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李卫东  李升  陈凡  秦博 《海南医学》2010,21(20):33-35,5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严重腹部损伤病人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21例(损伤控制组),达到损伤控制条件而未采用损伤控制的16例(I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损伤病人,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特别对于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车潇  田浩 《黑龙江医学》2014,(6):648-64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08~2013-06间采用DCS救治的34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观察其在复苏前后的体温、pH值、血乳酸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情况,以及接受确定性手术以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和复苏,患者的体温、pH值、血乳酸水平和PT值均明显改善,与复苏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4例患者均接受Ⅱ期确定性手术,29例治愈出院,占85.29%,死亡5例,占14.71%。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损伤效果良好,虽然仍有问题需要解决,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新理念。主要是救治损伤严重的患者,改变以往早期进行确定性的手术方法,而是采用快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4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另外无法耐受一起确定性手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体温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结果:观察组 APPT、PT、体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观察组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8(6/42),对照组19.05%(8/4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技术在肝胆外科损伤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对相关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80例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90例,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治疗方式;参照组患者90例,采用常规手术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为10%,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例,占5.56%,肺部感染4例,占4.44%;参照组9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为25例,病死率为27.78%,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例,占10%,出现肺部感染患者9例,占10%。统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技术在肝胆外科损伤临床手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治疗效果上可以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和肺部感染等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策略和方法,探索在救治严重腹部损伤的新途径,提高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在对128例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按照ISS创伤评分,分成一般损伤组(ISS评分≤16,一期确定性手术)和严重损伤组(ISS〉16,分期手术)。参照“致死三联症”监测指标,选择酸碱度(pH)、凝血酶原(PT)、体温(T)、氧饱和度(SO2),两组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28例腹部损伤患者均进行了剖腹探查术。对进入复苏期的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的pH、PT、T和SO2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腹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过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的严重损伤组,在复苏期的四项指标与一般损伤组差异无显著性,复苏过程平稳,腹部并发症亦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严重损伤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死亡率已跃居人类所有死因中的第3位,占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的首位。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常伴有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被称为生理功能耗竭的“死亡三角”。如果对这类患者实施常规的确定性手术,患者往往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广泛性出血或严重的继发感染。1983年,Stone等[1]提出损伤控制性手术(DCS)的概念,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以简单有效的应急手术救治重伤患者,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创伤后,往往手术获得成功,但病人最终仍死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病人的生理状态。因此外科医师的理念应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模式中摆脱出来,将病人存活率而不是手术成功率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中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例合性咦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例;胰腺合并十二指肠损伤6例;胰腺合并空肠损伤1例。发生各种并发症5例,全组无一例死。结论胰十二指肠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具备指征就应及早剖腹探查,治疗应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损伤控制性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控制性手术主要是为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改变以往在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但又能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病理生理基础在于病人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即所谓“致死三联征”。正确且熟练掌握损伤控制性手术适应证是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的关键。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技术步骤包括:初步复苏的同时进行止血和污染控制手术、在ICU继续复苏、计划性再手术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
郭少琼  李炜明  罗建彬 《吉林医学》2010,31(16):2379-2380
目的:探讨急诊彩超对腹部外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2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检查腹部外伤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彩超对腹部外伤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腹部外伤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填塞在损伤控制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填塞是损伤控制外科的有效手段.文中就腹腔填塞的历史背景、填塞方式的改进、填塞材料的更新、腹腔填塞的适应证和指征、具体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以及再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09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在受伤后0.5-3小时内经超声检查,经手术治疗105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 经临床证实总符合率为95.41%(104/109)。实质性脏器损伤符合率为97.14%(102/105),空腔脏器损伤符合率为50%(2/4)。结论 闭合性腹部损伤用超声检查,定位准确方便,无损伤,同时能测定腹腔积液。超声对实质性脏器破裂不仅诊断符合率高,而且能探测受伤脏器部位、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DCS)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996年6月-2011年9月的152例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5例应用DCS救治,67例仍按传统方法救治。结果 传统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CS组(P〈0.01)。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控制性手术,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创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DCS纳入标准入组的109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包括迅速控制出血和污染、临时关闭腹腔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中93例患者复苏后情况良好,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复苏前,经过顺利,痊愈出院.1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外伤.复苏期患者pH、PT、T扣SO2监测指标与一般腹部损伤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急救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严重腹部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诊断小儿急腹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儿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为阑尾炎67例,肠套叠20例,肠梗阻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52例,胆结石2例,胰腺炎1例,肾结石2例,腹型紫癜4例,无明显异常40例,超声与临床的符合率为86%.40例超声未能明确诊断的病例中10例临床诊断为阑尾炎,4例为腹型紫癜.结论 超声是诊断小儿急腹症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可降低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损伤控制外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肯定。笔者就损伤控制外科与肝、脾、胰创伤诊治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术前螺旋CT诊断与X线、超声诊断,并分析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急诊螺旋CT在外伤性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及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5例行急诊平扫的肠或肠系膜损伤的术前CT、X线、B超等影像诊断结果,比较不同影像报告与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分析外伤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的特点。结果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B超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1),螺旋CT对外伤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有对应的征象,利于做出定位诊断。结论螺旋CT对腹部外伤性肠及肠系膜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及定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0-113
目的 探究便携式超声创伤重点评估(FAST)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78 例患者均采用Mindray 公司的M9 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进行腹部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最终标准,比较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3 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45 例开展急诊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0 例开展保守治疗。最终诊断结果:单脏器损伤62 例,多脏器损伤16 例;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显示单脏器损伤57 例,符合率为91.94%;多脏器损伤13 例,符合率为81.25%;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9.74%。结论 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在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携带方便,可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及探索规范化的急救护理路径.方法 选择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有无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接诊优化、救护优化、转运交接优化、人员配置优化等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为(18.9±6.3)min和住院时间为(14.7±7.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3±8.1)min、(27.4±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73.3%、中残13.3%、重残5.0%、植物状态1.7%、死亡6.7%)与对照组的51.7%、16.6%、10.0%、5.0%、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显著缩短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和急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