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IPC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和EGb761后处理组(E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脉推注EGb761 100mg/kg,再灌注120 min)。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h(T4)和心肌再灌注2 h(T5)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梗死面积。结果和IR组相比,IPC组和E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IPC组和E组梗死面积均小于IR组(P〈0.05);IPC组和E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IR组,MDA的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预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扎新西兰大耳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min,制作急性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后再灌注120min;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余处理方法同I/R组;蛇床子素预处理(Ost)组:缺血前30min经耳缘静脉静注蛇床子素25mg/kg,5min内注完,余处理方法如I/R组。于实验结束时从右心室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漏出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缺血区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率。结果:各实验组血清SOD活性均较对照组高,MDA含量、cTnI及心肌酶(LDH、CK及CK—MB)漏出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床子素注射液预处理可减轻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阿米洛利同系物(ethylisopropyl-amiloride,EIPA)和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心肌细胞保护效果的关系。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EIPA(缺血前给EIPA)和IPC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然后3组均持续阻断冠状动脉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IS在EIPA组IPC组与I/R组比减少,分别减少51.82%和54.19%,EIPA组和IPC组CKMB显著低于I/R组(P<0.01)。而EIPA组和IPC组之间无差异。在缺血前给予EIPA和缺血预处理,可使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前给予EIPA对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缺血预处理具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制备心肌IRI模型。记录缺血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心功能指标,TTC染色测定心肌梗塞面积,检测血清CK-MB及LDH活性。结果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IRI组的CK-MB和LDH显著高于Sham组(P〈0.05);IPC和DPC组较IRI组显著下降(P〈0.05)。与IRI组比较,IPC组及DPC组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120min时,IRI组、IPC组和DPC组与Sham组比较,±dp/&max、LVSP、LVEDP有显著的差异(P〈0.05);IPC组和DPC组与IRI组比较,±dp/dtmax、LVS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心肌酶含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维护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面积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Sham)组、手术(R/I)组和缺血后适应(IPC)组,每组各10只,制备AMI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的模型。采用心肌病理染色确定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面积;分别于结扎冠脉前5min、1h末及再灌注2h末,于颈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IPC组的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明显小于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前5min各组血清中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1h末及再灌注2h末R/I组、IPC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扎1h末IPC组与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再灌注2h末IPC组与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缺再灌注组(I/R组)(n=1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6)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n=16)。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在第24min时,用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5min,再灌注1min后,完全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2h后开胸,每组8只取心尖部缺血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中HO-1蛋白表达。L/R组、IPo组和ZnPP组另取8只大鼠测定心梗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I/R组HO-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Po组缺血心肌中MDA降低,SOD活性升高且心梗面积明显减小(P〈0.01),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Po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HO-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兔右冠脉缺血预适应(IP)对缺血再灌注心室肌室颤阈(VFT)的影响。方法 采用RS2程序电刺激法,测量缺血再灌注(IR)组(I30min R30min)及缺血预适应(IP)组(I5min+R10min+I30min+R30min)在缺血30min内及再灌注30min内VFT的变化。结果 (1)IR组缺血心室肌VFT于I30mi、R30min内比IR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P可提高缺血及再灌注心室肌的室颤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二尖瓣置换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FI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SFI+IPC组,每组20例;SFI组在术前30min经中心静脉和开放主动脉后经体外循环(CPB)泵入SFI1.5ml/kg;IPC组接受3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SFI+IPC组同时使用SFI和IPC;对照组为常规CPB;4组均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左室做功指数(LVSW/),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1(cTn—I)、肌红蛋白(MYO)、丙二醛(MDA),同时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主动脉开放后SFI组和IPC组CI、SVI、LVSWI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SFI+IPC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主动脉开放后SFI+IPC组CK—MB、cTn-1、MYO、MDA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而SFI组、IPC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I+IPC组术后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用量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SFI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SFI和IPC联合使用更有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氮嗪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分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GSH活性氧(清除剂)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GSH50mg/kg;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缺血再灌注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1mg/kg、5mg/kg、10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氮嗪预处理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SH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无保护作用,GSH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毅  柳培雨 《海南医学》2010,21(14):15-17
目的研究异氟烷、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组);卡托普利预处理组(C组);异氟烷、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组(I+C组)。记录缺血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阻断前(T0),阻断30min(T1),再灌注30min(T2),再灌注60min(T3),再灌注120min(T4);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T0-T2I组与I+C组心率(HR)相对高于其它各组,T0-T4I组、C组与I+C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相对较低并依次递减(P〈0.05),IPC组、I组、C组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37.5%、50%、50%)低于I/R组(62.5%),但高于I+C组(25%,P〈0.05)。结论异氟烷和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有抑制作用,但仍在安全范围内;联合预处理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明确PUE药物预处理(PPC)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C组、PUE组.用红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力和血清肌钙蛋白T(TnT)水平.