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13年福建省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比较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6~2008年)、强化免疫后(2009~2012年)和2013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60/10万、0.16/10万、0.82/10万。强化免疫后各地市发病率均较强化免疫前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为47.56%~99.19%。强化免疫前发病年龄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5.28%;强化免疫后发病年龄发生改变,以<8月龄和≥15岁为主,2009~2012年占68.97%,2013年占69.38%。强化免疫前流动人口发病率(13.93/10万)高于本地人口(3.07/10万);强化免疫后发病率逐渐降低,2009~2012年流动、本地人口发病率已基本持平;2013年本地人口发病率(0.84/10万)已超过流动人口(0.72/10万).强化免疫前后有84%以上病例无免疫史,可见免疫空白仍然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保持高群体免疫力,应加强常规免疫、强化监测和应急处置,才能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全身性发疹性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MV)列入计划免疫,薛城区的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流行特征也发生很大变化。为进一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提供控制策略和措施.现将薛城区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南藏族自治州(黄南州)辖2个农业县(同仁、尖扎)、2个牧业县(泽库、河南),为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现将1996~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史淑芬  孙木  王庆  崔长宏  王兆华  王红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93-3094,309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分析麻疹病例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54例,年均发病率为5.80/10万。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1.69/10万,之后的2007、2008、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5.80/10万、3.78/10万、3.21/10万呈下降态势,2010年发病率为5.02/10万,有小幅回升。其中流动人口病例14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57.48%。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本市户籍病例高发年龄为30~40岁组和0~8月龄组,流动人口病例高发年龄为20~30岁组和0~5岁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25.59%)和干部职员(19.69%)居多,其次为餐饮食品(7.48%)、商业服务人员(7.09%)。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8.35%。有免疫史者仅33例,占12.99%。结论建议育龄妇女在怀孕前接种麻疹疫苗;继续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麻疹和流脑疫苗接种工作,并扩大接种范围;继续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6~2013年龙胜县麻疹发病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龙胜县2006~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分析。结果龙胜县2006~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26例,年均发病率为1.85/10万,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20岁农民及1岁散居儿童最多,占84.62%(22/26),呈双相移位现象。发病季节集中在4、5、8月,占总病例的69.23%(18/2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例,占13.04%(3/23)。结论龙胜县麻疹发病年龄为1岁年龄组及≥20岁年龄组。因此,应继续抓好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并适时在重点乡镇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及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汕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汕头市报告麻疹2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10万.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15~40岁成人;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09%;潮南区、潮阳区、龙湖区发病数居全市前3位,累计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26.44%、25.13%、17.01%;对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8%、51.5%和34.7%.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平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南平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72/10万,病例高度散发,报告病例城区显著高于乡镇,3-7月为高发月份,学龄前儿童及15-30岁为高发人群,流动人口病例占病例总数24.50%,未免疫及免疫史不祥人群占85.14%。结论落实麻疹综合防制措施是关键,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②将育龄妇女的麻疹接种纳入控制麻疹的措施。③建立健全麻疹监测。④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两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后2年的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麻疹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5.11/10万,降至2005年2.89/10万、2006年2.81/10万,2005确诊发病率为0.62/10万,2006年确诊发病率为0.36/10万.2005-2006年每月报告疑似病例最多17例、最少为0例,且46.83%的疑似病例为风疹.目前55%的麻疹发生在8月龄~4岁,27.90%的麻疹发生在10岁以上大年龄人群,30.23%免疫史不详,20.93%无免疫史,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占42.86%、散居儿童发病占52.38%,其他发病占4.76%. [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继续开展下去,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2006-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桂林市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5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8/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常住人口发病率为1.40/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为8.24/10万,2个发病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00.83,P〈O.01)。男女发病之比为1:0.67。≥15岁人群、1-14岁人群和〈1岁幼儿发病率分别为31.20%、28.68%和40.12%。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月为发病高峰。对516例麻疹病人的免疫史进行分析,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12.98%、53.88%和33.14%。结论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麻疹疫苗(MV)基础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流动人口MV接种率,加强高危人群的强化免疫,扩大加强免疫的年龄段,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和消除麻疹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1.
