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产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其中轻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Ⅰ组),重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Ⅱ组),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患儿2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Ⅰ组患儿PT、APTT、Fbg、TT、PLT、FDP和D-D二聚体均无显著差异(P〉0.01),观察Ⅱ组患儿PT、APTT、TT和PLT均无显著差异(P〉0.01),Fbg明显降低(P〈0.01)而FDP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降低、FDP升高和血浆D-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分为早期早产儿(35例)、晚期早产儿(35例)和足月新生儿(30例)三组。对所有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头颅MR,分析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以及胎龄、凝血功能与颅内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低下现象,与足月新生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凝血功能低下程度显著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的颅内出血率明显高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所有早产儿中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为40%(28/70)。结论凝血功能低下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发生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胎龄与凝血功能低下程度成正比,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24例足月轻度窒息新生儿和2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其生后7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数目(PLT)、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数值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足月儿分别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足月儿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足月患儿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FB及血小板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D-D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DIC早期的高凝状态,通过监测各项凝血指标,特别是D—D对窒息新生儿的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87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10年新生儿窒息患儿87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A组(2000-2004年)479例,其中轻度359例,重度120例;B组(2005~2009年)397例,其中轻度301例,重度96例;分析两组窒息原因并比较两组复苏的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新生儿窒息与胎位及产程异常、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合并内科疾病、胎儿窘迫、脐带异常及剖宫产等因素密切相关;A组、B组轻度窒息患儿复苏成功率均为100%;B组重度窒息患儿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重度窒息患儿(P〈0.01),其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重度窒息患儿(P〈0.01)。【结论】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窒息患儿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窒息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足月重度窒息组、足月轻度窒息组、早产重度窒息组、早产轻度窒息组同时选取无窒息缺氧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每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结果足月窒息患儿与对照组比PT、Fg、A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窒息程度的增加D-D显著升高(P0.05),而PLT显著降低(P0.05);APTT在轻度及重度窒息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显著升高(P0.05),PT在重度窒息的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显著升高(P0.05),Fg、PLT在轻度及重度窒息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均显著降低(P0.05),D-D仅在重度窒息的早产患儿中较足月儿显著升高(P0.05)。结论新生窒息患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监测凝血功能对降低因窒息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凝血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足月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对该院儿科149名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小板计数(PLT)及头颅CT,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的特点及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以及胎龄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结果早产儿均不同程度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情况,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胎龄大小分组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发现胎龄越低凝血功能低下程度越严重,发生颅内出血比例越高,早产儿中发生颅内出血67例,占早产儿总数的45.0%,胎龄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呈显著负相关(r=-0.362,P0.01)。结论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比足月新生儿的低,凝血功能低下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是发生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胎龄越低凝血功能低下越严重,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及脑损伤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窒息新生儿60例,其中轻度窒息组36例,重度窒息组24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新生儿抽取脐动脉血肝素抗凝行血气分析检测;另抽取股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死亡的发生率评估各组患儿的预后。【结果】轻度、重度窒息组患儿脐动脉血 pH、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降低,而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负值及股静脉血浆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轻度、重度两组患儿比较,窒息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 P<0.05);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相关,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脐动脉酸碱平衡紊乱、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密切相关,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预后可结合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血浆CRP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4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K-MB值。结果: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与日龄呈负相关;窒息组早产儿CK-MB值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全组。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早产儿更明显;血清CK-MB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害出现的时限及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VLBWI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0例,治愈率80.0%,死亡6例,病死率12.0%,放弃4例。治愈率随体重胎龄增加而增加(P〈0.05),出生时无窒息患儿较有窒息患儿的治愈率高(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VLBWI患儿主要并发症是:呼吸暂停、败血症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死亡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颅内出血等。【结论】加强对高危孕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加强对VLBWI的管理和监护,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VLBWI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的变化,探讨窒息新生儿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田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4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的CK-MB值。与40例无窒息的新生儿(对照组)的CK-MB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血清CK-M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窒息惠儿平均血清CK-MB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窒息新生儿日龄越小,其血清CK-MB值越高,随着治疗而逐渐下降;观察组早产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早产儿,且明显高于观察组全组及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平均血清CK—MB值。结论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此关系在早产儿中的表现更加明显;血清CK—MB值的变化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具有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转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床旁超声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0~28 d的287例高危患儿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采用Sonosite公司的Turbo床旁彩色超声诊断仪经前囟分别作冠状切面、矢状切面以及经颞窗横切面连续扫描检查,并动态观察其颅内病变的变化。