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34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MVD。对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VD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都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大小及肿瘤分期是肝细胞性肝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VD是肝细胞性肝癌一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同期因外伤接受肝脏手术的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分期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MV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VD水平较高,且肿瘤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MVD水平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加,且不同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肝癌患者血清AFP、TS-GF、VEGF水平明显较高(P<0.05);肝癌患者血清AFP、TSGF、VEGF水平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加,且不同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AFP、TSGF、VEGF水平分别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3,0.920,0.846,P<0.05).结论 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MVD及肿瘤标志物AFP、TSGF、VEGF水平与临床TNM分期有关,TNM分期越高,MVD及AFP、TSGF、VEGF水平越高,且患者血清AFP、TSGF、VEGF水平分别与MVD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肿瘤标志物AFP、TSGF、VEGF水平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Flow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血流显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检测乳腺肿瘤58例,良性28例,恶性30例,应用e-Flow成像技术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并对其分级;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CD105染色,测量肿瘤的MVD,对血流信号分级和MV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的e-Flow血流分级与MVD均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内血流分级与肿瘤组织的MVD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 e-Flow成像技术可在术前较好的反应乳腺肿瘤微小血管轮廓和微细血流灌注情况,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测定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并计算其平均密度。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VD在年龄大于45岁的病例组高于年龄小于45岁病例组,肿瘤增大MVD随之增加,ER、PR阳性的病例MVD均高于ER、PR阴性的病例的MVD。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进行乳腺癌组织中的MVD检测对于预测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决定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前  吴宏飞  钱立新 《江苏医药》2003,29(6):430-431,T001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 (RC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与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鼠抗 CD34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RCC中MVD的表达。结果 6 0例RC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为 79 2± 31 5。MVD表达与组织学分级 (P <0 0 5 )和临床肿瘤分期(TNM )分期 (P <0 0 5 )均明显相关。结论 MVD可客观准确反映RCC的生物学行为 ,可作为预测RCC恶性程度、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病变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学志  尹浩然  朱正纲  林言箴 《江苏医药》2003,29(1):26-28,I00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病变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抗vonWile-brand Factor(vWF)抗体和抗CD34抗体对胃癌组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显示微血管,并定量其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观察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种抗体染色的MVD与胃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和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关系;但MVD与胃癌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病例组织的平均MVD显著高于生存者的平均MVD;低MVD组病例的生存期明显长于高MVD组病例,这些差异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胃癌组织的MVD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的血管生促进胃癌病变的进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40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周围型肺癌(腺癌22例,鳞癌18例),穿刺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穿刺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MVD。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腺癌和鳞癌的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指数,计算强度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腺癌的MVD(28.5±6.2)、造影峰值强度(69.5±13.6)及强度指数(5.1±1.6)均高于鳞癌(分别为23.8±8.4、53.4±15.2及4.0±1.3,均P<0.05)。肺腺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4及0.776);肺鳞癌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1及0.878)。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200倍视野内MVD计数范围为21 ̄89,平均为43.13±15.40,中位数为4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8/47例);②MVD计数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月经状况、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③VEGF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MVD(>42)和低MVD(≤42)、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VD和VEGF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3-3174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同时计数肿瘤内的MVD,观察VE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54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1.1%(33例),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而且随着VEGF阳性表达的增强,MVD计数显著增加(P〈0.05);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显著增强(P〈O.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CT灌注成像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择17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患者。在行肝穿活检前均行CT灌注成像。活检后送病理科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肿瘤强化越明显,其相应的肿瘤MVD计数越多,肿瘤强化与相应的MVD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CT增强幅度与其MVD值有密切关系,可用于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MVD)与人脑胶质瘤MRI表现的关系,探讨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MVD,对照MRI表现与MVD的关系.结果 高度恶性组MVD(82.1±13.5)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MVD(64.3±11.0)(P<0.05),胶质瘤的水肿程度及增强程度与MVD密切相关(P<0.05),但其大小与MVD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胶质瘤的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血管密度和病理分级,为临床评价和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增强型血流成像(e-flow)技术对卵巢肿瘤进行Caruso血流评分(CI)结合微血管密度(MVD)计数(CD34)检测探讨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 观察100例拟诊卵巢肿瘤患者,共计102个卵巢肿瘤,进行CI,术后标本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CD34标记的MVD.结果 卵巢良恶性肿瘤在血管分布、走行及形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卵巢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CI分别是(1.5±1.8)分和(8.6±1.5)分(P<0.05),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3%,89%,82%,96%.卵巢恶性肿瘤CD34计数(38±10)个/HP明显高于良性肿瘤(16±7)个/HP(P<0.05).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血管走行不规则、空间分布不规律,血管新生活跃.  相似文献   

14.
