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1929年由德国外科医生Forssmann[1]首次在自己身上置入成功,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被引进中国,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2].Patel等[3]2007年报道,全世界约有1400万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中330万人使用PICC.PICC最大的特点是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一次置入、长期使用,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因具有安全、有效、耐高渗高刺激性药物、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我国得到推广[4-5].要达到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的效果,PICC头端的位置至关重要,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该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内[6].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异位常见.Venkatesan等[7-10]研究显示,PICC头端位置放置的正确率为44%~99%.当导管位置异常时,会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1-13].因此,对PICC头端进行定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目前被广泛使用[1-3].但在导管留置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其中导管破损而导致漏液的并发症虽不多见,一旦发生即需重新置管.我科2009年8月对1例PICC导管损坏导致漏液的病人进行原位置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首次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因为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目前,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1].但是患者因为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在增加[2].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是长期置管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提出PICC置管感染率约占其所有并发症的40%,位居首位[3].明确诊断标准及诱发因素,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将有助于减少CRI的发生.为此,笔者对导致PICC置管期间CRI的相关因素及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于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及肿瘤患者尤为适用,也是目前肿瘤科 患者化疗及输血的常用途径[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化疗及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ICC是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经外周 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成功率高、安全、无需麻醉,不限制患 者臀部活动,并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等优点,特别适合肿瘤化疗患者以及使用注射泵化疗 患者.本科对37例患者采取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深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肿瘤病人应用PICC置管可以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1].我科于2003年开始使用PICC,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2005年开展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建立护理管理档案的置管后专业化护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治疗,降低了各种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2007年我科为了满足病人居家带管期间自我护理的需要,设计并应用PICC置管病人居家护理指导流程图,方便病人居家自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获得静脉通路的导管,常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长期静脉治疗及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等~([1])。因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安全、无痛、不限制患者日常生活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随着PICC置管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m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以其痛苦小、置入时间长的优点广泛用于临床.美国输液学会推荐留置时间为1年[1].由于留置时间长,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曾有报道.导管断裂可导致肺动脉栓塞,是置管后严重并发症.现将1例PICC导管断裂成功实施血管内抓捕术及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的目的是确保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但PICC置管时可因多种因素等导致导管异位发生率达4%~38%[2],而导管异位进行复位时,反复送管损伤血管内膜,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3].本次研究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469例,其中导管头端异位至颈内静脉36例,采用两种方法复位比较机械性静脉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病患者使用PICC导管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严重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治疗的患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 PICC置管术也不例外,血液病由于基础疾病的影响,留置PICC导管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一些风险甚至是致命的. ……  相似文献   

10.
李春霞 《护理学报》2009,16(14):79-79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长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和老年患者输液[1].  相似文献   

1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为病人提供长期化疗、静脉营养及用药的很好途径。PICC导管是肿瘤患儿化疗输液的安全通道,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静脉损伤,给患儿带来安全、舒适的感觉,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1]。由于导管材质柔软,患儿好动,自我防护意识差,较成人易发生导管破裂、脱管等并发症。按照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一旦破损后只能拔除[2],造成导管浪费。再次置管会带来穿刺的痛苦并增加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中心于2013年6月28日用导管连接器为1例B细胞性淋巴瘤患儿实施PICC导管破裂修补术获得成功,追踪1个月,患儿无不适,导管留置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并具有置管操作简便\无需麻醉等优点,可避免因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软组织损伤[1]。但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之PICC属于有创性操作,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导管相关感染不仅会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寻找理想的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及时发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并给予早期治疗,进而降低病死率。本研究观察恶性肿瘤PICC  相似文献   

1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  相似文献   

14.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1]。PICC操作简便且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能够减少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从而接受长期输液的痛苦,因此PICC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实用。然而,PICC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导管脱入静脉内,这是PICC置管术最严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双上肢深浅静脉广泛破坏或血栓形成时,常导致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PICC)失败[1-2]。针对部分此患者颈内静脉及上腔静脉通畅,本科基于血液透析长期管置入技术、常规PICC导管置入技术及微穿技术等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打破了常规PICC置管途径,进行了自主创新并改良出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操作技术,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的贵要、肱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在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的导管[1]。它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国外研究发现反复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长期导管保留可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2],文献报道多次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及异位是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如抗肿瘤药物治疗和生物药物治疗)、全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血管条件较差等情况.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明显降低由穿刺引起的相关创伤,如气胸、血胸、误穿动脉等;PICC穿刺与维护的费用较CVC低,携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VC[1].虽然PICC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但导管置入与维护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使用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伤害.故PICC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即知识、技能和态度[2-3]对PICC从置管前评估到拔管全过程、患者的健康宣教以及PICC质量促进非常重要.国外对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技术促进的研究较早,研究表明,PICC专科护士进行PICC的置管维护比普通护士进行置管维护产生的并发症少、费用少[4].目前,国内对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偏重于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国内输液护理专家在过去5年间对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已进行初步探索,以促进PICC专科护士培养、认证及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9.
1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静脉再复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之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导管从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右心房处,起到外周静脉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作用[1].肿瘤患者应用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一次置管成功,有时置管会误入颈静脉.我科2005年7月-2006年4月对210例肿瘤患者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其中有11例导管误入颈静脉,通过重新复位,有9例复位成功,长期留置,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下腔静脉或与右心房交界处,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对反复静脉穿刺的恐惧并减轻疼痛[1].但随着PICC导管应用增多,导管渗液、堵塞、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等并发症亦逐渐增加,导管断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我科自2004年6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以来,仅发生1例PICC导管滑脱入右肺动脉,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