铜陵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陵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铜陵市2004~2009年共报告麻疹2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发病80例占32.65%。大于18岁成人、7~18岁的学生、8月龄~6岁儿童、小于8月龄婴儿发病数分别占41.22%、15.92%、21.63%、21.63%。245例麻疹患者,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3.47%、44.49%、42.04%。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低,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市2000~2006年共报告麻疹11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15岁人群占48.17%,8~14岁人群占28.23%,〈8月龄儿童占7.84%。对625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2.0%、25.92%、62.08%。结论本地人口麻疹病例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1991~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麻疹疫苗免疫能控制其流行。湖北省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及死亡宰大幅度的下降。但少数计划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麻疹疫情出现了回升。为了弄清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制订控制、消灭麻疹的规划与策略。现将湖北省1991~20O0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湖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全省各市、县疫情监测月报、年报表,预防接种资料等。1.2 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1 结果2.1 流行强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显示,自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15.
钟祥市自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几年麻疹局部暴发增多,疫情有所回升,为探讨钟祥市现阶段麻疹发病的特点,现将全市1996~2005年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91-2004年安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加速麻疹控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通过对安岳县1991-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麻疹控制措施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该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常规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1.2麻疹病例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血清学诊断病例。2结果2.1发病概况1991-2004年安岳县共发生麻疹病例353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57/10万。1991年发病708例,发病率高达46.89/10万;1992-2004年麻疹发病率波动在7.73/10万~32.67/10万。2.2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以春夏季为主;3~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2503例,占全年病例…  相似文献   

17.
1999~2006年济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6年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290例,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999~2004年病例主要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55%,2005~2006年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占46.18%;但8月龄至6岁也占有相当比例,为32.66%;7~14岁发病比例由1999~2004年的30.59%下降到7.83%,而<8月龄则由1999~2004年1.96%上升到13.33%;8月龄~6岁估算接种率约为88%.[结论]济宁市麻疹发病有周期性规律,易感人群积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病例逐渐向成人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给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带来挑战,因此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五华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五华县2001~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1~2013年五华县共报告麻疹181例,年均发病率1.1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2001~2008年年均发病率1.83/10万,2009~2013年未报告麻疹病例。2001~2013年年均发病率,县城2.32/10万(占45.86%),农村地区0.76/10万(占54.14%)(P<0.01);男性1.25/10万(占59.12%),女性0.93/10万(占40.88%)(P>0.05)。以<15岁年龄组为主,占97.79%,<8月龄病例的构成比由2001年的9.30%上升到2008年的30.00%;病例集中发生于3~5月,占58.01%。160例≥8月龄病例中,免疫史不详者占71.88%,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2.50%,无免疫史者占5.63%。结论五华县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1~2007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麻疹疫情为资料,分析麻疹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①2001~2007年石家庄市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0岁~组和5岁~组,其中以0岁~组最多,平均占48.5%,其次是5岁~组,平均占15.3%,10岁~组,平均占10.5%,各组存在差异(χ2合计=4402.987,P=0.000);麻疹发病除2002年外其余各年份麻疹发病均男性多于女性(χ2合计=136.651,P=0.000);麻疹发病的职业分布特征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居多(χ2合计=3910.498,P=0.000)。②石家庄市2001~2007年县区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市区(χ2合计=653.788,P=0.000)。③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麻疹全年均有发病,11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至次年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8~10月发病最低(χ2合计=3164.814,P=0.000);2001~2007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近年来石家庄市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季节高峰在每年的4~5月份。  相似文献   

20.
2001~2006年广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广西麻疹监测资料。结果2001~2006年广西麻疹发病率在1.81~13.3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4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男女之比为1.34:1,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1.30%,其中0岁组发病率(85.61/10万)最高。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9.54%。未免疫病例占36.28%,有免疫史的占32.52%,免疫史不详占31.2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广西麻疹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