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膳食营养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选择15岁以上人群40 708人,其中男性19 543人,女性21 165人。代谢综合征的定义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标准,膳食数据利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总维生素E、钙、镁、铁、钾、钠的摄入呈正相关(P均〈0.05),而碳水化物、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P均〈0.05);多因素调整年龄、性别、6类地区、教育程度、中重度体力活动、饮酒、吸烟后,能量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但调整BMI后,能量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营养素经上述多因素及能量的调整后发现,胡萝卜素、维生素A、视黄醇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P均〈0.05),总维生素E及钠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营养素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有关,应提倡健康饮食,以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居民食物摄入频率现状和膳食结构模式,为今后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007年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资料,运用食物摄入频率法调查1277名15岁及以上居民,对每位调查对象过去1年的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进行询问并记录。采用评分方法评价该区居民的膳食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食物摄入频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普陀区居民谷类、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摄入频率较高,得分均在3分以上,畜禽肉类、蛋类、豆类和奶类次之。但蔬菜、水果以及奶类的摄入量与国家推荐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居民的膳食结构仍不太合理。影响居民食物摄入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P=0.00)、文化程度(P〈0.05)、性别(P=0.00)和职业(P〈0.05)。[结论]目前普陀区居民的膳食状况以蔬菜、水果和奶类的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膳食、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对广西农村男女居民发生高血压的影响,为有针对性提出膳食、社会经济行为因素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if ]2007年,利用2002年广西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村男女居民高血压发生的膳食、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结果]在4个农村县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1390人,高血压患者241例,患病率为17.34%。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22.44%,女性为12.79%(P〈0.01);壮族为17.73%,汉族为24.14%,其他民族为7.14%(P〈0.05)。膳食调查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的畜禽肉类、畜肉、酒、腌菜、水产品、植物油摄人量均明显高于非患者,米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摄人量明显低于非患者(P〈0.01或P〈0.05);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动物油、油脂类、内脏摄人量均低于非患者(P〈0.05);男性的调味品盐、食盐、内脏类、动物油、油脂、酒、米及制品、蔬菜摄人量明显高于女性(P〈0.01或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男性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OR=2.149)、畜肉(OR=1.252)、酒(OR=1.147),进入女性回归模型的因素只有年龄(OR=3.033)。[结论]年龄是农村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吃畜肉多、过量饮酒是农村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的重要膳食和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共2281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共检出糖尿病3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8%。其中城市1020人,糖尿病26例,IFG15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4.0%;农村1261人,糖尿病11例,IFG11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1.7%,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者畜肉、畜禽肉、腌菜、油脂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糖代谢异常者酒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腌菜(OR=1.36)、油脂(0R=1.33)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而薯类食物是保护因素(OR=0.80)。结论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广西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有针对性提出膳食营养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县共3026名18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被调查居民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107人,患病率为3.54%,其中城市居民MS患病率为5.21%,农村为1.9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MS患者能量、铁营养素摄入与正常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经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发现,膳食蛋白质(OR=1.256,95%CI:1.042~1.514)、铁(OR=1.432,95%CI:1.127—1.820)摄入过多是城市居民MS重要的膳食危险因素,而维生素B2是保护因素(OR=0.712.95%CI:0.590~0.860);而农村居民MS患者能量、蛋白质、钠、钾、硒和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蛋白质(OR=1.854,95%CI:1.435—2.396)摄入过多是农村居民MS危险因素,而膳食钙(OR=0.612,95%CI:0.398-0.939)是保护因素。结论膳食营养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发生MS关系密切,膳食蛋白质摄入过多是广西城乡居民MS的危险因素,其他膳食营养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对城乡居民采取针对性膳食营养干预措施将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鸡蛋摄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类食物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设计,使用食物频数问卷(FFQ)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调查了459名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检测身高、体重和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TC、LDL—C、HDL—C、TG)、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率和QT间期)以及用B超检测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分析鸡蛋摄入次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根据鸡蛋摄入次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用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研究组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和线性趋势。结果459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74人,女性285人,平均每人每周吃2.5次鸡蛋(中位教)。根据鸡蛋摄入次数分为4组:〈1次/周、≥1且〈3次/周、≥3且〈6次/周、≥6次/周。4组人数分别为:62(13.5%)、187(40.7%)、120(26.1%)和90(19.6%)人。在未校正混杂因素的模型中,蛋类食物的摄入与血浆TC和LDL.C存在负相关关系,蛋类食物摄入量最多组(≥6次/周)相比于最低组(〈1次/周),血浆TC和LDL—C分别低8.8%(P〈0.01)和11.7%(P〈0.05);校正了多种因素后,蛋类食物的摄入与血浆TC(P〈0.05)和LDL—C(P〈0.01)存在负相关关系。