结果(1)287例患儿中发生颅内出血者65例,患病率22.6%,其中,230例早产患儿发生颅内出血63例,患病率27.4%,57例足月患儿发生颅内出血2例,患病率0.04%;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14.87, P<0.01)。(2)在颅内出血的患儿中,发生室管膜下出血27例(早产儿26例,足月儿1例),占41.5%,脑室内出血31例(早产儿30例,足月儿1例),占47.7%,脑实质出血7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0例),占10.8%。所有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病例都经CT检查证实。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表现主要为侧脑室前角外下方有局灶性的强回声,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增宽,脑室内出现除脉络丛外的不均质回声,脑实质出血的声像图早期表现为脑实质内强回声或较高回声团块,血块吸收后可出现无回声的脑空洞。(3)发生颅内出血高危的患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s)[(29.2±1.75)cm/s]、舒张期流速(Vd)[(10.8±1.00)cm/s]较正常新生儿减低[Vs:(37.8±1.99)cm/s,Vd:(17.5±1.58)cm/s,P<0.01],发生颅内出血高危的患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0.63±0.02)较正常对照组(0.54±0.03)增高(P<0.01)。结论采取经前囟冠状切面、矢状切面、经颞窗横切面超声检查可满足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位诊断的需求,床旁超声可动态监测颅内出血变化与治疗效果,且无放射损伤,可重复检查,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床旁超声对1400例新生儿(男752例、女648例;早产儿1050例、足月儿350例)在出生后3d内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新生儿颅内出血患病率:1050例早产儿颅内出血166例,患病率15.81%,其中<32周的早产儿100例(60.2%)、≥32周的早产儿66例(39.8%)。350例足月儿颅内出血38例,患病率10.86%,其中<40周足月儿27例(71.1%)、≥40周11例(28.9%)。早产儿颅内出血患病率高于足月儿(χ2=5.17,P<0.05)。752例男新生儿中出血患儿113例(15.0%),648例女新生儿中出血患儿91例(14.0%),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新生儿颅内出血类型:166例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出血155例(93.4%),脑实质出血11例(6.6%);38例颅内出血足月儿脑室出血35例(92.1%),脑实质出血2例(5.2%),硬膜下出血1例(2.6%)。早产儿和足月儿在出血类型和脑室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中,141例(69.1%)有明显异常围生史,其余63例(30.9%)无明显异常围生史。结论低胎龄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患病率较高,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及异常围生史,应进行常规筛查。床旁超声检查能够为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并且便捷、无创、易于随访,应作为筛查、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02 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有围生期窒息史者明显高于无窒息史者(P<0.05)。大部分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生后3 d内发病,它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及重症肺炎。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减少围产期窒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窒息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58例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5天内行CT扫描示有颅内出血的患儿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26例,35例在1例后18月进行复查。结果:室管膜下和脑室内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实质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合并两种出血类型以上。室管膜下和脑内出血11/3例见子于早产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0/25例,脑实质内出血15/21例见于足月儿。35例复查病例中28例出现后遗症。结论:CT能对缺氧性颅内的出作出准确诊断,出血类型与胎儿成熟度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魏丁  张晓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18-2320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研究组入选标准:出生7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 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对照组入选标准:足月和早产儿生后7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映围生期低氧对新生儿心功能损害的敏感超声诊断指标。方法将我院4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进行心功能测定,并以14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重度窒息组主动脉最大射血速度(PV)为(0.54±0.12)m/s,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F=3.551,t=6.787,P〈0.05);射血加速时间(AT)为(77.33±12.34)ms,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延长(F=3.390,t=4.404,P〈0.05)。肺动脉PV为(O.71±0.10)m/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AT为(38.33±12.34)ms,显著低于正常组(F=3.451,t=2.433,P〈0.05)。结论围生期低氧能引起心脏血流参数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在临床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之前即已显现,AT及PV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孕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ICP合并HBV感染孕妇为观察组,55例单纯ICP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围生儿情况及产妇产前、产后1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甘胆酸(C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1观察组产妇并发妊娠高血压(24.4%)、剖宫产(92.7%)、早产(68.3%)以及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妇产前ALT、TBIL、TBA、AST以及DBIL等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周,两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与产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合并HBV感染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功能损伤重,除实施有效措施阻滞HBV母婴传播外,同时还应密切监测孕妇病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VLBW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院NICU住院治疗VI。BWI78例DIC发生情况,分析DIC组与非DIC组基本资料、围生期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VI。BWI发生DIC26例,存活74例(94.9%)。DIC组与非DIC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迟缓(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肺出血、贫血、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95、3.100,x^2=4.524~18.5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x^2=4.325~17.175,P〈0.05)。结论VLBWI是DIC高危人群,胎龄、出生体质量、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呼吸衰竭、肺出血、消化道出血与DIC发生有关,其中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越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19.
韦联彬  卢峥俏  李宏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124-1127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干预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0名(健康对照组)、窒息新生儿70例(窒息组),将窒息组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维持良好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维持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等;1,6-二磷酸果糖组(FDP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6h内静脉注射FDP注射剂250mg/(kg·d),疗程10 d.健康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已出院者于出生10 d返院回访.监测3组新生儿出生6h、3d、10 d血清IL-6、IL-8、TNF-α浓度,观察窒息新生儿72 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 窒息组出生6h内IL-6、IL-8、TNF-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3 d IL-6低于健康对照组[(2.22±1.26)、(3.04±0.98) ng/L,P<0.05],IL-8、TNF-α高于健康对照组[(18.62±14.56)、( 15.65±11.25) ng/L,(50.28±18.74)、(42.02±12.25) ng/L,P均<0.05].出生3 d FDP组IL-6高于常规治疗组[(2.65±1.13)、( 1.24±1.06) ng/L,P<0.05],IL-8、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7.24±12.48)、(22.46±10.88) ng/L,(44.62±18.27)、( 54.25±17.28) ng/L,P均<0.01];3组间IL-6于出生10 d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DP组IL-8、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4.25±12.75)、(17.23±11.33) ng/L,(37.41 ±17.55)、(48.21±16.54) ng/L,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22.5% (9/40)]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5.0%(2/4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6.7% (14/30)与26.7% (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x2=4.59,P<0.05).结论 围产期窒息患儿外周血IL-6降低,IL-8、TNF-α升高,其可能参与HIE的发病过程.早期干预能降低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