。结果镇静后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镇静后实验组各时点脉搏均低于对照组(P〈0.05),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镇静后平均血压、脉搏、R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应用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拟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氟芬合剂组(B组)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C组)各20例。A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改良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B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C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3 min静注芬太尼0.001~0.002 mg/kg,咪达唑仑0.02~0.04 mg/kg。术毕对患者术中镇静程度、镇痛程度及遗忘程度作出评价。结果A组在给药后,患者较短时间内便进入朦胧状态,维持镇静时间较B组短及较C组长,此项与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镇痛效果较好、循环系统相对稳定;术毕清醒迅速、完全。结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吕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3-74,80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在镇静下行机械通气治疗,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镇静,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静治疗1、3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镇静治疗1、3d时,异丙酚组TSH高于咪达唑仑组,COR、GH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异丙酚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治疗对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影响均较小,且对预后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颅脑损伤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吗啡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镇静效果。方法:63例手足口病合并NPE患儿,行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咪达唑仑组36例,吗啡组27例。咪达唑仑负荷量0.1 mg/kg,用生理盐水5~10 mL稀释后静脉推注,继以0.05~0.15 mg/(kg.h)输液泵静脉维持推注。吗啡负荷量0.05~0.1 mg/kg,用生理盐水5 mL稀释后静脉推注,继以吗啡10~40μg/(kg.h)输液泵静脉维持推注。比较两组用药期间血气分析、心率(HR)、呼吸(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观察两组患儿对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上机时间。结果:吗啡组达到理想镇静水平的例数多于咪达唑仑组(P<0.05),吗啡组pH、HR、RR、SpO2、OI及MAP均较咪达唑仑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吗啡组对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上机时间均少于咪达唑仑组(P<0.01)。结论:吗啡在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好,在NPE患儿的镇静治疗中应优先考虑选择吗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P组(16.1±5.1)min,M-F组(34.9±1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F组中有4例出现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3例心率下降超过25%;P组中有1例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效的镇静剂,但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