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帖在静脉输液完毕按压拔针的用途.方法将300例外周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实验组用带棉垫的一次性输液贴按压拔针,对照组用棉签按压拔针,评价两组病人发生皮下瘀血和疼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瘀血和疼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x2=42.37,P<0.01.结论一次性输液贴用于静脉输液完毕后按压拔针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输液贴按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输液完毕后采用干棉签按压针眼,试验组输液完毕后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将这2种方法进行对比,比较2种方法在止血方面的效果.结果 在静脉输液拔针后试验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输液贴按压法,在防止皮下淤血、针眼出血等方面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完毕拔针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将我院2004年8月门诊输液病人180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1例)按改良拔针法,传统组(901例)按常规拔针法,观察两组病人输液完毕拔针后皮下瘀血、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感及发生皮下瘀血机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改良拔针法的拔针时机与方法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可为每例病人平均节约13ml药液,并可有效防止回血或液体从针头流出,避免皮下出血及瘀血发生,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4.
两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贴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 856例患者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非交换式按压和交换式按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皮肤出血、皮下瘀血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输液贴非交换式按压优于输液贴交换式按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娟  常仁翠  郑霞  孟慧  徐海红 《中国康复》2004,19(4):253-25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 ,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时间。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不同的按压方法和时间。结果 :实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 0 .5 7% ,对照组为 15 .8%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改变老年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间可防止皮下瘀血 ,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血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明显确定,本文作者通过对220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的效果观察。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最佳时间,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瘀血,保护静脉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根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笔者认为拔针后按压血管4min左右较为合适。按压时间过长,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过短则皮下瘀血率高。至少应按压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本文作者通过对220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的效果观察。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的最佳时间,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瘀血,保护静脉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 根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笔者认为拔针后按压血管4min左右较为适合,按压时间过长,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过短则皮下瘀血率高,至少应按压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这一结论,克服了过去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无明确时间尺度,随意性较大的不足,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门诊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按压法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输液病人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方法,实验组采用止血贴按压法。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疼痛率及出血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止血贴按压法止血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液敷帖与棉签两种材质按压拔针的效果。方法对98例住院患者同体左右手静脉输液后分别采取输液贴按压法拔针和棉签按压法拔针,观察拔针后止血效果。结果棉签按压法拔针后产生疼痛的发生率为79.6%、皮下瘀斑发生率为5.1%,输液敷贴法分别为35.7%、0,棉签按压法拔针后产生疼痛及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输液敷贴按压法( P<0.05或0.01)。结论输液敷贴按压拔针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疼痛及皮下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要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的按压针眼方法.方法 将在本院门诊儿童输液室进行肢体静脉输液的0.1~3.0岁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指、中指)按压棉签法.比较2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持续按压5~7 min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应用拇指按压输液贴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其疼痛,避免患儿皮下淤血的情况,增加可供选择的静脉穿刺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492人次,第1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2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 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按压时间对局部淤血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片刻。试验组加强对病人宣教拔针后的按压时间及一系列措施,可减少局部皮下淤血,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持穿刺部位皮肤的完整性。结果 在穿刺1465个病人中,对照组局部皮下淤血791人;而试验组510个病人中,局部皮下淤血只有57人。结论 2组病人输液后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和淤血面积大小方面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尸值均〈0.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自然滑脱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门诊输液病人6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00例)按自然滑脱拔针法,对照组(300例)按常规拔针法,观察2组病人输液后疼痛、皮下瘀血等情况.结果 2组病人的疼痛感及皮下瘀血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然滑脱拔针法可减轻病人疼痛、避免皮下淤血、减少拔针时静脉回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在健康体检采集静脉血后拔针按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健康体检者4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法拔针,观察组采用输液贴按压拔针。观察两组采血后拔针按压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纽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菌输液贴按压法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静波 《家庭护士》2007,5(7):29-30
[目的]观察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血管多长时间就能减少或不发生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方法]对100例300例次静脉输液的糖尿病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其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5min较按压至不出血为止、按压3min的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血管时间5min或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减轻疼痛、减少出血、瘀血的按压方法。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输液完成后实验组采取棉签倒置无菌敷贴按压法拔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针。比较两组局部出血、瘀血、肿胀疼痛情况。结果应用棉签倒置无菌敷贴按压法与传统棉签按压法拔针在止血和减轻局部疼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棉签倒置无菌敷贴按压法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和瘀血。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赵援  赵庆 《临床护理杂志》2013,(2):80-80,F0003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64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采用输液贴屈肘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按压法,按压时间均为3min。并观察两组皮肤出血及皮下瘀血情况。结果两组皮肤出血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皮下瘀血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液贴屈肘按压法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节省时间,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感觉疼痛,皮肤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下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因此作者在工作中对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方法进行了观察与改进,采用了一种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瘀血,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180例门诊静脉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后观察组采用手把手指压法,对照组采用直压法,并有计划地进行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拔针后皮下瘀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