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腹腔镜联合开腹杂交手术修补方法(Dual Lap)治疗成人复杂造口旁疝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采用开腹经腹壁修补和腹腔镜修补相结合的杂交手术修补方式(即Dual Lap术式)治疗的21例成人复杂造口旁疝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63.6±5.2)岁(51~78岁);其中膀胱癌术后回肠代膀胱造口病人3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病人15例,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2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永久性回肠造口病人1例;嵌顿性造口旁疝6例,复发造口旁疝4例,合并腹壁切口疝11例。结果 21例病人Dual Lap杂交修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探查造口旁疝疝环直径为(6.8±1.7) cm(3~15 cm),切口疝疝环直径为(4.8±1.3) cm(3~7 cm),手术修补时间为(100.7±21.5) min(90~140 min);术中无肾脏、输尿管及肠管损伤;术后72 h内疼痛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的病人8例,使用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8.1±2.7) d(7~13 d);术后7 d时所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口旁疝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治疗的27例造口旁疝行开放式人工合成材料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合并切口脂肪液化2例。结论造口旁疝只要全面,仔细的术前准备,选择好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术后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开放式人工合成材料内置法修补术治疗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造口旁疝是与造口相关的腹壁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10%,仅次于造15脱垂。造口旁疝多伴有局部坠胀不适感,突出的肿物影响造口袋的安放,也会给患者的穿衣和美观带来诸多不便。造口旁疝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造口旁疝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开放式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实施手术17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50%~70%,切口早期愈合不良,腹膜化组织长入切口使肌肉筋膜薄弱或连续性中断是造口旁疝形成的重要机制。当造口旁疝合并反复发作的嵌顿、肠梗阻、局部疼痛、造口周围皮肤破损以及造口护理困难等合并症时,须采取手术治疗。目前,补片修补术是造口旁疝的主要手术方式,其中Sugarbaker手术相对常用,但具体术式仍需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造口旁疝是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造口旁腹壁切口疝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虽然大部分造口旁疝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感,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但当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肠梗阻及腹部膨隆等并发症时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3种:缝合修补术、造口移位术及补片修补术。对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在造口时预防性放置补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口旁疝的病因、修补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腹壁造口旁疝64例,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Onlay修补术5例,复发1例,复发率20%.行Sublay修补术12例,复发2例,复发率16.66%;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3例.行IPOM修补术7例,复发1例,复发率14.28%;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症状1例,出现肠漏1例.三组手术方式相比,IPOM及Sublay修补术造口复发率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1.000).预防性使用补片病例无一例发生造口旁疝,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χ2=1.533,P=0.539).结论 造口旁疝发病率较高,修补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至今仍无统一的修补标准.预防性放置补片可有效的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杂性造口旁疝的外科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老年外科收治的复杂性造口旁疝18例临床资料,其中可还纳Hartmann术后造口旁疝7例(合并切口疝1例)、巨大切口疝合并造口旁疝2例、造口局部情况特殊7例(包括肿瘤种植转移2例、造口变形等需要整形5例)、复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腹膜前修补术在直肠癌术后并发造口旁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涿州市医院应用聚丙烯补片腹膜前修补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造口旁疝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除2例患者有腹壁修补处僵硬不适感外,其他患者无腹胀、腹痛、排便不畅等症状,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补片取出者,无造口狭窄或缺血坏死等情况.结论 应用聚丙烯补片腹膜前修补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并发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符合生理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50%。虽然造口旁疝有很多手术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巨大造口旁疝,仍然是疝外科的一个难点。目前,人工材料(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网片)已被广泛应用于疝的修补,但造口旁疝的网片修补相对较少。现将我们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8例巨大造口旁疝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造口旁疝是腹部各类造口手术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回肠造口旁疝发病率约28%,结肠造口旁疝发病率高达48%[1]。近年,由于腹腔镜切口疝补片修补手术的成功,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治疗造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口旁疝是指病人接受造口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腹腔内组织和器官突出于结肠、空肠或尿道等造口周围的人造通道中所形成的肿物。是各种造口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造口手术的10%-25%.在Miles和Hartmann手术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50%。术后一旦发生造口旁疝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病人自身的疏忽,使得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从而直接影响到造口装置的密封性;同时绝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皮肤刺激、局部胀痛及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降低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30例肠造口旁疝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原位腹腔内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未发生肠坏死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4d,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8~21d。结论 肠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何凯  姚琪远 《腹部外科》2010,23(1):16-17
