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方法基于我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分析了交通出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56.5%的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采用步行,37.9%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骑车方式,18.8%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乘机动车方式;我国居民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45 min/d,在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时间分配上,我国居民步行时间为30 min/d,骑自行车为30 min/d,骑电动自行车为30 min/d,骑摩托车为30 min/d,乘小轿车为40 min/d,乘公交车为3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与国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开展我国居民呼吸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该根据评价居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2年和2010~2012年间中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数据,分析中国非农业职业人群的出行情况,并比较十年间的变化。结果中国非农业职业人群2010~2012年步行、骑车、乘/开车出行的比例分别是22.5%、15.6%、61.9%,与2002相比步行、骑车出行的比例分别下降了8.3、20.1个百分点,乘/开车出行的比例上升了28.4个百分点。2010~2012年中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平均出行时间是58.8 min,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3.6 min,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家庭收入、职业2002和2010~2012年的出行方式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02年和2010~2012年间中国非农业职业人群由步行、骑车方式出行为主转变为以乘/开车方式出行为主,出行时间显著增加,建议加大步行和骑车有益健康的宣贯,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居民多采用步行、骑车等交通方式出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上下班交通方式,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11 539名(男性6 906名,女性4 633名)上下班交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步行、骑车、乘车和混合交通方式上下班的比例分别是33.0%,39.4%,14.9%和12.7%.不同年龄组、性别、城乡和家庭收入非农业职业人群交通方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步行上下班的非农业职业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步行26.6 min,骑车上下班的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骑车36.8 min,乘车上下班的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坐车58.4 min.不同年龄组、城乡和不同家庭收入人群间平均每天不同交通方式时间有差异.结论 我国非农业人群以步行和骑车上下班为主,年龄、性别、地区和家庭收入影响他们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典型空气重污染城市保定市秋季工作日的各类人群户外活动情况。方法于2017年9—10月,在保定市某人口密集区域(2×2 km)范围内,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利用调查问卷及活动日志调查了2 134名常住人口的工作日户外活动情况。对4类8组人群[学生(男、女)、室内职业人群(男、女)、室外职业人群(男、女)、非从业人群(男、女)]进行组间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对比,并基于个体活动强度的时序变化数据进行人群室外空气吸入量累积评估计算,同时与部分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人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依次为:室外工作者(男性381.2 min/d、女性293.2 min/d)、无业人群(男性332.8 min/d、女性277.8 min/d)、学生人群(男性179.2 min/d、女性187.8 min/d)、室内工作者(男性138.4min/d、女性148.6 min/d)。全人群人均交通方式时间花费依次为:步行47.8 min/d、公交车44.9 min/d、电动车20.5 min/d、私家车17.1 min/d、自行车16.5 min/d、出租车3.3 min/d。交通干线是人群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占人群户外活动总时间的47.44%。男性室外工作者的人均室外空气吸入量为7 874.2 L/d,高于其他组人群。结论不同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存在差异,在进行空气污染物暴露评估及健康风险评估时,直接引用其他研究的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将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我国在人群活动模式研究领域应尽快完成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城市老年人群行为活动模式暴露参数现状,为开展老年人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以一对一询问的方式对哈尔滨、石家庄、无锡、武汉、成都和珠海地区社区随机抽取的(60~89)岁人群进行行为活动模式和交通出行模式等电子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休息日在家室内所待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武汉(22.0 h/d),在家室外、其他室内和其他室外所待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成都(家室外3.0,其他室内1.0,其他室外2.0 h/d),交通出行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成都(2.0 h/d),6个研究地区老年人群首选的出行方式为步行出行。不同性别和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群行为活动模式和交通出行模式影响不大。结论不同研究城市老年人群的行为活动模式参数和交通出行模式参数不同,精细化暴露参数调查有利于进行更准确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1月,选取兰州市代表性生活与工业城区共709户172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城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居民活动模式的差异,并估算其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结果兰州市成年居民10-11月工作日、休息日总室内活动时间分别为1239和1275 min/d,总室外活动时间分别为136和102 min/d,交通时间分别为65和63 min/d。男性及技术工人室外时间较长,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在家时间较长,服务人员和办公人员室内工作时间较长,中青年人及技术工人交通出行时间较长。成年男性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为3.51×10^-4,成年女性为3.41×10^-4,均超过1.00×10^-6安全限值。结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防控工作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以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防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用水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4个城区抽取1 236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饮水量和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650、394和2 142 mL/d,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不同,不同职业城区成年居民间接饮水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表面积为1.746 m2,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46和1.646 m2,18~44、45~64岁和≥65岁者分别为1.731、1.783和1.709 m2;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其中洗脸、洗手、洗头、洗脚、洗澡、洗碗、洗菜、洗衣服的皮肤涉水时间分别为5.67、6.26、6.24、12.75、14.34、13.18、11.97、6.10 min/d,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成年居民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涉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BMI和职业对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逐渐舍弃骑自行车、步行等传统的交通方式,而更多地选择自驾车或者乘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方式出行[1].