未发现蛋类摄入量与血压、HDL、PT、纤维蛋白原、心率及QTc之间存在关联(均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蛋类摄入可能与血浆TC和LDL—C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食物摄入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对农村居民开展高血压的膳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7月,对壶关县石河末村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和血压测量,并对食物摄人量与高血压患病关系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1256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96%。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26.10%,女性为21.92%(P〉0.05);男性与女性均为≥45岁高于〈45岁(P〈0.01);〈45岁男性高于女性(P〈0.05),≥45岁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有腌制蔬菜摄入量(OR=1.28)、油脂类食物摄入量(OR=1.06)、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OR=0.72)。[结论]石河末村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一般水平。腌制蔬菜、油脂类食物摄入量多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多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分布特点、识别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辨别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对食物不耐受的易感性。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体检人群中抽取样本,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同时调查问卷收集中医体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资料,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1例调查对象中,食物不耐受者247例,占总体60.1%。不同性别、年龄、体型、学历、婚姻状况、职业、地区、过敏史的人群之间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物不耐受发生频率前三位是:蛋清/蛋黄(44.9%)、蟹(37.7%)、鳕鱼(23.1%)。不同患者可出现1种到5种食物不耐受。亚健康人出现食物不耐受情况高于健康人群(P〈0.05)。(3)鳕鱼进食频率越高,鳕鱼不耐受发生率越高(P〈0.05)。(4)食物不耐受者表现为多系统症状。但较少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在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症状方面表现更明显。(5)食物不耐受患者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前四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偏颇体质对鳕鱼不耐受情况高于平和质(P〈0.05)。非瘀血质更易对蟹产生不耐受(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者在福州地区人群中分布广泛,但人口学特征相关性并不明显。亚健康者、肥胖女性、偏颇体质人群对14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锡常地区(苏州、无锡和常州)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和文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连续整群抽取苏锡常地区成年人群6798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采集相关资料。文化程度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是否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S的各指标中腰围(WC)、收缩压(SBP)和空腹血糖(FPG)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和舒张压(DBP)在高等与中、低等文化程度人群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MS的患病率逐渐下降(P〈0.01)。在纳入校正年龄、性别或增加校正吸烟史、饮酒史和饮食习惯进行多因素分析后,MS的患病率仍随文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文化程度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中等文化程度人群是MS的易患人群,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点防治对象。因此,宜将健康知识纳入义务教育体制,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与膳食质量、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确定中心性肥胖的干预重点。方法选用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198名18~60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体格检查资料,采用膳食平衡指数(DBI)评价方法评价天津城区不同腰围成人的膳食质量,统计其身体活动情况。结果不同腰围人群的大多数人的总体膳食结构都不平衡,摄入不足和摄人过量并存,食物种类摄入偏少,水果、奶类、豆类摄入量严重不足,畜禽肉和蛋类摄人过量。中心性肥胖成人平均活动时间少于正常腰围成人,而静坐时间高于正常腰围成人,主动锻炼率低于正常腰围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中心性肥胖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活动量比膳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三酰甘油中的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组分及其比例与代谢综合征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的关系.方法 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和体脂指标的差异,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酸谱各组分与MRI-IAF等体脂参数的相关性,并且以相关的血清脂肪酸谱组分为被筛选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以上变量对MRI-IAF、腰围和体质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的各项体脂及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差,其中MRI-IAF差距较大[(108.3±13.3)cm2 vs.(63.0±7.1)cm2,t=18.28,P<0.05)],代谢综合征组血清三酰甘油的n-6/n-3 PUFA比值高于对照组(10.1±3.3vs.7.2±2.1,t=8.564,P<0.05),而C18∶3 n-3[(1.4±0.4)%vs.(1.7±0.6)%,t=-3.295]、C20∶5 n-3[(0.2±0.2)%vs.(0.6±0.6)%,t=-3.611]、C22∶6n-3[(0.9±0.5)%vs.(1.2±0.6)%,t=-2.920]及n-3PUFA低于对照组[(2.5±0.6)%vs.(3.7±1.2)%,t=-7.034](P均<0.05),所有n-6 PUFA及C22∶5 n-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n-3 PUFA、n-3 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与MRI-IAF (r=-0.377~0.565,P=0.024)相关,n-6/n-3 PUFA还与腰围(r=0.400,P=0.016)和BMI相关(r=0.357,P=0.033),而n-6 PUFA与各体脂参数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提示n-6/n-3PUFA比值与MRI-IAF、腰围、BMI的相关性较强(校正的R2=0.102~0.299,P=0.033).结论 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和n-3 PUF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等体脂参数相关,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社区40岁~居民叶黄素营养水平,分析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将341名调查对象分为40岁-、50岁~和60岁~年龄组。采用24h和食物定量频率法问卷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叶黄素摄入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叶黄素含量。并对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叶黄素在0.08~1.6μ/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73,回收率为97.85%~103.67%,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2%和3.08%,最低检测限为0.0250edmL。