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骨痂中的表达,探讨骨折合并脑外伤骨折愈合加快的机制。方法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6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即:2周单纯骨折组(G1)、2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G2)。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2周取材,骨痂作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分析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IGF-Ⅰ可能是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折部位瞬时性受体电位香草精受体6(TRPV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12周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A1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周组,A2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2周组,B1组为单纯骨折1周组,B2组为单纯骨折2周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制作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模型,B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标本的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可见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成熟度快于单纯骨折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可见骨痂中TRPV6呈阳性反应,A2组TRPV6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高B2组(P0.05)。RT-PCR显示A、B组均有TRPV6 mRNA表达,A2组表达显著高于B2组(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脑外伤后骨折部位TRPV6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早期负重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3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术后1周根据负重强度的不同分为低强度(A组)、中强度(B组)和高强度(C组)3组,每组20例。训练4周后开始扶拐下地,并在患肢部分负重下练习行走。记录并分析3组在术后4周、8周、12周的骨痂质量,观察3组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术后8周、12周后3组骨痂较同组前一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且B组骨痂生长较同期A、C组明显增多(P〈0.05),A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2周,B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C组(90.0%、55.0%、60.0%,P〈0.05),A、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强度的早期负重能显著促进骨痂生长,提高股骨干骨折愈合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发现,合并颅脑损伤可加速骨折愈合,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脑损伤后SD大鼠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探讨脑损伤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基因水平动物实验,于2007-05/2008-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10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参考文献建立大鼠单纯股骨骨折模型和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7,14,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X射线摄片后,取股骨骨痂,分别用于提取总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结果:X射线摄片示,与单纯骨折组相比,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骨痂出现早,同一时间骨痂更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造模7,14 d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单纯骨折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发现,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组7,14 d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mRNA表达高于单纯骨折组,7,14,21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mRNA表达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与单纯骨折组相比,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大鼠骨折愈合加速,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显著性升高,提示脑损伤促进了骨折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口服液主要成分对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BMP-2、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8个月龄长耳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制作骨折模型后再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接骨续筋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余8只预留意外死亡。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动物灌等容量的蒸馏水;接骨续筋口服液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给药;对照组以云南白药灌胃给药。每组分批于术后1、2、4周各处死3只,以检测接骨续筋口服液对不同时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BMP-2、TGF-β1表达影响。结果:在家兔骨折造模后愈合中1W,2W,4W接骨续筋口服液高剂量组骨痂中BMP-2、TGF-β1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接骨续筋口服液能通过提高骨折后骨痂内BMP-2、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去卵巢大鼠影响骨折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组织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修复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的作用.方法:取12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制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4周处死,各组截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后行计算机X射线摄像仪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右股骨骨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骨折后4周,去卵巢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的软骨骨痂比例高与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中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成骨细胞数目少于假手术组.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形成的骨痂质量较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是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穴位对股骨骨折大鼠骨痂内神经肽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和电针组,2组大鼠均制成股骨骨折模型,其中电针组大鼠于骨折模型建立后给予电针刺激。2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4,7,14及28天时各取5只处死,并采集骨折部位组织制成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骨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表达情况。 结果电针组大鼠在术后骨折愈合不同阶段,其骨痂内各种细胞胞浆中均有CGRP、SP阳性颗粒表达,且出现时间较骨折组早,维持时间较骨折组长;图像分析系统显示电针组骨痂内CGRP、SP光密度值明显高于骨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穴位能显著提高骨折大鼠骨痂内CGRP、SP等神经肽表达,推测电针可通过影响神经肽水平参与并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微量元素锌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及B组(常规治疗+口服锌制剂组),每组43例。分别于术后第1、3、5周行X线及ALP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ALP含量。结果:X线观察显示,在第3、5周B组的骨膜反应、骨痂形成均比A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ALP含量在术后第1、3、5周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微量元素锌可活化ALP及促进骨痂钙盐的沉积,对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低频脉冲磁疗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超短波治疗组(超短波组)、低频脉冲磁疗组(磁疗组)和超短波+低频脉冲磁疗组(联合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制备桡骨横断骨折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超短波及低频脉冲磁疗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2,4,6周拍摄X线片,评价骨痂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第1,2,4,6周取材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第1、2、4、6周,联合组骨痂生成增多,骨折线模糊,X线评分大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与对照组、超短波组及磁疗组相比,联合组在术后各相应时间点软骨岛生成多,骨痂生成多,重建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示,联合组第1、2、4周的VEGF免疫阳性指数大于对照组、超短波组及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短波结合低频脉冲磁疗可上调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骨痂生长,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两组人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000AU(1.4g),1次/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0.05)。