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实施鞘突管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78例,年龄2~11岁,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3例,精索鞘膜积液35例,睾丸鞘膜积液30例。通过跟踪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2.
马立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6-376
目的 评价采用鞘膜部分切除连续锁边缝合后鞘膜原位放置术治疗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碘伏消毒阴囊皮肤,于阴囊前无血管区切开阴囊逐层,达鞘膜壁层,沿壁层表面分离,将其挤出切口.连续分离精索部,并游离一小段精索,切开鞘膜前壁,放出积液,仔细探查睾丸、附睾、精索.距睾丸1.5 cm~2 cm处切除多余的鞘膜壁层,连续锁边缝合鞘膜止血,将残留的鞘膜壁层原位放置,不翻转在睾丸后方缝合.结果 6 d~7 d切口拆线,均无切口感染发生,出院后55例中45例得到随访,随访病例中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采用鞘膜部分切除连续锁边缝合后鞘膜原位放置术治疗鞘膜积液并发症少,治疗彻底,远期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治疗45例,年龄3~65岁.既往均未进行过任何治疗.鞘膜腔内积液最少15ml,最多400ml,但治疗效果与积液量多少无关.病例选择及诊断: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婴儿型鞘膜积液.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和单纯精索鞘膜积液者未应用此疗法.病人表现为阴囊肿大呈椭圆形或梨形(婴儿型鞘膜积液),质软、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链霉素治疗鞘膜积液92例疗效体会,方法:1994年5月~2009年4月收治鞘膜积液患者92例,鞘膜内链霉素治疗.结果:治愈76例(82.6%),好转10例(11%),有效6例(7%),总有效率为93%.结论:链霉素治疗鞘膜积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继忠  詹江华 《医学综述》2014,(15):2745-2747
腹阴囊鞘膜积液较少见,表现为腹股沟阴囊鞘膜积液经腹股沟管向腹腔内延伸成"葫芦"状。腹阴囊鞘膜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阴囊鞘膜积液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而按一般鞘膜积液进行手术,给手术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关于腹阴囊鞘膜积液病因的相关假设、临床诊断依据、相关检查方法、不同手术方式的进展以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临床医师尤其是小儿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更应清楚认识本病、避免误诊,同时应采取合理术式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浸泡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用中药煎剂(去渣)浸泡阴囊每日 1次,每次30~40分钟,10 次为1疗程.结果该治疗儿童来睾丸鞘膜积液178例,治愈率100%.同法治疗成人睾丸鞘膜积液68例,痊愈44例,占的64.7%;有效11例,占16.2%;无效13例,占1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红花、柘矾等中药煎剂浸泡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苏庆(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外一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小儿小儿鞘膜积液长期以来常用的手术方法为鞘膜切除术。我科于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改用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以下简称结扎术)治疗小儿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睾丸鞘膜积液采用切除手术和鞘膜翻转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睾丸鞘膜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鞘膜翻转手术治疗,一组接受鞘膜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在体温变化的比较上两组患者之间不具有明显差异,在局部肿胀症状的比较上,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组,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翻转手术治疗的患者组,P〈0.05。结论鞘膜切除手术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对睾丸鞘膜的剥离面较小,患者出血较少,因而术后肿胀反应和并发症较少,更适合于治疗睾丸鞘膜积液较为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21例少儿鞘膜积液证治体会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林贞慧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350009)陈功辉鞘膜积液属中医水疝范畴,笔者治疗21例少儿鞘膜积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1例5~13岁少儿鞘膜积液患者,均经西医诊断并建议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们试用穿刺抽出鞘膜腔内积液后,鞘膜腔内注入40%医用尿素治疗非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精液囊肿,均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8例CRF患者分组进行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肾功能变化指标.结果 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8.9%和44.3%,总有效率分别为47.8%和8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CRF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 2组同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复方茵陈糖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地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血清甘胆酸、AKP、ALT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用药能提高IC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中医手法按摩、中药外敷结合西医脊柱牵引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9例,有效32例,无效5例,临床治愈率51.3%,有效率93.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8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76例。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服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8%,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升高白细胞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超跃 《吉林医学》2011,(11):2100-21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62例住院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单纯补肾化瘀利水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 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改善(P<0.05)。而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流失,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愈率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齐庆  赖宽  谢婷  查旭山  李东海  李勇 《中外医疗》2011,30(13):18-18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抗组胺药或者联合清热凉血法中药复方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0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91.7%,高于临床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优势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由于长期卧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西医的溶栓、抗凝、祛聚和中医的自制活血泻瘀汤治疗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单纯西医治疗不如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84例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二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疗效优于对照组76.5%(P〈0.05),副作用发生率为18.4%,小于对照组的3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04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1组采用单纯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照2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结合以上两组的治疗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组的妊娠率(78%、70%)要优于对照2组的妊娠率4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要高于对照1组治疗总有效率78%和对照2组治疗总有效率60%(P〈0.05),观察组和对照l组的不良反应率(12%、20%)低于对照2组不良反应率58%(P〈0.05)。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的治疗方式均有较为理想的妊娠率,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更为理想,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