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李发  储岳峰  陆善荣 《吉林医学》2011,32(16):3193-319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86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50例对照组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增高组血浆L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CHF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CHF程度的加重UA水平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邱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3-1635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192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NYHAⅡ级)、B组(NYHAⅢ级)和C组(NYHAⅣ级),检测血尿酸(U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与LVEF、LVEDD的相关性。并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血压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结果:A、B、C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363.82±102.36)、(433.23±112.02)、(568.78±170.78)μmol/L,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26,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351,P<0.05);高血压病组与血压正常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438.81±129.28)、(381.33±143.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心功能。高血压病组尿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胱抑素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7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Ⅳ级,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的浓度,并测定血脑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择63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僻〈0.01),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浓度高于Ⅰ~Ⅱ级(P〈0.05);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组相互比较,血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CysC与年龄成正相关,与LVEF、BNP水平呈弱相关。结论CysC可能是心力衰竭恶化的标志物之一,是评估CHF风险的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3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20例对照组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UA增高组血浆L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CHF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UA对照组(P<0.05),随CHF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高,且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值呈负相关,血清尿酸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 C)、嗜铬粒蛋白A(CgA)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心衰住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组30例、Ⅲ级组30例和Ⅳ级组20例,正常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测定血清Cys C、CgA水平、N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 、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 、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结果:(1) CHF患者中Cys C和Cg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并且心功能Ⅳ级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Ⅳ级高于Ⅱ级。(2)血清Cys C和CgA存在正相关关系。(3) CHF患者中Cys C 和CgA水平与 LAD、LVD、LVMI、 NT-proBNP 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Cys C 、CgA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具有相关性,可做为衡量 CHF 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源性心脏病(P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脑利钠肽(BNP)水平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PHD合并CHF患者(合并组)、95例单纯PHD患者(PHD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合并组患者分为Ⅱ级组(12例),Ⅲ级组(26例),Ⅳ级组(2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浆UA、CRP、BNP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血浆UA、CRP、BNP水平与LVEDD、LVEDV、LVESV、LVEF的关系。随访患者住院和出院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UA、CRP、BNP与合并组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LVEDD、LVEDV、LVESV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CRP、UA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LVEF、BNP、CRP、UA与合并组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相关(均P<0.05)。BNP、CRP、UA预测合并组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865、0.772。结论血浆UA、CRP、BNP水平在PHD合并CHF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和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联合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44例,根据NYHA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分为非心衰组(NYHA心功能Ⅰ级)、心衰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入院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类型、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入院即刻测定CysC、BNP水平,两周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比率高,血清CysC水平升高,BNP水平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大,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胱抑素C与LVEF呈直线相关(P<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 (OR=12.51,P=0.000)、陈旧性前壁心肌梗(OR=3.857,P=0.000)、年龄(OR=3.272,P=0.000)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CysC对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BNP联合CysC可进一步评价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僵硬度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及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不伞的意义.方法 选择本科11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组.测量患者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静脉血查血浆醛固酮(ALD)、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右侧肢体CAVI(CAVI-R)和左侧肢体CAVI(CAVI-L)较Ⅱ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血浆ALD、BNP、Hs-CRP较Ⅱ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LVEF较Ⅱ级组明显降低(P<0.05).CAVI与ALD、BNP、Hs-CRP呈正相关(r=0.344,r=0.434,r=0.40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78,P<0.05).结论 CAVI与ABI同样有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并具有简便、可靠、无创性的优点;CAVI与传统的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CHF患者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 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LVEF≤45%)和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LVEF45%),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27例、Ⅳ级29例。