出行方式的变化,势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研究旨在研究北京市城区居民不同出行方式与血脂状况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不同浓度大气PM_(2.5)水平下,比较不同出行方式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并进一步比较地铁站不同位置的PM_(2.5)浓度,以期为城市居民选择适宜的出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2月30日至2016年1月4日,选择北京市城区的某条路线作为研究地点,使用便携式PM_(2.5)监测仪同时测量步行、乘坐公交车和地铁3种出行方式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对地铁站台、安检处和地铁车厢内的PM_(2.5)浓度进行同步监测并比较。结果在同一研究时期,步行、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测得的PM_(2.5)个体暴露浓度均值分别为219.34、209.61、167.56μg/m3。当大气PM_(2.5)浓度较低时(≤60μg/m3),乘坐地铁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高于步行和乘坐公交车;当大气PM_(2.5)浓度较高时(100μg/m3),乘坐地铁的个体PM_(2.5)暴露水平明显低于步行和公交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期间地铁站台、安检处和车厢内的PM_(2.5)浓度均值分别为196.90、170.20、136.82μg/m3。结论在不同的大气PM_(2.5)污染水平下,不同出行方式的人群PM_(2.5)个体暴露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道路边环境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暴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武汉市道路边环境中不同出行人群的机动车污染暴露水平。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6条交通干道中8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于2007年冬、夏两季对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NO2、CO、总烃(THC)、PM10和苯系物(BTX)的环境浓度进行监测,并结合各人群的交通环境停留时间及呼吸速率等相关参数,以暴露剂量为评价指标分析道路边各人群的暴露水平。结果道路边PM10污染最严重,参考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其夏季超标率为8%,冬季超标率达到100%。成年人各污染物的暴露剂量均高于未成年人(P0.05)。成年人中,自行车出行人群暴露剂量最高,步行出行人群暴露剂量最低(P0.05)。未成年人中,自行车出行人群和汽车出行人群暴露剂量无显著差异,步行出行人群暴露剂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人群(P0.05)。结论武汉市道路边环境中,成年人的暴露水平要高于未成年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自行车出行人群的暴露水平最高,步行出行人群的暴露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浙江省三个地区居民膳食铅和镉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浙江省3个地区居民膳食铅、镉暴露水平.方法 按照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和要求,于2009-2010年在浙江省内选择内陆城市点、内陆农村点和沿海城市点各1个,对常住居民进行膳食调查,获得了512名居民的每日消费食物种类和数量.根据膳食调查结果采集食物样品,对样品进行聚类、采集、烹调加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的铅、镉含量,并进行膳食铅、镉的暴露量评价.结果 浙江省3个地区居民膳食铅摄入量中位数(P50)为37.8 μg/d,第97.5百分位数(P97.5)为72.3μg/d.不同年龄组的膳食铅摄入量P50为23.2~44.2 μg/d,P97.5为34.2 ~ 88.1 μg/d.每日膳食镉摄入量P50为9.6tμg/d,P97.5为15.7 μg/d.不同年龄组膳食镉摄入量P50为6.4~11.4 μg/d,占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25 μg/kg)的15.6%~42.6%,P97.5为10.5 ~ 21.4 μg/d,占PTMI的27.5% ~77.6%.膳食铅来源(每日提供铅摄入量P50)前3位的食物种类依次是蔬菜(11.3 μg)、谷类(11.0 μg)、肉类(9.8 μg),其合计值占膳食铅(37.8 μg/d)的84.9%;膳食镉(P50)来源前3位的食物种类依次是谷类(3.6 μg)、蔬菜(2.1 μg)和豆类(0.9 μg),其合计值占膳食镉(9.6 μg/d)的68.8%.结论 浙江省3个地区居民膳食铅、镉摄入总体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PM2.5 pollution imposes substantial health risks on urban residents.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assessing peoples' exposures at static locations, such as homes or workplaces. There has been a scarcity of research that quantifies the dynamic PM2.5 exposures of people when they travel in cities. To address this gap, we use cellphone positioning data and PM2.5 concentration data collected from smart sensors along roads in Guangzhou, China, to assess personal travel exposure to on-road PM2.5. First, we extract the trips of cellphone users from their trajectories and use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ir travel routes on the road network. Second, the travel exposure of each user is estimated by associating their movement patterns with PM2.5 concentrations on roa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users’ average travel exposures per hour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20 ug/m3 to 75 ug/m3. Travel exposure varies across users, and 54.0% of users experience low travel exposure throughout the day, 25.5% of users experience high travel exposure in the evening, and 20.5% of users experience high travel exposure in the afternoon. Furthermore, the impacts of on-road PM2.5 on urban populations are uneven across road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roads with high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traffic flows in each period, such as Huan Shi Middle Road in the morning, Inner Ring Road in the afternoon, and Xinjiao Middle Road in the evening.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can contribute to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the travel activities of urba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体重认知偏移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与体重相关健康问题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21个县区168居委/村的6717个家庭,对每个家庭用Kish Grid抽样方法(KISH法)确定1名15 ~ 69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体重、体重认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成人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1日—12月31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七里河区39个社区和18个村中抽取5000名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定性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七里河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3.47%(95%CI:53.45%,53.49%),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36%(95%CI:47.34%,47.