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NCS患儿(病例组)36例;选取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按左肾静脉(LRV)内径[LRV近肾端内径(简称a段)]、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AO和SMA之间的LRV前后径(简称b段)]的LRV前后径比值(a/b比值)平均分为2组:对照A组(a/b比值≥3)和对照B组(a/b比值〈3),每组20例。3组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简化伯努利方程计算LRV与下腔静脉(IVC)的压力差(△P),并行直立试验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 3组平卧位a值、直立试验后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病例组直立试验后a值大、平卧位b值小,平卧位及直立试验后a/b比值大、Va流速慢、Vb流速快和△P值大(P〈0.01);病例组△P〉0.5 k Pa。对照A组平卧位b值、平卧位及直立试验后a/b比值、Va、Vb和△P值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5 k Pa。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C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P〉0.5 k Pa可作为诊断NCS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及19例正常者进行对照检查,分别检查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左肾静脉受压处前后径(b)、受压处前方左肾静脉最宽处内径(a),受压处左肾静脉内峰值血流速度(Vp)、峰值血流加速时间(AT)。结果全部受检者均可见AO与SMA之间的LRV不同程度受压,但两组间b、a/b、Vp及A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快速、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确诊的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肾静脉的形态、走行,测量腹主动脉后方狭窄处和腹主动脉左侧扩张处左肾静脉的前后径、血流速度,计算狭窄处与扩张处的内径和血流速度比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左肾静脉自肾门处注入下腔静脉的全程.本组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经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均见左肾静脉穿越腹主动脉后方与腰椎之间隙汇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为(1.5±0.4)mm,血流速度为(154.5±30.1)cm/s;扩张处左肾静脉内径为(8.7±1.4)mm,血流速度为(22.8±3.4)cm/s;左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比值分别为1:(6.5±0.5)及1:(7.2±0.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价左肾静脉走行变异导致的左肾静脉扩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后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平卧位时测量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内径(b)及受压扩张部位内径(a),脉冲多普勒测量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及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站立背伸位15 min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计算两种体位下a/b、Vb/Va及最窄处压力阶差(△P).结果 不同体位下,1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 LVR的a均较b明显增宽,Vb均较Va明显增快,△P均升高;平卧位时a/b>3,Vb/Va>4,△P>3.5,站立背伸位15 min后,a/b>4,Vb/Va>6,△P>6,站立背伸位15 min后与平卧位各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SSRS)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经临床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SSRS患者进行研究,并与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伴SSRS患者进行对照。结果25例SSRS患者,均可见脾门及胃后方扩张扭曲血管;20例在肾动脉的前方发现脾肾静脉间的交通支;近肝段脾静脉11例血流方向朝向肝,4例双向血流,10例血流方向离肝;左肾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增快(均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脾肾静脉分流时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诊断脾肾静脉分流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种超声方法评价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D)诊断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Nut-CrackerSyn-drome,简称NCS)的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IU22及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的患儿50例。2D测量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A)和主动脉前方左肾静脉受压段内径(B),计算A/B比值;CDFI观察左肾静脉扩张段和受压段彩色血流色差;PD测量左肾静脉扩张段流速(Va)和受压段流速(Vb)并计算Va/Vb比值。8例得到肾静脉造影证实,4例经增强CT证实,3例经MRI证实。结果15例得到其他影像学证实的患儿中,站立位2D诊断NCS12例,CDFI诊断NCS13例,PD诊断NCS12例。2D CDFI阳性例数为14例,2D PD阳性例数为14例,2D CDFI PD阳性例数为15。结论3种超声方法综合判断NCS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及其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90例肝硬化(childA、B、C)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对照研究。结果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PV)、脾静脉(SV)、胃左静脉(IGV)内径(D)明显增宽,流速(V)下降,血流量(Q)增加,胃左静脉分流指数(QLGV/QPV)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②A、B、C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胃左静脉内径(DLGV)按A、B和C级顺序逐渐增宽(P〈0.01),门静脉流速(VPV)、脾静脉流速(VSV)逐渐减慢(P〈0.01),胃左静脉流速(VLGV)逐渐加快(P〈0.05),脾静脉血流量(QSV)、胃左静脉血流量(QLGV)及QLGV/QPV值明显加大(P〈0.01)、门静脉血流量(QPV)无明显变化(P〉0.05)。③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DPV和DLGV,逐渐增宽(P〈0.01),VPV逐渐减慢(P〈0.05)、VLGV增加(P〈0.01),QLGV,及QLG,/QPV值明显加大(P〈0.01)。④所有健康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而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有82%为离肝型,轻度曲张病人约57%仍为向肝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V、SV、IGV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24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见左肾静脉受压狭窄,狭窄前可见扩张。平卧位时扩张部位前后径(a)/狭窄部位前后径(b)>3.1。脊往后伸位15分钟后a/b>5.1,俯卧位15分钟后扩张消失或减轻,呈动态变化。22例尿检可见多形红细胞。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脉高压症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腹主动脉和左、右肾静脉内径及有关血流速度,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组左肾静脉明显增宽,血流速度增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内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门与左肾之间有丰富的血管交通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nut-cracker syndrome,简称NCS)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74例NCS患者(病例组)仰卧位、站立背伸位及跪位时,测量左肾静脉(LRV)位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问段内径(a)、LRV近肾端内径(b),计算b/a值.