蔬菜是调查对象膳食叶黄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菠菜、韭菜、西兰花;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分别为(7.77±2.10)mg/d和(0.370±0.183)μmol/L,且60岁~组均明显低于50岁一组(P〈0.05);膳食叶黄素摄入量与血清三酰甘油呈负相关(r=-0.108,P〈0.05),与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r=0.231,P〈0.001),与血清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r=0.681,P〈0.001).[结论]膳食和血清叶黄素明显相关,后者可以作为反映叶黄素营养状况的指标。老年人更应注重叶黄素的摄入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摄入量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量情况,为进一步进行食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8个区(县)32个街道,共调查普通人群2630人,特殊群体(孕妇)399人。采用食物频率表法和连续三天记账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情况,包括年食用率、人均每日摄入量、食用频率等。[结果]上海市居民不同淡水产品的年食用率分别为淡水鱼84.94%、淡水虾83.80%、淡水蟹59.51%、螺蛳41.90%。不同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21.78g(P50=14.25g)、淡水虾14.46g(P50=7.12g)、淡水蟹4.51g(P50=0.82g)、螺蛳2.63g(P50=0.00g)。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30.81g(P50=21.37g)、淡水虾24.55g(P50=14.25g)、淡水蟹6.00g(P50=1.10g)、螺蛳0.79g(P50=0.00g)。孕妇对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居民对不同种类的淡水产品人均每日摄入量不等,相同类型淡水产品在不同年龄层的摄入量也不等。孕妇对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大于普通人群。建议对淡水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时,需按其种类、年龄分层评估,但无需按性别分层。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mia,HHcy)的危险因素,为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天津市5个社区及2所老年公寓5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志愿者69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分析HHcy组和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N—HHcv)组中老年人生活方式、膳食叶酸和VitB。摄入量的差异。结果533人完成了全程研究。总人群HHcy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男性(57.0%)高于女性(35.7%),P〈0.001。与男性不吸烟者比较,男性吸烟者HHcy患病率(x2=0.047,P=0.828)、血清tHcy水平(t=-1.020,P=0.3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VitB6、VitB12者的血清tHcy平均浓度(15.2μmol/L)明显低于不服用者(16.9μmol/L),HHcy患病率(39.7%)低于不服用者(46.2%),P〈0.05。HHcy组中老年人平均每日膳食叶酸、VitB。摄入量(207.9μg/d,0.37ms/d)均低于N—HHcy组(295.4μg/d,0.53ms/d),P〈0.05。膳食叶酸、VitB6的摄入量均与血清tHcy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P=-0.000)和-0.390(P=-0.000)。结论吸烟与HHcy患病率和tHcy水平无关。日常服用叶酸、VitB6和VitB12或富含上述维生素的膳食有助于保持较低的tHcy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2000-2007年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膳食钙摄入状况。[方法]应用系统分析对2000-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钙摄人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2篇,研究人群样本为273224人,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为410mg。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在AI值50%以上的人群是学龄儿童和成人,其他人群人均在50%以下;每人日均摄入量.华北地区为531.5mg,华东地区为503.7mg,其他地区为327.9~386.1mg(P〈0.05)。[结论]2000~2007年中国各类居民及不同地区居民膳食钙摄人量未达到中国居民DRIs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武汉市某单位职工代谢综合征的健康管理效果观察,对比分析健康管理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某单位体检中诊断为代谢综合征430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风险因素分析;通过随机分组将207例自愿参与健康管理者作为管理组,管理组给予系统化的健康管理,其余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并评价其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5年就诊的40例PCOS患者(PCOS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并对两组有差异的指标与PED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BMI、糖代谢、脂代谢及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低于24 kg/m2的患者PEDF水平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BMI≥24 kg/m2的患者HOMA指数及PED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PEDF与hs-CRP(r=0.68,P〈0.05)、HOMA指数(r=0.32,P〈0.05)、BMI(r=0.29,P〈0.05)、腰臀比(r=0.31,P〈0.05)、舒张压(r=0.24,P〈0.05)、总胆固醇(r=0.33,P〈0.05)、甘油三酯(r=0.39,P〈0.05)及LDL-C(r=0.44,P〈0.05)正相关,而与HDL成负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PCOS患者中血清PEDF水平高于正常,特别是超重的PCOS患者血清PEDF显著升高,且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脂代谢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就诊且资料完整的MS患者122例为MS组,另从同期体检的个体中按照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的原则挑选健康个体12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计算出患者的NLR。对照组与MS组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Wilcoxin配对检验(差值呈偏态分布的资料)或配对t检验(差值呈正态分布的资料),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分析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对MS的鉴别效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比较采用Delong等提出的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75/47、(8.2±1.9)、(3.3±4.0)mmol/L、(7.66±1.73)×109/L、(5.39±1.34)×109/L、3.03±1.48]明显增高(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2.09±0.97)×109/L、(0.87±0.36)mmol/L]则明显降低(均P0.05)。符合四条诊断标准的MS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明显高于符合三项诊断标准的患者(均P0.05)。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区别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上述四个参数中,以NL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与其他三个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可以反映MS病情,其与MS的关联强度可能高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腰椎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方法 227例女性T2DM患者根据有无MS分组,分析两组腰椎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与无MS的女性T2DM患者相比,合并MS的女性T2DM患者BMD显著增高,t=2.033,P0.05;BMD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r=0.191,P0.01;r=0.151,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21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为影响腰椎BM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P0.05)。结论女性T2DM合并MS患者的BMD及骨折发生的风险与肥胖及增龄有密切的相关性,绝对体质量对患者骨量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