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的损伤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40例经CPB术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1h静脉给予川芎嗪预处理,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在T1、T2、T3、T4、T5时点,通过ELISA法检测IL-6、IL-8血浆浓度及中性粒细胞(Ne)计数。在T1、T3、T4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实验组IL-6、IL-8的表达较低,Ne计数两组均升高;对照组Cstat、OI较实验组降低明显,RI升高显著,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微。结论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肺有损伤,术前应用川芎嗪预处理后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异丙酚组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8mg·kg-1.h-1),对照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体外循环(CPB)开始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取适量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测定两组围术期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结果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PMN无显著差异,CPB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CPB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后左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右心房(P<0.01或P<0.05),而异丙酚组左心房高于右心房(P<0.05)。CPB后两组IL-6,IL-8,TNF-α进行性增高(P<0.05或0.01),异丙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IL-6,IL-8,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在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均进行性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CPB后1h最低,6h后有所改善,异丙酚组在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和前列腺素E1(PGE1)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ALI患者1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低潮气量(6~8 ml/kg),高呼气末正压(6~12 cmH2O),限制吸气峰压(<35 cmH2O),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PaCO2≤60mmHg).B组在施行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应用PGE1,剂量为30~100ng/(kg·min),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48小时内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变化.结果死亡1例(5.6%),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治疗后48小时内的各个时点,B组肺的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A组(P<0.05),氧合指数非常显著降低(P<0.01),血浆TNFα和IL-8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婴幼儿体外循环后AL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道炎症指标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近半年来未使用口服或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87例.进行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检查、诱导痰上清液检测白介素-8(IL-8)浓度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对所有患者病情分级状况和气道炎症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病情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分析急性发作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增高;(2)急性发作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ECP较缓解期明显增高;(3)中性粒细胞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呈负相关(r=-0.522,P<0.05);中性粒细胞与IL-8呈正相关(r=0.832,P<0.05);(4)ECP、EOS与FEV1、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r=-0.209,r=-0.189,P均>0.05;r=-0.289,r=-0.229,P均>0.05);ECP与EOS呈正相关(r=0.852,P<0.01);(5)中性粒细胞对重度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91%,EOS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为92.5%,ECP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阳性预测值98.5%.结论 (1)中性粒细胞、IL-8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重度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IL-8明显增高;(2)ECP、EOS与哮喘的急性发作有关,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ECP、EOS明显增高;(3)气道炎症指标可用于监测哮喘病情和调整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CAP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P<0.01);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ABG患者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3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两个时点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患儿围术期肺循环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的含量、肺内中性粒细胞隔离计数、肺泡氧合指数。结果显示,用药组肺循环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泡氧合指数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程度,对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SAH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IL-6检测的意义.方法 统计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OSAHS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颈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965,4.541,3.365,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t=2.998,P<0.05);OSAHS吸烟组患者的FEV1/FVC显著低于对照组(t=3.747,P<0.05);OSAHS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晨起EBC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睡前和对照组(t=3.182,P<0.05),对照组人员晨起EBC中IL-6水平显著低于睡前(t=4.303,P<0.05);OSAHS组患者EBC中IL-6水平和AHI、每小时氧减饱和4%以上的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 =0.441,0.533,P<0.05),和LSaO2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结论 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在EBC中IL-6水平中得到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持续氧合血灌注对肺功能及肺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CPB,实验组行CPB期间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留取肺组织和血液标本,进行肺功能和肺含水率的测定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肺含水率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实验组ICAM-1mRNA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氧合血可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而ICAM-1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计算氧指数(PaO_2/FiO_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_2/FiO_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_(A-a)]O_2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老年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的这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冼磊  何巍  郭建极  蔡志福 《山东医药》2010,50(28):54-5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 min、停机、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各时点检测血浆IL-6、IL-8含量,并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 h、术毕记录气道峰压、潮气量,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结果两组IL-6、IL-8浓度水平均随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 h下降,实验组IL-6、IL-8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气道峰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自手术开始后升高,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自手术开始后下降,依达拉奉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及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及肺组织损伤,具有减轻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