测量a、b段最大流速(Va、Vb);计算最窄处峰值静脉压(△P).测量仰卧位时AO和SMA形成的夹角,将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仰卧位和站立位时,b/a值病例组较对照组大;b/a≥3者病例组有59例(79.73%),而对照组有4例(4.00%);站立背伸位检查,b/a≥4者病例组有72例(97.30%),而对照组0例;AP示病例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以上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AO和SMA夹角均小于30°,87.84%病例≤20°.结论 通过仰卧位及站立背伸位超声联合检查,可为诊断NCS提供客观依据,对N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腹壁下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检查150例正常人双侧腹壁下动脉,分别测其起始处内径(D1),脐外下方腹直肌鞘内腹壁下动脉内径(D2)及此处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各项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0条腹壁下动脉显示率100%,腹壁下动脉男女组各项参数包括D1、D2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搏动指数(p1)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阻力指数(RI)则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腹壁下动脉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获取术前检测有重要作用,同时能作为鉴别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是检测腹壁下动脉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22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采用分段、多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超声扫查,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逐段分析并进行最后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为计算机体层扫描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临床其他检查所证实。结果22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5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汇合,肾前段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至右侧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3例,超声表现为肾后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肾前段左侧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前方经右侧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部分左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患者伴有左肾静脉压迫。下腔静脉膜性梗阻3例,临床表现均为布-加综合征,超声显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见隔膜高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肝后段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未见血流,静脉腔内见逆心性血流流入腰静脉、腰升静脉。左肾静脉畸形11例,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9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1例,后左肾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1例,9例伴有左肾静脉压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评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评价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介入治疗前后肝脏、脾脏等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4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放置支架后,局部血栓的超声图像特点;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凝剂分为原始剂量组(20例)和调整剂量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图像特点,根据图像特点来指导抗凝药物的使用;比较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肝静脉成行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液流速的变化,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肝脏、脾脏的彩超指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②介入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48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在疾病早期均有血栓,其中13例原始剂量组患者有血栓形成,而调整剂量组的患者仅4例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形成血栓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调整剂量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原始剂量组。③肝静脉成形介入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流速度由术前的(5.34±1.62)cm/s上升到介入治疗后的(16.57±1.43)cm/s,介入治疗前后的流速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之差与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扩张程度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r=0.97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定性、定量的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明确支架是否通畅,可作为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主要的随诊手段。在评价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及指导抗凝剂的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临床诊断布加综合征以及监测布加综合征治疗疗效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4.
贺庆红  黄蔚 《临床荟萃》2014,29(3):295-29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1例,根据有无出血史分为出血组(36例),非出血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两组的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内径(Dpv、Dsv)、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Vpv、Vsv)及脾静脉的血流量(Qsv)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门静脉血流量(Qpv)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患儿组)和1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超声表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儿组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中下腹部肠系膜处1589个,脐周部1430个,左侧腹部69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探及较丰富的淋巴门血供;对照组淋巴结位于右中下腹部肠系膜处530个,脐周部274个,左侧腹部42个,彩色血流信号不丰富,呈点状或小线样低速血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患儿组肿大淋巴结均有缩小或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