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内科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以其术野清晰、操作灵活、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而迅速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金标准术式。本文综述应用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下完成食管裂孔疝的还纳及修补之后,进一步行胃底折叠术。结果5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在食管裂孔修补基础上辅以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7例,Toupet 胃底折叠术19例,Dor胃底折叠术19例。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Nissen术式(69.6±13.0)min,Toupet术式(68.0±8.2)min,Dor术式(63.8±10.1)min;3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Nissen术式(20.0±5.8)ml,Toupet术式(20.6±9.5)ml,Dor术式(21.7±5.0)ml,无一例输血;3种术式的术后拔管时间:Nissen术式(3.1±1.1) d,Toupet术式(2.7±0.7) d,Dor术式(2.3±1.1) d;3种术式的术后住院时间:Nissen术式(9.1±4.9)d,Toupet术式(8.4±2.6)d,Dor术式(7.6±1.5)d。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围术期死亡,3例(5.4%)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胃排空障碍,1例吞咽困难,治疗后均缓解。55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60个月),口服钡餐造影或胃镜等检查无食管裂孔疝复发,无食管狭窄和食管憩室发生。结论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牲.方法:对6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46例做胃底270o部分折叠术(Toupet术),16例做胃底360o折叠术(Nissen术).21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41例采用7号丝线缝合.随访时间中位数18个月.结果:6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10(30~190)min,失血10~5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 d.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Bard CruraSoft PTFE/ePTFE Mesh)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8月~2007年4月,对13例食管裂孔疝(Ⅰ型6例,Ⅲ型7例)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腔内缝合器行补片固定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13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5~185min,平均142min;术中出血量25~120ml,平均75ml。术后平均32h(26~37h)排气并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3~6d,平均4d。13例术后随访4~11个月,平均6.5月,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手术后3个月行钡餐造影检查未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观察组),2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4个月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调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评分显示术后4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36例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10年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143例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4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5~210min,平均86 min;术中出血量40~150mL,平均76mL;术后住院时间3~21d,平均4.6d。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3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平均3.8年,手术结果满意率91.67%。8例进固体食物时有轻度哽噎感,5例反酸症状复发,其中4例应用抑酸药物后可控制,1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充分体现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冰  田文  陈凛  刘培发 《临床外科杂志》2010,18(3):162-164,I000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4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食管裂孔疝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并同期给予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 45例患者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进行了无张力修补,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食道损伤,中转开胸治疗.手术时间70~210min,平均90min. 术中出血10~110ml,平均25ml,均无输血.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3~30d,平均住院日为5d.对45例患者术后进行3~25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未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病例及有关补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180°前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天津南开医院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资料,其中30例应用补片修补裂孔,剩余患者丝线缝合裂孔,均加做胃底180°前折叠(Dor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者。术后随访3~60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率92.31%,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其中7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轻度反酸、烧心症状,均在4个月内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无复发病例,无严重吞咽困难病例。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180°前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疾病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患者经腹腔镜下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食管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Barrett食管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23例,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于术前和术后12周时行胃镜、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 Q)评分、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食管黏膜改善情况。 结果23例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患者术后12周随访显示3例患者黏膜病变部分消退。患者术后GerdQ、RSI相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GerdQ:5.78±1.54 vs 11.65±1.50,P=0.00;RSI:9.70±1.92 vs 18.57±3.01,P=0.00),SF-36量表仅在生理功能方面改善不明显(85.87±4.16 vs 86.43±3.12,P=0.31),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方面均明显改善(生理职能:66.43±6.13 vs 35.48±2.86,P=0.00;情感职能:73.74±4.91 vs 65.22±2.58,P=0.00;活力:56.96±3.80 vs 50.30±4.56,P=0.00;精神健康:62.09±4.89 vs 53.26±2.07,P=0.00;社会功能:81.39±4.42 vs 74.00±3.59,P=0.00;躯体疼痛:80.00±6.84 vs 75.30±10.27,P=0.00;总体健康:69.17±5.68 vs 60.17±4.61,P=0.00)。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对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患者生活质量和黏膜病变均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技术在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中的作用,为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手术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胃镜及HRM检查,确诊为食管裂孔疝并收住疝和壁外科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胃镜及HRM检查食管裂孔疝的确诊率,分析手术情况,总结HRM技术在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手术中的地位及作用。 