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天麻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天麻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获得能体现天麻药材共性、可对其进行有效鉴别的TLC指纹特征峰,从中提取出能从整体上反映天麻药材质量的数量化特征,并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对指纹特征进行解析, 实现从整体上对各种天麻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取天麻细粉加甲醇超声后,滤过,滤液浓缩,浓缩液用硅胶拌样,挥干溶液,过硅胶柱,以洗脱剂:乙酸乙酯-甲醇-水(9:1:0.2)洗脱,洗脱液蒸干,用甲醇溶解残渣,离心即得对照药材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采用薄层硅胶GF254板,用甲醇预展开,110℃活化30 min,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 μL,对照品溶液各5 μL,用半自动点样仪点于距薄层板底边8 mm处;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5:1:1:0.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在紫外灯(366 nm)下检视并照成像,并利用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生成共有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 筛选和优化了薄层色谱条件,斑点显色清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产地的不同批次天麻也存在一定差异, 30 个不同居群样本可以划归为5 类,可能原因主要是地理距离的远近造成地理空间隔离,形成居群多样性分化,也可能由于气候环境不同,造成天麻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不同,造成其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为从源头保证天麻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为天麻药材的原料鉴定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对照品指认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30批天麻药材均含有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腺苷等4个成分,但其含量有较大差别。相对于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等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最高,而腺苷的含量相对最低,这提示天麻素这类化合物在天麻的药理活性中可能发挥重大作用,也为进一步地制定天麻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结论】 建立了天麻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天麻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可以作为不同来源天麻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苍术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苍术药材的鉴别及考察商品苍术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建立苍术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由365nm及435nm检测波长下的6个共有特征峰构成。结杲:得到苍术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专属,稳定,直观,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苍术药材的鉴别和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制定广藿香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百秋李醇作为对照品,对广藿香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HP-5毛细管柱;检测器FID,柱温采用程序升温。结果薄层鉴定:特征性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百秋里醇在0.506~323.84m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14.84x-92.627,R2=0.9996(n=7),平均回收率为97.37%, RSD=1.37%(n=6)。结论所采用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简便,灵敏、结果可靠,为研究评价广藿香叶药材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柏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黄柏药材的鉴别及考察商品黄柏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建立黄柏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图谱由335nm检测波长下的7个特征峰构成。结果:得到黄柏药材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专属、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黄柏药材的鉴别及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丹参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类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方法,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科学的方法.[方法]以Acquity C18 BEH(2.1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A)-体积分数0.4%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90%~50%A,0~10 min;75%A,15 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0.5mL/min.[结果]在15 min内得到丹参药材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峰容量85.并采用液质连用技术(HPLC-DAD-ESI/MSn)鉴定了其中的20个特征峰.[结论]U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适合于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玉屏风药材汤剂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 A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玉屏风药材汤剂主要有8个特征峰.结论 该指纹图谱可以作为玉屏风药材汤剂中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素稳定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条件,并开展鸡血藤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分析不同居群鸡血藤野生种质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三氯甲烷—甲醇—甲酸(体积比为7∶1∶0.2)和三氯甲烷—丙酮—甲酸(体积比为8∶1∶0.5)为展开剂,体积分数5%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可鉴别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三氯甲烷—甲醇—甲酸(体积比为10∶1∶0.4)能很好地分离不同居群鸡血藤中的组分,采用Ntsys 2.10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不同居群鸡血藤种质品质间的差异性。【结果】建立了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13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的鸡血藤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不同居群正品鸡血藤归为4类。【结论】薄层色谱法可以有效地鉴别鸡血藤类药材,不同居群鸡血藤野生种质品质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鉴别不同品种、产地的广藿香。