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胱抑素C、NT-proBNP、QRS波时限、LVEDD和LVEF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HF组和DHF组的NT-proBNP、LVEDD、CysC和QRS波时限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组NT-proBNP、LVEDD、CysC和QRS波时限明显高于DHF组,而LVEF低于DH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级、Ⅲ级的CysC和QRS波时限明显低于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级CysC和QRS波时限明显低于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ysC与NTproBNP、LVEDD、QRS波时限呈正相关(P 0.05);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CysC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并与QRS波时限存在一定的联系,能反应患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病情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分析89例CHF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VA对病人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HRV时域指标[24小时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全程每5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F病人发生VA的影响因素。并将SDNN-24h、LVEF、BNP指标两两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F的病因中以冠心病占比最高(56.2%)。NYHA心功能Ⅳ级组BNP、LVEDD、LVESD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Ⅳ级组LVEF、SDANN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SDNN-24h大于Ⅳ级组;Ⅲ级组rMSSD大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组BNP、LVEDD、LVESD小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HFmrEF)组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HFpEF组LVEF、SDNN-24h、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大于HFmrEF组和HFrEF组,HFmrEF组LVEF大于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VA阳性组男性占比、BNP、LVEDD、LVESD、SDNN index大于阴性组;阳性组LVEF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SDNN index(OR:1.033,95%CI:1.012~1.053,P < 0.01)和LVEDD(OR:1.124,95%CI:1.069~1.182,P < 0.01)增加是VA的危险因素。LVEF与SDNN-24h呈显著正相关,BNP与SDNN-24h、LVEF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结论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可更全面评估CHF病人的病情及预测V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测量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观察二者在CHF患者中表达变化.方法:CHF组患者70例,对照组入选正常人65例,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及CHF组分别测量血清BNP、HCY.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CHF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①CHF 组治疗前BNP、HCY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②治疗前不同心衰级别组间比较:随着心衰级别升高BNP、HCY亦明显增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BNP、HCY与左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④二者与CHF程度、疗效、预后的评估有关(P<0.01).结论:CHF患者BNP、HCY浓度与NYH心功能分级及LVEF密切相关,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加及LVEF的降低而升高.可反映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对疗效观察及病情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线粒体耦联因子-6(CF6)、心锚重复蛋白(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另分为3个亚组:心功能Ⅱ级组:28例,心功能Ⅲ级组:32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同时纳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记录ADAMTs-1、CF6、CARP、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ADAMTs-1、CF6、CARP、BNP、LEVDD、LVEF水平差异及ADAMTs-1、CF6、CARP、BNP、LEVDD、LVEF水平在心功能分级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观察冠心病合并CHF患者ADAMTs-1、CF6及CA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ADAMTs-1、CF6、CARP、BNP及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18、27.004、28.394、35.227、28.164,均P<0.05)。血清ADAMTs-1、CF6、CARP、BNP、LVEDD水平: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LVEF: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94、68.87、260.62、141.85、1 258.53、17.97,均P<0.05)。冠心病合并CHF患者ADAMTs-1、CF6、CARP水平与BNP、LVEDD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ADAMTs-1、CF6、CARP水平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脑钠肽对患者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分析脑钠肽对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脑钠肽组(66例)。心力衰竭诊断采用Framingham标准,心功能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功能分级。全部患者均采用标准治疗(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脑钠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治疗后症状的改变,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期终末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和左室收缩期终末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全部患者随访10个月,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脑钠肽组中总有效60例,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63例,有效率85.1%(P<0.05)。脑钠肽组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10例,对照组15例(P<0.05),脑钠肽组心脏原因死亡5例、对照组7例(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V、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脑钠肽组LVESV、LVEDV、LVEF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脑钠肽可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且再次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较标准治疗低。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9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曲美他嗪.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 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相比,CRP、BNP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及TNF-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及TNF-α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及TNF-α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降低心衰患者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的含量,探讨BNP含量的变化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免疫测试仪测定观察组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含量,心脏多普勒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测量心胸比,同时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类型,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含量(865.6±590.9)p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5.2)pg.mL-1(P<0.01)。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浆BN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BNP含量明显高于心功能II级组(P<0.01),心功能IV级组血浆BNP含量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组(P<0.05);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与心功能II级组相比,左室舒张内径、心胸比增大(P<0.01),LVEF下降(P<0.01);心功能IV级组与心功能III级组相比,左室舒张内径、心胸比增大(P<0.05),LVEF下降(P<0.05)。心功能IV级病例组中,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内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两两比较BNP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中BNP含量可反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和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