朱世祥  阚海峰  曹海燕 《安徽医药》2023,27(12):2416-24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病人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 fractalkine)表达及与肿瘤负荷、微血管密度( MVD)相关性。方法按照 1∶1∶1分别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 2020年 9月至 2022年 5月标准化差异法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的 69例 NSCLC病人( NSCLC组)、 69例肺部良性疾病病人(良性组)、体检中心 69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fractalkin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 fractalkine诊断 NSCLC价值,比较不同血清 fractalkine水平病人肿瘤负荷原发灶最长径、全身肿瘤代谢体积( MTVwb)、全身病灶总糖酵解值( TLGwb)、 MVD,应用 Pearson分析血清 fractalkine与肿瘤负荷、 MVD关系,并比较 NSCLC组治疗前后血清 fractalkine水平。结果 NSCLC组血清 fractalkine(646.44±208.12)ng/L、 Pro-GRP(79.64±20.01)ng/L、NSE(34.52±11.71)μg/L、CYFRA21-1(4.87±1.29)μg/L、SCC(5.82±1.63)μg/L高于良性组[( 422.03± 153.59)ng/L、(30.99±8.74)ng/L、(14.38±4.52)μg/L、(1.90±0.53)μg/L、(1.45±0.37)μg/L]和对照组[( 363.90±47.26)ng/L、(28.75±9.02)ng/L、(13.92±4.74)μg/L、(1.86±0.48)μg/L、(1.37±0.35)μg/L](P<0.05),良性组血清 fractalkine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 fractalkine诊断 NSCLC的 AUC与 Pro-GRP、NSE、CYFRA21-1、SCC相近( P>0.05);血清 Fractalkine高水平病人原发灶最长径、 MTVwb、TLGwb、MVD均高于低水平病人( P<0.05);血清 fractalkine水平与原发灶最长径( r=0.72)、 MTVwb(r=0.73)、 TLGwb(r=0.82)、 MVD(r=0.76)呈正相关(均 P<0.05); NSCLC组治疗后血清 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结论 NSCLC病人血清 fractalkine升高,与病人肿瘤负荷、 MVD有关,可作为诊断、评估病情及疗效的标志物,并有望为 NSCLC治疗带来新的靶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范文华  吴佩  王彦东 《安徽医药》2009,13(6):649-651
目的研究胃肠癌微转移与微血管密度的特点,分析肿瘤的脉管内侵犯与微转移、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判断肿瘤的脉管内侵犯;采用RT-PCR技术,检测46例胃癌、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患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46例患者存在脉管内侵犯的17例中,12例CK20 mRNA阳性,5例阴性。29例非脉管内侵犯的患者中,9例CK20 mRNA阳性,20例阴性。脉管内侵犯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无脉管内侵犯的阳性率(P〈0.05);脉管内侵犯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29.2±3.3),高于非脉管内侵犯的平均微血管密度25.4±4.7(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脉管内侵犯17例,优于HE染色发现脉管内侵犯的9例(P〈0.05)。结论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证实了肿瘤对血管的侵犯与微转移、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免疫组化染色在检测脉管内侵犯方面优于HE染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细胞影响的机制.方法 3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采用动脉造影技术,经肿瘤营养动脉给予氟尿嘧啶1 000 mg,表阿霉素60 mg,丝裂霉素10 mg.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标本分别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测定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密度计数采用Weidner方法分别计数癌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数.结果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MVD分别为(40.46±7.06)、(52.27±18.40)和(49.92±8.15);对照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黏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MVD分别为(46.09±12.21)、(73.4±22.06)和(51.94±12.64).两组之间癌黏膜表面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及癌中心组织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组织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组织中的V EG F-D的表达 ,并以CD 105、D2-40作标记测定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 乳腺癌组VEGF-D的阳性率及MVD、MLD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P<0.05) ,VEGF-D及 MVD、MLD 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 ,MVD和MLD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且VEGF-D与MVD、MLD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促进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和微淋巴管生成 ,MVD和ML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能力和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预后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反应停对小鼠体内肿瘤及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反应停对小鼠体内不同肿瘤及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实体型与腹水型肿瘤的模型,观察反应停对小鼠S180及H22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验的方法,检测反应停对实体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 反应停对实体型肿瘤呈现剂量依赖性生长抑制,随剂量增加,对照组抑制率为41.37%,反应停组分别为28.27%,14.88%.对腹水型肿瘤无生命延长作用.对实体瘤微血管的密度,反应停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降低的作用.结论 反应停对实体型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反应停抑制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CD34抗体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VD。结果 不同大小肿瘤组间MV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浸润深度食管鳞癌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宋丹阳  史鹏丽  史铁梅  李红光 《淮海医药》2009,27(2):116-118,108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编码相位反转显像(Code—PI)技术对23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声学定量软件分析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利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卵巢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比较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卵巢肿瘤良性组与恶性组微血管密度(MVD)差异较大,卵巢肿瘤恶性组微血管密度(MVD)大于良性组(P〈0.05)。(2)卵巢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峰值强度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峰值时间与MVD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10(P〈0.05)。始增时间和始增强度与MVD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卵巢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峰值强度、峰值时间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用于术前活体评价卵巢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