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石牌广藿香、海南广藿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并用质谱对其成分进行确认。结果经过对二者指纹图谱特征的对比以及相似度评价,确立了石牌广藿香与海南广藿香的7个共有峰。结论该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脂宁口服液中各药材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按照中国药典关于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制订的原则 ,研究血脂宁口服液中各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对血脂宁口服液中制首乌、泽泻、决明子、荷叶 4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4味药采用相应的薄层鉴别方法展开后 ,均显示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有相同颜色的特异性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法分离度好 ,特异性强 ,重现性好 ,斑点适中 ,可作为血脂宁口服液各药材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广藿香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1批广霍香药材进行广藿香酮含量测定分析.色谱柱为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0.4%磷酸溶液(体积比为75:25);检测波长:310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广藿香土壤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藿香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确定广藿香种植产区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作物环境需求数据库--Ecocrop 1 中筛选重点土壤生态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对广藿香的土壤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珠江三角洲以及粤东粤西的沿海区域仍然存在适宜广藿香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辐射诱变与离体选择相结合,筛选广藿香抗青枯病突变体,为广藿香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观察60Coγ射线辐射对广藿香离体再生的影响;以辐射诱变的广藿香为材料,以青枯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筛选抗青枯病植株。【结果】在进行抗性芽及抗性植株筛选中,分别以1.34×108cfu(菌落形成单位)/mL及2.48×108cfu/mL青枯菌制备的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可能筛选到抗性的材料。60Coγ射线辐射对广藿香离体再生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外植体存活率及再生芽的能力显著下降。最终选取剂量为40 Gy和60 Gy进行辐射诱变,结合离体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获得了24株抗性植株。【结论】建立了筛选广藿香抗病突变体的方法,为广藿香抗病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天然提取物对藿香试管苗壮苗的生物效应。方法 采用改良的MS,1/2MS,B5,N6等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中入香蕉,荸荠,马铃薯和胡萝卜提取物,接种后培养45d,观察不同处理的生物效应。结果 组培苗在改良的MS+15g/L香蕉汁+30g/L蔗糖培养基上的生根壮苗效果最佳,移栽成活率达98%。结论 添加香蕉汁提取物,可加速组培苗的生长和根的分化,缩短广藿香成苗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5.
广藿香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广藿香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再生植株的研究,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方法]以广藿香叶片、带节茎、不带节茎及根尖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筛选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因素.[结果]6-苄氨基嘌呤(BA) 或N-苯基-N'-1,2,3-噻二唑-5-脲 (TDZ) 与α-萘乙酸 (NAA) 配合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BA的适宜浓度为0.2~0.5mg/L;4种外植体中,带节茎及不带节茎较易诱导出愈伤组织.BA和NAA配合使用能较好地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30 d的愈伤组织较60 d的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强.[结论]建立了高效的广藿香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再生植株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鉴定青枯菌,并进一步探讨青枯菌的寄主专化性.[方法]采用组织浸泡划线法分离青枯菌;选用青枯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鉴定;以广藿香、番茄与花生为材料,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接种法,进行寄主专化性研究.[结果]根据分离菌株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致病性回接实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X6、HX13、HX15与HX17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3种寄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HX15及HX17对广藿香的致病性明显高于番茄和花生;菌株HX6对3种寄主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番茄青枯菌GIM1.70对广藿香仅有弱致病性. [结论]从感染了青枯病的广藿香中分离鉴定了4个青枯菌菌株,菌株HX15及HX17的寄主专化性较强,菌株HX6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区分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金疮小草、广藿香2种植物的新鲜茎和叶作为样品,采用体视镜进行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采用显微镜对2种植物茎横切面、叶柄横切面、叶表皮以及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金疮小草叶柄有狭翅,广藿香无;金疮小草叶主脉与侧脉夹角小于45°,广藿香大于45°。显微鉴别:金疮小草腺鳞头部细胞数为多细胞,而广藿香为单细胞;广藿香茎和叶有间隙腺毛、晶体,金疮小草无。金疮小草有直轴式和不定式气孔,广藿香只有直轴式。【结论】金疮小草与广藿香外观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作为区分鉴别2种植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桠苦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桠苦叶丙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叶丙酮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异鼠李素(Ⅳ),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Ⅴ),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Ⅵ),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叶中分离出29个峰,从茎中分离出31个峰,从全草中分离出26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根的成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和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结论:广藿香全草均含挥发油;另外,根内木质部的粗度、茎皮和叶片的厚度可作为评价广藿香品种优良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