腹腔镜下各类疝修补手术在我国开展已近10年,无论是常见的腹股沟疝和切口疝修补,还是手术难度较高的造口旁疝修补术,在国内均有报道,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国内腹腔镜疝修补术开展的现状及我们临床应用的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手术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临床效果与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为37例巨大造口旁疝患者行小切口辅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隐匿疝、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浆液肿、慢性疼痛、复发率等情况。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7.97±18.54)min,小切口长度平均(5.89±1.02)cm,发现隐匿疝12例,术中肠道损伤修补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5.35±1.27)d,术后3例疼痛时间大于3个月,4例发生浆液肿,无一例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3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小切口辅助腹腔镜手术修补巨大造口旁疝是安全、可靠的,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腹壁塑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造瘘口旁疝修补是通过自体组织原位修补或另造口,其复发率均较高。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工合成材料逐渐应用于造瘘口旁疝修补[1]。我国自1997年以来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人工材料(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疝、股疝、腹壁切口疝及腹壁缺损等,但尚未见用上述材料修补造瘘口旁疝的报道。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2例病人,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例1,男,58岁,于2000年5月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个月后因左下腹结肠造瘘口处膨出并逐渐加重,影响排便,护理不方便,影响正常行走,遂来我院行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造口旁疝应用Keyhole补片及超普平片进行疝修补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Keyhole补片及超普平片对38例造口旁疝患者行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38例造口旁疝患者均采用置入补片的疝修补术实施修补。其中15例行开放手术,6例行纯腔镜下腹膜内补片植入手术,5例行开放结合腔镜的杂交手术,12例行Lap-re-Do手术。手术时间40~300 min,平均(150±72)min。全部随访时间2~46个月,其中造口旁疝复发2例(缝合疝环、补片加固),浆液肿4例,切口感染3例,造口肠管血运轻度障碍1例,均处理痊愈。 结论造口旁疝应积极应用补片行疝修补手术,疗效可靠。术式需根据术前仔细评估和术中情况做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钥匙孔手术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1年10月采用钥匙孔技术及Proceed补片完成的13例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2例回肠代膀胱造瘘,11例左下腹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其中1例为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术中游离疝周粘连后,将补片适当修剪,中间留圆孔,置于疝囊下方,用5mm螺旋钉枪固定于腹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并发症2例:横结肠系膜血管损伤1例,造瘘肠管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1例,血清肿2例。术后随访5-52个月,平均26个月,1例复发,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采用腹腔镜钥匙孔手术及Proceed补片行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在降低造口旁疝修补术后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造口旁疝是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见的开放手术治疗有原位单纯疝修补术、造口重建及网片修补术。我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2月对7例造口旁疝进行了腹腔镜修补手术[1-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造口旁疝是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临近或位于造口旁的腹壁切口疝的一种。其发病率很高,且随着肠造口术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大部分造口旁疝患者是无症状的,经保守治疗效果显著,但一些患者因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造口装置的侧漏、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及腹部膨隆引起的美容问题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修补方式主要包括3种:传统缝合修补术、造口移位术及补片修补术。对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预置补片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选择。在此就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造口旁疝患者施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个体化护理,通过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意见以预防复发。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4~157 min,平均(65±3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1.2±0.4)d;术后进流食时间1~5 d,平均(1.8±1.1)d;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6±3)d。术中小肠壁损伤2例,行浆膜层修补;切口积液3例,换药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造口旁疝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促进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