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和职业为健康知识素养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知识得分为健康行为素养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该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老年人及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腹泻相关危险行为.方法 2010年12月至次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昌平、怀柔、通州6个区抽取13287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过去1年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和腹泻相关行为等.结果 北京市居民过去1年腹泻症状报告率为17.6%,城区和郊区分别为16.8%、18.2%.城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问腹泻症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城区居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26(1.07~1.48)、1.37(1.16~1.63)、1.38( 1.20~1.59).郊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问腹泻症状报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饭前便后不洗手”、“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郊区居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5(1.51 ~2.25)、1.39(1.17~1.67)、1.44(1.24~1.67)、1.46(1.27~1.67).结论 北京市郊区居民腹泻报告率高于城区,腹泻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未进行适度体育锻炼等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认知情况,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2013年10月在上海市中心地区(徐汇区),上海市城乡结合区(闵行区),上海市郊区(金山区).分别调查800名健康管理认知门诊居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400人)共计2 400人,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问卷2 082份,问卷回收率为86.75%.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并进行预实验.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是否需要开展风险因素评估工作、家庭医生是否需要实施在校学生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是否需要实施60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是否需要实施养老机构老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是否需要实施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对不同特征人群(就医类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职业、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障形式)的需求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当问及“家庭医生开展风险因素评估工作”、“家庭医生实施在校学生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实施60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家庭医实施养老机构老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实施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的需要时,认为无所谓(9.3%、7.4%、3.8%、6.2%和5.7%)和不需要(3.6%、4.4%、2.5%、4.2%和3.9%)的都在少数,多数人都认为需要(51.1%、52.9%、57.2%、55.6%和55.3%),其次为一般(24.5%、18.9%、12.4%、18.0%和16.5%)和非常需要(11.5%、16.4%、24.1%、16.0%和18.6%).其中,职业、退休与否、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形式和不同年龄人群对以上健康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不同.结论 加强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的身体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使用“身体活动调查问卷(6岁及以上)”收集了1 152名居民的身体活动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最近3个月的出行方式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体育锻炼参与率为50.2%,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无性别差异,各年龄组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 ~45岁的人群体育锻炼率最低.在职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结论 西城区居民尤其是18 ~45岁人群身体活动现状不容乐观,久坐不动、体育锻炼参与少,为了增进社区居民健康,制定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身体活动指导内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铝业对周边居民健康影响现状,为政府及企业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西南某地一处有近20年生产历史并停产1年的综合性铝业公司,在其周边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1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8~12岁儿童和18~70岁居民尿液及其家中粮食、蔬菜等食物,以及饮用水和所在村空气样本,检测样本氟含量及尿样肌酐,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氟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和健康危害水平。结果 8~15岁和18~70岁居民经食物、饮水和空气摄入氟化物量依次分别为污染区0.243 1mg/d、0.321 1mg/d和对照区0.274 6mg/d、0.410 5mg/d,总氟摄入量均低于《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规定。但污染区儿童和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0.46 mg/L、0.58 mg/L,虽未超过国家有关标准限值,但显著高于对照区儿童(0.34 mg/L)和成人(0.32 mg/L),并且污染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4.11%)明显高于对照区(1.76%),最高的B村小学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38.36%。结论该企业周边饮用水、食物和空气等环境介质总体安全,但应持续关注居民尿氟高负荷和儿童氟斑牙高患病率问题,企业在后续的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年龄≥13岁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310人。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各危险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均在50%以上,对常见传染病各项预防措施的认知正确率在80%以上,认知水平与地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农村居民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合理饮食(77.1%)、预防慢性病(67.8%)和预防传染病(64.0%);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是电视(71.7%)、健康大课堂(44.2%)和广播(34.2%);而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63.0%)、健康大课堂(55.4%)和医生咨询(40.0%);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结论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好于慢性病;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均与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