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标准,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5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6例发生肠管绞窄。10例考虑腹内疝,其中网膜孔疝1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黏连束带疝5例。术后证实均有肠梗阻,其中,十二指肠旁疝2例,网膜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2例,盲肠周围疝1例,胃切除术吻合口后疝1例,肠黏连束带内疝8例。各型腹内疝CT的共有征象和一系列个体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地诊断腹内疝,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典型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16例不典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及其系膜结构:继发于腹部手术或腹腔感染后粘连致内疝者9例,肠系膜裂孔疝6例,盆底腹膜裂孑L疝1例。主要CT表现为:(1)梗阻的小肠肠袢异常聚集,成簇状排列(9例):小肠肠壁增厚、水肿,呈“靶环征”伴周旁间隙渗出(5例);病变区域以外腹腔出现肠管空虚征象(4例)。(2)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包括肠系膜聚集、牵拉、僵直改变,肠系膜血管主干左、右移位(12例);肠系膜血管增粗(4例);肠系膜扭转,表现为“旋涡征”(3例)。(3)经CT多平面重组后可显示疝环所在(5例),疝环区可见聚集、拉长僵直、再度扇形放射状走形的肠系膜血管,与成簇状排列的积液扩张多个肠袢相互构成“降落伞征”或“成束气球征”。结论不典型腹内疝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结核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19~73)岁.左肾结核17例,右肾结核13例.临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者18例、腰痛18例、血尿6例、发热者2例、体检偶然发现2例、左阴囊肿大为主要症状者1例.术前均采用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评估CTU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中,CTU诊断肾结核29例(97%).其中肾实质内多发囊性低密度灶肾盂无扩张积液25例,结核钙化18例,肾盂输尿管管壁增厚、输尿管管腔狭窄17例,肾皮质变薄12例,膀胱挛缩充盈不良2例.IVU诊断肾结核9例(30%),肾盂、肾盏未能显影20例.1例CTU示左输尿管下段结石、左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液,IVU示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积水,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左肾结核.结论 CTU具有快速薄层扫描、容积重建及图像后处理功能,对于中晚期IVU 不显影的肾结核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DAI患者的CT表现。结果 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43例患者检出58个病灶,非出血性病灶37个,呈斑片状大小不一低或稍底密度影,边界不清晰;出血性病灶21个,呈斑片状大小不一高密度影。结论螺旋CT检查是DA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之一,结合临床能协助判断伤情,并为动态观察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术前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上腹部平扫+增强三期扫描,观察其64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28例胃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出现动脉期异常强化,表现胃壁不规则增厚21例(75.0%),局部软组织肿块7例(25.0%),其中胃窦部肿瘤12例(42.9%),贲门部肿瘤8例(28.6%),胃体小弯侧肿瘤6例(21.4%),胃体大弯侧肿瘤1例(3.6%),胃壁广泛性病变1例(3.6%)。周围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1例(39.3%),肝转移2例(7.1%),门静脉癌栓1例(3.6%)。结论 64排螺旋CT可显示胃癌肿块大小、形态、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胃癌的术前分期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区域出现不适就诊患者8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观察;测量补片周围渗出及软组织异常的范围,测量渗出的CT值。结果 82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图像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72例(87.8%);72例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患者中,31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考虑合并补片感染;31例患者中29例经手术证实为补片感染,诊断符合率93.5%;补片感染患者腹壁疝补片周围区域积液CT值高于排除补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价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周围感染的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受累的程度,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提示足踝部外伤后X线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必要性,以期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31例足踝部外伤病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3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足踝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点固定,压痛明显,活动受限。31例X线检查均阴性,因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螺旋CT检查发现11例骨折,共累及17处。单发骨折6例,多发骨折5例。单发骨折中,外踝骨折1例,距骨骨折1例,足舟骨骨折1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跟骨骨折2例;多发骨折中,内、外踝骨折1例,内踝、跟骨、距骨骨折1例,距骨、足舟骨骨折1例,足第1、2楔骨骨折1例,第2、3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结论:足踝部外伤后X线片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明显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1例同时行MRI检查)的MDCT资料,就病灶的位置、范围与术后病理及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所有病灶均在增强图像上有明确显示,MDCT对病灶范围显示准确率为87%,根据MDCT结果而采用保乳手术的39例中,术中切缘阳性率为8%(3/39).MDCT和MRI对于病灶和评估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结论 MDCT可以较准确地对乳腺癌位置及范围进行评估,对乳腺癌手术有较大的指导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multi-detector-row CT (MDCT)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7,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wih pathologically proved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preoperative MDCT scan (31 cases also underwent MRI sca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t our hospital. Surgical planning was based on MDCT assessment.