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创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按照GOS分级方法进行预后评估:恢复良好25例,重残13例,持续性植物状态生存9例,死亡11例。结论标准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6月课题诊疗组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其他诊疗组收治的及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梯度减压术,对2组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和6个月后ADL预后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梯度减压干预组患者术后24小时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小时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急性脑膨出发生率的差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应用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俭 《广西医学》2008,30(11):1718-1720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其中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占18%~20%,总死亡率一直保持在30%~50%[1~3].脑组织创伤程度是影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和生存质量的直接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往往比较困难,一直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颅脑损伤急性期,没有精确生物标记物的评估严重限制了治疗干预[4].颅脑损伤后除造成脑细胞的机械性破坏,同时引起脑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加重脑的缺血缺氧,血脑屏障受到破坏,通透性增高,从而使脑损伤释放出的蛋白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导致脑及脑脊液和血液中蛋白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02月~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有15例患者GOS评分为4~5分,20例患者GOS评分为2~3分,5例患者死亡,治疗有效率为87.5%,无效率为12.5%.结论 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术及去骨瓣减压同时硬膜敞开,骨窗大小为6 cm×8 cm;治疗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开颅并去骨瓣减压治疗,骨窗大小为12 cm×15 cm,术中同步行硬膜减张缝合修补.比较2组术后颅内压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术后半个月,治疗组患者颅内高压连续3d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2组外伤性脑梗死、脑组织切口疝、外伤性癫痫、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残以上康复率为84.4%,对照组为60.0%,治疗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显著减少脑神经损伤,保留脑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骨瓣开颅术减压效果更明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脑创伤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导致的继发性感染 ,是影响脑创伤恢复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从脑创伤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的角度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及其原理。实验动物为 2 5 0~ 30 0g的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n =8) ,在大鼠完全清醒的情况下 ,用特制的脑创伤装置 ,以 5 0 0g的重物 ,从 2 5 cm的高度撞击大鼠头部作成脑创伤模型。用形态学和 α-醋酸萘脂酶 (ANAE)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创伤后 ,b FGF对损伤脑组织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实验组动物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龄(38.23±10.86)岁,最常见的致伤因素是交通事故(162/298,54.36%).76例(25.50%)出现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32/298,10.7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血肿量为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早期手术干预(<12 h)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颅脑损伤较重、脑内大量血肿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实验大鼠颅脑损伤后创伤区脑含水量变化情况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分析高温高湿环境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常温无创组16只(25℃、RH 50%),常温创伤组(16只),高温高湿无创伤组16只(35℃、RH 85%),高温高湿创伤组(16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以上四组动物分别于6h、24h时间点断头处死,对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后组织学观察、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高温高湿创伤组AQP4&mRNA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能明显加重创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创伤后如何做好切除颅骨减压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至今仍是一个重点与难点。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神经外科医生极具有挑战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救治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特别是如何做好重型颅脑创伤切除颅骨减压手术,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着的重要难题。现就重型颅脑创伤切除颅骨减压手术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1切除颅骨减压手术的现状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不应有现象,一些颅脑创伤后意识还清醒的患者,在进行了去大骨片减压手术后,发生了减压侧大脑半球水肿和梗死,…  相似文献   

10.
早期反复腰穿治疗开颅术后脑膨出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多需开颅手术和去骨瓣减压术,但去骨瓣减压术后易致脑膨出,笔者采用反复腰穿法治疗,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996年4月~1998年4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行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例9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9~64岁,平均33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脑创伤后早期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上脑创伤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仅开骨窗,不致伤;对照组24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处理组24只,伤后立即应用黄芪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在伤后4h、24h及48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检测线粒体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以及在伤后24h于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在伤后24h、48h脑含水量及MDA含量降低、线粒体ATP酶及SOD活力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线粒体、核仁、核膜、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等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处理组变化较轻。结论黄芪对大鼠脑创伤早期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抗氧化、抗自由基来抑制创伤后继发性损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76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大骨瓣组),50例接受常规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组);术后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2、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大骨瓣组患者GOS评分优良(良好+中残)率为71.1%,显著高于常规骨瓣组的4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高压、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照组,42例)与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研究组,42例),通过观察比较2组的并发症及预后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52%、78.5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5.7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能够显著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物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临床常用的甘露醇和速尿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因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装置致大鼠创伤性脑水肿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速尿及 2药合用进行治疗。通过对血 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判定各治疗组的疗效。结果 :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的脑水肿蓝染面积和脑组织含水量下降最明显 ,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最轻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反而下降 ;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合用组的脱水作用虽不如大剂量甘露醇组强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提示 :甘露醇对于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最佳 ,使用甘露醇 5~ 6次后应使用小剂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 ,单独应用速尿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孙慧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4,(16):96-97,10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苏醒时间为(1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并做好人舱前的护理以及加压、稳压、减压过程的护理,不但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后遗症.并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张骥  吴过  袁晓东  吴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35-2536
目的:回顾性分析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以来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标准,恢复正常4例(8.7%),轻残5例(10.9%),重残12例(26.1%),植物生存4例(8.7%),死亡21例(45.7%)。结论:伤后或术后未及时行CT复查,对病情估计不准,减压术中出血控制不当出现凝血异常,术中血肿减压过快,术后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二次手术。所以选择病例预见性的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减轻继发脑损伤,避免二次手术及麻醉风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易勇 《大家健康》2016,(4):65-65
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脑外伤以及脑出血手术约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肿瘤手术的患者约20例,脑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约15例,对其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手术价值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例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显效120(60.0%),有效70例(35.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采用眶部 CT 检查诊断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采用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本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9~67岁,平均29.3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检查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24例,保守治疗后减压21例。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1.66%,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42.85%随访7个月~9年,其中1例后期形成慢性窦道骨髓炎,1例骨不连再次植骨加内固定而治愈,5例截肢后安装义肢,轻度足下垂、踝关节僵硬6例,站立及行走乏力5例;31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比较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较治疗前(6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作一种稳定的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DAI提供有用工具。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5只,完全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5只,参照Marmarou等方法改造致伤装置,分别采用70 cm×400 g、90 cm×400 g和110 cm×400 g的冲击力打击大鼠头部,制成DAI模型。观察大鼠伤后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表现、病死率、脑组织标本形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3组受伤大鼠的生命体征及神经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组织形态学证实均存在弥漫性脑损伤特征,与冲击力呈正相关。与B组和C组比较,A组病理损害程度较轻,不具有广泛的DAI典型病理特征。A、B、C 3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8%、28%,B组与C组之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90 cm×400 g冲击力可建立稳定的大鼠中型DAI模型,病理学特征明显,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