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喻雯  徐杨  龚建  严安芝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18-2121,212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液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及奥美拉唑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组(C组),罗格列酮组(D组),联合用药组(E组)。A组、B组和C组均予生理盐水5 ml/kg灌胃, C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静脉注射,D组予罗格列酮8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相当于5 mL/kg)灌胃,E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 )静脉注射与罗格列酮(8 mg/kg )灌胃。30 min后A组用18 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它组大鼠均予等量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通过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B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最重,UI明显高其他四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C,D,E组UI值均低于B组,但高于A组,D组UI值高于C组和E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A组未见明显COX-2阳性产物表达;B组及C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和E组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③各组酒精诱导胃黏膜UI与COX-2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罗格列酮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单独应用作用不及与奥美拉唑两者联合用药。罗格列酮对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麦英  肖奇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37-224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博莱霉素A5(BLMA5)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缬沙坦组(T组)三组,每组8只。T组气管内滴注BLMA5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每日给予缬沙坦(20mg/kg)灌胃;M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缬沙坦灌胃;C组则均用生理盐水代替BLMA5和缬沙坦。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开始后d,处死,分取肺纽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T组的肺系数、急性肺损伤程度及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组。【结论】缬沙坦可减轻BI,MA5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胫骨骨折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A组)和交锁髓内钉(B组)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诊,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都能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掌握好手术指征,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两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畔  王愉思  周益召  梁珊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73-1876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颈髓损伤后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切开颈椎后方皮肤后即缝合;B组(模型组),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建立慢性颈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μg/kg,以后每周注射一次;C组(人参皂甙干预组),建立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人参皂甙100mg/kg,以后每周注射一次;在此基础上另设D组(人参皂甙+IL-10干预组),建立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人参皂甙100mg/kg和IL-10 5μg/kg,以后每周注射一次。腹腔麻醉取C4~C6脊髓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免疫荧光法测定颈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颈脊髓IL-10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慢性颈髓损伤模型,光镜下C、D组较B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3个月及5个月时,相同时间点B、C组IL-10的表达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高,C组高于B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A、B、C各组内比较5个月的表达高于3个月时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个月时,A组大鼠脊髓组织TUNEL阳性细胞极少,B组有大量的阳性细胞,C、D组有少量的阳性细胞,D组最少,但均多于A组。【结论】人参皂甙都能抑制慢性颈脊髓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可能与增高IL-10表达相关,联合运用IL-10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童作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459-1460,1465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本院62例AFHR(A组,n=32)和PFNA(B组,n=30)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随访术后100 d时的患肢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B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时间短、患者首次负重锻炼早,可迅速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魏来  徐军美  刘景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39-440,444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SD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预处理组(S组,n=8)、全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n=8)。S组行假预处理及24h后行假手术;IR组行假预处理及24h后行全肝缺血再灌注;LIP组分离双下肢股动静脉后阻断5min再开放10min,重复3次,24h后行全肝缺血再灌注。3组动物于再灌注3h或者相应时间点取回肠末端组织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检测回肠末端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LIP组回肠末端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LIP组回肠末端DA0活性显著高于IR组,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够保护SD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时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贝酯对SD大鼠肝脏抗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HIRI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光镜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B、C、D三组ALT、AST、MDA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B、D两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1);A组的SOD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他三组,而C组又明显地高于B、D两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A组形态基本正常;B、D两组损伤最严重;而C组较B、D两组轻微。[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功能受损,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伍招娣  张静  伍尚民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3-2216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先兆流产绒毛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表达与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稽留流产(A组)和先兆流产(B组)各30例,正常早孕(C组)30例做对照。A组分有原因组(A1组)18例和无原N组(A2组)12例;B组分阴道流血≤1周(B1组)19例和1周〈阴道流血〈2周(B2组)11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A组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2组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绒毛组织中PDGF-BB表达强度、MVD值显著高于B2组(P〈0.05);三组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与MVD值均呈正相关。【结论]PDGF-BB在早孕绒毛组织中表达强弱与流产发生流血时间长短关系密切;绒毛组织中PDGF-BB的表达降低,可能引起绒毛血管发育障碍,导致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个月龄Wistar大鼠(96只)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治疗对照组(C组)和电流刺激治疗组(D组).B、C、D组于T9处行脊髓全横断,D组予电针治疗.用Western-blot测定各组损伤段脊...  相似文献   

20.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