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tumor depicted by MDCT,MRI and pathology were compared. Results Breast carcinoma was diagnosed by MDCT in all the cases. In these 54 patients,MDCT achived an accuracy of 87% in evaluating the extent of tumor. Based on MDCT,39 cases underwent BCT surgery with a 8% margin positive rate. MDCT and MRI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curacy of evaluation on the extent of tumor ( x2 = 0. 5, P > 0. 05 ). Conclusions MDCT accurately assesses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breast cancer, proving its value in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诊治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收集的经手术证实的腹壁疝患者25例。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观察腹壁疝的部位、疝囊大小、疝内容物。结果本组25例腹壁疝患者中,切口疝例3,腹股沟斜疝14例,腹股沟直疝6例,造口疝2例。疝囊直径-5 cm 11例,-10 cm 9例,>10 cm 5例。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肠管与邻近组织器官。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腹壁疝的部位、大小与疝内容物,是诊断腹壁疝的有效检测方法,为开展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704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术式选择.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9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04例(825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4例(4侧),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330例(384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EP)370例(437侧).随访时间1~60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结果: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32.5±15.2)(20~140)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5±1.3)d,2周和4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比率分别为98.3%(692/704)和100%(704/704),术后无需应用镇痛剂.术后总复发率为0.48%(4/825),3侧为TAPP术后复发(0.78%),1侧为TEP术后复发(0.23%)(P=0.527).TAPP和TEP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1.7%和9.15%(P=0.229);两组前3位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5.73%比4.58%,P=0.455),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13%比2.06%,P=0.335)和尿潴留(2.34%比2.06%,P=0.781).其余4例并发症为:TAPP组有1例戳孔疝和1例麻痹性肠梗阻,TEP组有1例肠道损伤和1例麻痹性肠梗阻.Ⅲ、Ⅳ型疝的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型疝(P=0.005).结论:LIHR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手术效果以及术式选择取决于疝的类型及术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16例249侧腹股沟疝用腹腔镜行疝修补术,全部经腹腔修补。其中腹股沟斜疝191例207侧,腹股沟直疝25例42侧。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后平均住院5d。随访162例,1例复发,复发率0.46%。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患者康复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63例(534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POM4例(4例次),TAPP192例(219例次),TEP267例(311例次),随访时间2~36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结果 手术无中转,术后复发率为0.37%(2/534),前3位并发症依此为血清肿5.24%(28/534),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93%(21/534)和尿潴留2.25%(12/534),III型、IV形腹股沟疝的术后并发症率高于I型、II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为(43.3±14.2) min(20~140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3.3±1.2)d,2周和4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分别为97.4%(451/463)和100%,术后无需应用镇痛剂.结论 LIHR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手术效果以及术式选择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疝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汽总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巨大儿童腹股沟疝86例,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缝合髂耻束缩窄内环+内环口结扎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比较二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2年,二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6、0.624,P=0.468、0.532).观察组术后无复发,对照组术后复发3例,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P<0.05).结论 腹腔镜下缝合髂耻束缩窄内环+内环结扎术对比腹腔镜下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内环结扎术可更好的预防儿童巨大腹股沟疝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腹股沟疝患者超声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手术结果证实为腹股沟疝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超声诊断效果。
结果经手术结果证实,158例患者中共计183侧,其中斜疝90侧,直疝86侧,股疝7侧。高频超声诊断时腹股沟疝178侧,其中斜疝89侧,直疝86侧,斜疝合并直疝14侧,股疝3例;另超声诊断脂肪瘤1例,鞘膜积液2例,股疝误诊为囊肿2例。高频超声对腹股沟疝鉴别效果准确度96.50%,阳性预测值为0.975。
结论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用于诊断鉴别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8.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浩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4):40-41
目的探讨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成功经验及优缺点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 min,术后患者第2天即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轻,可耐受,无需止痛药物,疼痛时间约2~3 d,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低热4例,伤口异物不适感4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