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流行,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北京相继发生了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病毒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1,2].输血行业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的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样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医学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相继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尤其是SARS期间SARS病毒感染实验工作人员的教训,作为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尿液、痰、体液等各种未知标本,它们都是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因此,检验工作者要为自己、同事及家人的健康负  相似文献   

3.
文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F0003-F0003
实验室中微生物气溶胶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浓度、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微小气候条件。实验室环境越适合生物生存,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并可能通过气流传播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个建筑物的空气。呼吸道传播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气溶胶中,如:结核杆菌、炭杆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  相似文献   

4.
SARS是一种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征表现为医院内感染和家庭内感染为主。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SARS病毒并发病的患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性强,在SARS疫苗尚未应用到人群进行免疫之前,人体对它普遍易感。预防和控制SARS的传播蔓延,必须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检验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特殊.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尿液、痰液等各种未知病原性标本,它们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螺旋体在内的各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为了避免实验室及检验人员感染的发生.有效地预防实验室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因此,提高认识.重视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验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特殊,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尿液、痰液等各种未知病原性标本,它们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螺旋体在内的各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为了避免实验室及检验人员感染的发生,有效地预防实验室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因此,提高认识,重视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吴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4(19):1183-1184
21世纪多重耐药细菌的流行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流行至关重要。诸多耐药菌株的流行加之新的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出现,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禽流感病毒等,使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陷入了困境。因此,研究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是今后做好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3年在我国爆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SARS是一种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的传染病,在爆发流行期间主要依靠临床进行诊断。由于确诊或疑诊的标准不够完善,给病人的早期发现和及时界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临床确诊前期的13例SARS患者的实验室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4 传播和预防。发生在香港的一些宾馆和公寓大楼的SARS感染事件表明SARS病毒极具传染性。这种疾病在越南河内医务工作和香港医院中的快速传播同样证实了SARS病毒的强传染性本质。医疗工作、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员工均是常见的被感染。已有报道指出,SARS的攻击感染率可达50%,因此,SARS有可能演变成21世纪的首次全球性健康危机。  相似文献   

10.
城市楼房排水系统与SARS传播的可能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SARS研究的深入,SARS患者从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已被证实。在城市楼房排水系统中,SARS患者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可能通过排水系统形成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造成传播,该途径如果成立,可以认为是粪一呼吸道传播。在香港SARS流行期间也发现在同一楼中患者集中发生的现象。为了判断城市排水系统是否可以传播疾病,作者对城市楼房排水系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定点收治医院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本院2月~6月期间收治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相关科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无一例工作人员发生感染。通过控制传染源、加强病区通风换气、定时消毒和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各项措施落实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经调查发现,本次感染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次为气溶胶传播。结论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SARS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12.
SARS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11月暴发流行以来,己显示了其起病急、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近来,针对SARS的病原学诊断以及一系列实验室诊断方法应运而生且逐渐走向成熟。本文对目前SARS病原学检测方法和临床实验室辅助检测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指标变化规律、机理等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份开始,在我国广东地区流行一种以发热,肺部感染为特征的疾病,该病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国际上称为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AcutesevereRespiratorysyndrome,简称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WHO在4月16日宣布是由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冠状病毒科的新型病毒(Coronavirus,又称SARS病毒)引起的。国内外科学家已经完成了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该病毒由2万9千多个核苷酸组成,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建立了SARS的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和RT-PCR等实验室的检测。1SARS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病毒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SARS及其流行期间医务人员感染概况,以吸取教训,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3年的SARS及医务人员感染做一回顾,从医务人员自身找原因。[结果]“标准预防”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些在医务人员中未得到有效落实。[结论]标准预防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执行不力是导致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3年我国暴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4年北京发生SARS的实验室感染,折射出目前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存在隐患的单位决不仅仅是北京一家,也决不局限于开展科研的单位,各医院的检验科也应重点关注。检验科集医院内几乎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及排泄物之大全,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的生物传染源。为了避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有必要对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1存在问题1.1对生物安全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足有关检验科生物安全的管理起步…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CV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RNA病毒,它的感染具有隐匿性。该病毒在我国至全世界均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实验室检验在丙型肝炎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丙型肝炎的HCV基因组结构、特点、流行现状和丙型肝炎的临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望为丙型肝炎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站实验室主要指血液筛查、质控和输血研究实验室。采供血实验室标本量大,检出的相对阳性数亦较大,是影响实验室安全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虽然国内对血站实验室的感染情况未见统计报道,但国内外对临床实验室感染的报道表明,来自病毒性实验室感染时有发生,多为肝炎。艾滋病的流行和SARS的出现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实验室安全的警钟,加强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是预防实验室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血液筛查实验室主要负责对采集来的血液进行经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包括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项目的检测。血液筛查实验室人员每天都要与血液样本打交道,检测过程中要执行各种操作,如离心、加样、洗板、留样、处理各种实验废物等,随时都有与血液标本接触感染的危险。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正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增加了实验室人员感染的危险系数。因此,做好实验室的消毒与加强实验人员的职业防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输血科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常年承担着检验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供血的任务,其医疗安全对医院感染管理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的血液都经过了严格地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但患者的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由于当前科技水平还无法解决血液检测"窗口期"问题,因此,输血科工作人员在临床输血相溶性检测和输血过程中,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是医院感染的高  相似文献   

20.
尹红  汪爱民 《上海护理》2004,4(2):49-5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不同的是:它的传播易在医院及受感染后的医务人员中扩散,以聚集性和近距离感染为特点。如何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对预防SARS的输入和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1年起在全省率先实行限时限人探视制度,在SARS流行期间,这种探视制度深受市民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