结果HRM的检出率80.59%(54/67),特异性为100%(54/54);胃镜确诊为52.24%(35/67);其中由胃镜和HRM均确诊35例患者,约占64.81%(35/54),HRM技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胃镜;其中48例行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7例患者及家属放弃手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12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保守或择期手术。 结论HRM技术能够准确、直观的描述食管裂孔疝患者胃食管压力差,确诊率高,能够有效的指导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初步经验。方法2004年5月~2005年4月,食管裂孔疝15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抗反流手术。Ⅰ型4例均伴有严重的胃食管反流,Ⅱ型10例,Ⅲ型1例。在缝合缩小食管裂孔的同时,行N issen术9例,Toupet术4例,Dor术2例。采用视觉模拟积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6个月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吞咽梗阻、反酸、胸痛、嗳气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187 m in,平均125 m in。术后住院2~5 d,平均2.8 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8.5月,无疝复发。胃食管反流综合症状VAS评分术前5.0±3.9,术后1个月降至0.9±1.3(t=3.823,P<0.05),术后6个月降至0.8±1.6(t=3.549,P<0.05)。术后并发胃潴留2例,吞咽梗阻1例,3个月后缓解。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其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6年12月为10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50 d~10岁,平均(4.0±1.5)岁。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类:滑动性疝25例、混合性疝42例、食管旁疝37例,术前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明确食管裂孔疝。采用5孔法施术,行Nissen-Rossetti、改良Thal法修补食管裂孔并进行胃底折叠。结果: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疝孔直径3~5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20)min;术后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通过腹腔镜进行修补。改良Thal法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4例,术后1例发生裂孔关闭过紧,再次腔镜下松解裂孔。本组术后24~48 h正常进食,平均(28±4)h;术后5~7 d出院。随访3个月~13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术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腔镜技术,术前患儿的评估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旁疝(Ⅱ型)3例,混合型疝(Ⅲ型)5例,伴有轻度胃食管返流2例,中度或重度6例。行食管裂孔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4例,食管裂孔修补+Nissen 360°胃底折叠术4例,其中2例行专用补片修补术。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2~6.5h,平均3.2h,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皮下气肿,2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均经保守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原有症状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术后住院4~16d,平均10d,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Toupet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21例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2例)修补,采用单纯缝合膈肌脚,补片完全缝合,补片缝合加钉合等方法修补食管裂孔疝,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70min。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随访1~16个月,2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改善不明显,无明确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结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80例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0例。A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B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食管反流情况、食管压力、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评分(GERD-Q)、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流时间、次数,长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食管残余压平均值、下段括约肌压力、松弛率和无效吞咽率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2组患者GLQI与GERD-Q评分均有所改善,且A组GLQI评分高于B组,GERD-Q评分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抗反流,减轻术后吞咽困难具有明显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对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2组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理念的系统干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急性疼痛、并发症及应激反应方面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缩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2天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NRS评分分别为(3.05±1.32)、(4.13±1.42)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2天NRS评分降低,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FTS理念的系统干预可促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食管裂孔疝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初步经验。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为13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或(和)胃底折叠术。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0-205min,平均152min,术中基本无出血。术后第2天开始饮水,第3天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4-6d。1例直接缝合者术日晚发生气胸,经胸腔穿刺抽气消失。1例胃底折叠术患者在开始进普通饮食时有轻微吞咽困难,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行钡餐造影或CT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和(或)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市级医院初期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底折叠术的术式不同,分为Dor术式组、Toupet术式组、Nissen术式组。观察并记录各术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3~36个月时的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31例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其中Dor折叠4例、Toupe折叠3例、Nissen折叠24例;各术式手术时间分别为(60±4.5)、(68±6.3)、(70±9.2)min;各术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4.8)、(24±5.4)、(30±9.1)ml;术后出院时间(7±2.1)、(8±2.8)、(9±2.4)d。31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保守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行二次手术拆除胃底折叠后好转,其余3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1例患者术后随访,失访患者1例,随访3~36个月,中位时间28个月。经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未复发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微创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