结果: I/R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活力、TnT浓度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sham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PUE组和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CK活力、TnT浓度(P<0.05或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PUE组与IPC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 PUE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大鼠心肌I/R,并与IPC的保护效应相似,产生了PPC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自噬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30),缺血预处理组再按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分为1 d、3 d、5d 3个亚组,每组10只。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I、LC3-II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和溶酶体的激活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P<0.01),IPC组症状评分低于I/R组(P<0.05)。(2)脑梗死体积: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P<0.01);IPC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I/R组(P<0.01),3 d亚组梗死体积少于1 d、5 d亚组(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BECLIN 1及LC3-II阳性表达增多(P<0.01),IPC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IPC 3 d亚组阳性表达低于1 d、5 d亚组(P<0.01)。(4)脑组织超微病理形态改变:Sham组细胞正常;I/R组及IPC组可见数量不等、处于不同时期的自噬体和或自噬溶酶体,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可见空泡,各级溶酶体显著增多,可见变形次级溶酶体,高尔基体分裂;IPC组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较I/R组减少,各IPC亚组间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无可见变化。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自噬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3 d优于1 d、5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至4个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再灌注前5min给盐水1ml/kg;吗啡后处理组(MOR组):再灌注前5min给予吗啡0.3mg/kg;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先缺血5min再开放5min,反复3次,再进行冠状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动物模型,以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学、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形态学为指标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作用。结果MOR组与IPC组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酶学增高、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比较,P〈0.05)。光学显微镜下I/R组呈现典型的心肌结构病理改变,MOR组和IPC组病理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吗啡后处理可以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效果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缺血期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否参与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卡尼汀治疗组(L-CN组),格列本脲+左卡尼汀治疗组(Gli+L-CN组),每组10只。I/R组,心肌缺血(myocardio ischemia MI)后5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滴速0.5mL/min;L-CN组,MI后5min给予左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Gli+L-CN组,MI后5min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同时加入10μmol/L的格列本脲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各组于再灌注末分别抽取动脉血3mL,用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cTnI,用比色法测定血清CK和LDH活性。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光镜下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结果与I/R组比较,L-CN组的cTnI,LDH,CK均下降(P0.05);与L-CN组比较,Gli+L-CN组的cTnI,LDH,CK均升高(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表达的特点。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鼠龄8~10周,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组(I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术中监测左心血流动力学。S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仅穿线,不结扎,持续观察150 min后抽血取心肌标本;I组结扎LAD 30 min;I/R组结扎LAD 30 min后,复灌120 min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实验处理结束后在颈总动脉处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I/R组分别取左室和右室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GF的表达。各组取心尖组织心肌Western-bloting测定NGF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N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I组和I/R组在缺血和再灌注末期左心功能明显降低,血清LDH、CKMB浓度升高,心肌组织中NGF mRNA和NG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R组高于I组;在经历I/R的心脏中,缺血区NGF表达高于非缺血区(P0.05)。结论心肌缺血能诱发内源性NGF的表达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过程,这种NGF的高表达在缺血区心肌中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肌钙蛋白Ⅰ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Post组),舒芬太尼后处理组(LS组,MS组,HS组).于缺血前即刻(T0,基础值)、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90 min(T4)和120 min(T5)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120 min末,随机取6只按照ELISA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AAR),另外6只进行光镜及电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HR在各组各个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在T3、T4和T5时MAP均降低(P<0.05),而LS组在T3和T4时均降低(P<0.05);与I/R组相比,Post组、MS组和HS组血清中的cTnI、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够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cTnI,从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及二氮嗪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n JS  Yan DM  Wang ZW  Zhu H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55-558
目的 探讨缺血及二氮嗪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成3组,每组10只:(1)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 h.(2)缺血预适应组(IPC组):心脏平衡灌流10 min,经2次缺血再灌注.(3)二氮嗪预适应组(DPC组):心脏平衡灌流10 min,给予2次含二氮嗪(100μmol/l)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缺血30 min,再灌注1 h.各组取心尖肌做冰冻切片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标本对心肌线粒体行Flameng评分.结果 IPC组、DPC组PGC-lα表达明显增高,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IPC及DP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meng评分:IPC组(0.44±0.13)、DPC组(0.47±0.10)、I/R组(1.78±0.14);IPC及DPC两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缺血及二氮嗪预适应对心肌线粒体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PGC-1α激活及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即刻早期基因家族中c-fos、c-jun基因在缺血再灌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30min组和缺血再灌注后120min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组织中c-fos及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ALT、AST逐步上升(P〈0.05)。病理改变显著,细胞凋亡现象逐步显现。c-fos及c-jun的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30min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2h后表达水平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c-fos及c-jun基因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并可能与肝细胞凋亡与再生的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L、M组和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分别泵入生理盐水、舒芬太尼0.5、1.5μg.kg-1和4.5μg.kg-1,持续泵注5min,暂停5min,重复3次(容积1mL/5min,预处理时间30min)。采用四动脉阻断法(pulsinelli-4vo法)致全脑缺血,15min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4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测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和血清S100β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比较,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间比较,与M组比较,L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H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H组与L组比较,脑组织总钙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1.5μg.kg-1组作用较显著,其机制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