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最严重的西非3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医疗援助请求.受中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受灾国派遣医疗队并运送医疗援助物资及装备;6批次共500余人的解放军医疗队先后奔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展开临床病例诊治、感染防控及医疗卫生培训工作.解放军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分别建造和独立运营了2所各有78张床位和100张床位的EVD留观与治疗中心,截止2015年3月20日共收治EVD疑似患者883例(确诊患者295例),实现所有队员“零感染”.作者重点介绍了解放军医疗队执行援非抗埃任务过程中,在行动筹备、EVD临床管理、感染防控等方面的探索及收获,为今后执行类似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在非洲流行已近40年,2014年3月开始的在西非三国大暴发流行是最严重的1次,截至2015年1月14日西非三国确诊病例为13 427例,其中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病死率为41.03%(4 226/10 300)。同时大量病例的积累也丰富了我们对EVD的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在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工作2个月,对EVD有了感性认识,发现目前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提出了病情轻重程度的分型标准及以疾病进展速度为依据分为"快速进展型"和"平稳型"的观点。后者有利于预后判断和及时施治。结合文献资料对未来防治EVD提出几点建议:在高流行国家建立具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长久性ETC,加强病理研究,提高床旁快速检验能力,加强生命支持,研制特殊专用设备,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及研发无害、高效消毒剂等。  相似文献   

3.
1中国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疫情一线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所在的中国—几内亚友好医院3月份接诊了科纳克里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当地首例感染病例也曾在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所在的金哈曼路医院就医。就在其他国家志愿者、医生陆续从利比里亚等国撤出时,中国医疗队医务人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自8月中旬起,中国还陆续向疫情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3国派出公共卫生专家,帮助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4.
《疑难病杂志》2008,7(10):619-619
拉沙热(Lassa fever)是由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1969年分离出病毒。本病主要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流行。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相关恐惧、耻辱和歧视是在埃博拉病毒病(EVD)流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及行为表现。它的产生不仅与EVD的高致死性、易传播性、不易鉴别等特点有关,而且与西非滞后的经济和教育水平、极不完善的医疗体系、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当地政治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成员,在利比里亚工作期间也感受到了针对EVD患者、密切接触者甚至相关医务工作者的恐惧、歧视甚至伤害,也体会到这些行为对EVD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积极救治EVD患者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当地社区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培训当地医务人员防护技能、雇佣EVD治愈者参与防控工作以及援助大量防护装备等方式提高当地EVD防控水平,消除埃博拉相关恐惧、耻辱及歧视。通过加紧研制针对EVD的药物和疫苗,坚持全方位的援助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将有助于消除埃博拉疫情及其相关恐惧、耻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例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更好地防治E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17日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收治5例EVD确诊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确诊的5例患者,其中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3例患者首次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2次复检为阳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等为主,少有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通过尽早采取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有明确密切接触史但首次埃博拉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必须于72 h后复检;治疗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袁平戈 《肝博士》2014,(6):12-14
正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发生埃博拉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0月8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病例8399例,死亡4033例,因此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面临"失控"境地。埃博拉病人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而又无药可救。如今交通发达,国际交往已成日常,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报道有输入病例,似乎"让全球听到了恶魔来临的脚步声"。我国从未发生过埃博拉病例,然而非洲来客常见,潜伏期病  相似文献   

8.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卫生紧急事件”的埃博拉疫情极为严峻,肆虐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疑似病例在周边国家频出。截至2014年8月,无国界医生组织有将近2000名国际和当地人员工作在疫情现场。无国界医生的行动包括医疗护理、感染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处理、社区教育动员等。随着埃博拉疫情的恶化,当地的医疗系统崩溃,更加恶化了这些受波及国家脆弱的卫生结构。为遏制这种致命疾病的传播,需要各层级国际社会的援助。 链接·谁是无国界医生?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2014年初至9月,EVD已在非洲6个国家流行,且在美国本土已确诊首例EVD病例。爆炸性的疾病过程、高病死率、无特异治疗方法和特效疫苗使EVD已成为非洲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在其分子生物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EVD的流行特征作一综述,以期为EVD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该病自1976年首次在前扎伊尔和苏丹发生流行至今,共发生比较有影响的疫情9次,流行或散发病例多次。今年2月以来,几内亚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截至2014-08-13,西非国家累计报告病例2127例,死亡1145例。目前疫情仍在进一步扩散,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对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利比里亚在防控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中,逐步构建形成一套相应的指挥协调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赴利执行埃博拉病毒病患者诊疗任务以来,积极参与并融入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作者作为我军首位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医院院长,亲自参与了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相关工作。本文分析总结认为该体系具有应急组建、结构开放、实体运作、交互作用、利方主导等特点,在埃博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未来疫情防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改进援外实施策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深化军队走出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在西非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量儿童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且病死率极高。儿童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临床特征,早期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RT-PCR检测是儿童EVD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治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肠道病毒(EV)是全球最常见的致病性病毒之一,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麻痹、急性无力脊髓炎等多系统多种急慢性疾病,同时具有种类多、变异快的特点,其中有型别曾在美国、欧洲等世界多个地区引起过大规模暴发性流行。近年来,EVD68和EVC96的检出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其中EVD68曾于2014年在美国大规模流行。虽然目前两者尚未在我国大规模暴发,但随着检出率的不断增长及EV的不断重组进化,其对公众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未来需加快对EVC96及EVD68等新EV防治诊疗手段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正>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致命病毒性出血热,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1976年该病首次于前扎伊尔和苏丹发现,距今已爆发疫情9次[1-2]。截止到2015年3月1日,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共感染23 934例,死亡9 792例[3],至此西非EBHF流行造成的感染及死亡人数均达历史最  相似文献   

15.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4,(19):28-28
全球11月埃博拉感染或将超2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5843例,死亡2803人。而尼日利亚也出现了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20例,死亡人数8人;塞内加尔则出现1例确诊病例。9月23日WHO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刘丁 《重庆医学》2015,(5):577-578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是导致人类发生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 )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从去年在西非流行以来,目前全球已导致22092例感染,死亡8810例,其中仅西非三国医务工作人员就有816例被感染,死亡488例(截至W H O 2015年1月28日报道),工作人员成为感染和死亡的高危险人群[1‐2]。因此,埃博拉诊疗中心(ET U )的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保护医务工作者免受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EVD的发生;还能预防医患双方发生其他潜在的医院感染。作者赴利比里亚期间,就ET U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病毒的实时反转录PCR检测结果是目前确诊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的金标准。EVD患者的血液、多种体液和分泌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EVD待检者(包括:EVD疑似病例、EVD可能病例和EVD确诊病例)临床样本的采集、转运、检测和结果解读等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防控均十分重要。本研究就作者在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的工作实践与经验,探讨了EVD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相关的诊断标准、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制定EVD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或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0月9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在希思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和“欧洲之星”列车终点站执行“强化筛查”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强化筛查”的细节尚未公布,但据推测,筛选目标锁定为来自于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并有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毒的人群。首先评估他们是否具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随后对有疑似症状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19.
郑家地 《重庆医学》2016,(21):2998-300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颅内压(ICP)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6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2组,干预组(36例)行小脑血肿清除联合EVD术,对照组(31例)行单纯小脑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CP、甘露醇使用次数、颅内感染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第1、3、5天,干预组患者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甘露醇使用次数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D术对于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控制性EVD,调控ICP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53-1154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EVD患者511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42例患者发生EVD相关感染,发病率为8.2%(95%CI,4.8~13.5)。EVD相关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相比,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房间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发全身其他系统感染方面,EVD相关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5%:22%,P<0.05)。结论:与EVD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仍不能明确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