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我们对 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 1.5 h及 4 h分别进行了卧立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 ,观察其血压变化情况。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老年高血压患者 82例 ,男 6 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71.6± 5 .4岁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诊断并进行 3级分级。对照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8.1± 5 .0岁 ) ,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2   方法1.2 .1  分组 按年龄分为≤ 70岁、≥ 70岁两组 ;按疾病分为糖尿病及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OH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7例,OH组57例,非OH组(NOH组)160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5,95%CI:1.125~1.584,P=0.002)、α受体阻断药(OR=1.582,95%CI:1.239~2.020,P=0.000)、降压药物≥3种(OR=1.452,95%CI:1.169~1.804,P=0.018)、心房颤动(OR=1.362,95%CI:1.206~1.538,P=0.008)和合并疾病≥2种(OR=1.485,95%CI:1.241~1.777,P=0.001)是O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OH的发生率与高龄、α受体阻断药、心房颤动、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联合应用≥3种降压药物有关,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OH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相似文献   

4.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倾向于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学说。本文主要对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配对的方法,对98例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因呼吸、消化疾病住院的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事件为因变量,以各种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对事件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结果:事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静息心率(RHR)、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高于对照组,STT异常、左室肥厚(LVH)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H、TG、TC、PP、RHR、STT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静息心率增快、STT异常、左室肥厚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升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分为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38例、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38例。将两组的血压节律特点进行比对,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天和日间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的调整提供指导,预防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长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HF患者.依据是否合并OH,选择100例合并OH的HF患者为OH组,并按照1∶2比例选择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匹配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2007-10健康查体的30~70岁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符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30027人)和理想血压诊断标准(15614人)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随访38.0~53.0(47.6±3.2)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观察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与理想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平均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水平高(均P<0.05)。随访期间共发生461例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前期人群中总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和心脑血管病致死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9%、0.57%、0.20%、0.23%和0.23%,高于理想血压人群的0.67%、0.27%、0.12%、0.17%和0.15%,其中总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脑出血累积发生率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总心脑血管事件和脑梗死的RR分别较理想血压人群增加37%(95%CI1.10~1.70)和56%(95%CI1.10~2.20)。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总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脑出血累积发生率高于理想血压人群;高血压前期是总心脑血管事件和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体位性低血压(OH)危害不存在于血压的本身,而在于血压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伴随的并发症,如跌倒、晕厥等〔1〕。研究显示,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挫伤、骨拆和关节脱位等伤害〔2〕。跌倒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理能力,加重患者的痛苦,延误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经济上的负担,而且成为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3〕。本研究了解OH与跌倒的发生关系及护理对策。1资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动及非心房颤动人群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组患者36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为行射频消融术住院者共181例,非心房颤动患者入选于社区中医科门诊为中医保健就诊的患者共185例。使被测者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休息至少5min,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上臂血压及脉率,后使被测者主动转换为站立位,测量被测者直立后0.5、1、2、及3min的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 Hg(mm Hg=0.133Pk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对于伴有卧位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下降≥30mm Hg为诊断标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21.6%,非心房颤动患者为13.0%,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分析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OR=2.525,95%CI:1.256~5.076,P=0.009)、年龄60周岁(OR=2.125,95%CI:1.163~3.880,P=0.014)及高血压未控制(OR=2.416,95%CI:1.276~4.575,P=0.007)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kg/m~2(OR=0.505,95%CI:0.273~0.932,P=0.029)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负相关。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周岁及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其中OH者98例,非OH者378例。受试者依次测量坐、卧、立位血压,采用法国康普乐(Complior Analyse)全自动动脉硬化及心功能检测系统测定cfPWV。结果高血压患者OH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cf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OH者的cfPWV高于非OH者。随着卧位血压的升高,OH检出率升高,其cfPWV亦升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80岁,OH患者与非OH者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卧位收缩压(OR=1.397,95%CI 1.282~1.522)、立位1 min收缩压(OR=0.828,95%CI 0.774~0.886)、立位3 min收缩压(OR=0.879,95%CI 0.830~0.934)是OH的影响因素,cfPWV不是OH的影响因素(OR=0.957,95%CI 0.753~1.215)。结论 OH检出率及cf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于老年患者,动脉僵硬度与OH共同存在,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特点及其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对其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并对其体位性血压进行分类判断,同时对其是否并存神经认知障碍进行检测。结果在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3例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11例为体位性高血压(OHT组),76例为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3组间性别、年龄以及卧位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显著性高于ONT组和OHT组(P<0.01);OH组患者的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ONT组和OHT组(P<0.01);OH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7.83%;OH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8.18%;ON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89%,OH组患者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HT组和O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变换体位容易出现OH,且OH患者中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80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第3三分位患者年龄、收缩压、饮酒高于第1三分位;第3三分位患者收缩压高于第2三分位(P<0.05);其他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②第3三分位收缩压、舒张压与体位性低血压检出率均高于第1与第2三分位患者(P<0.05).③与第1三分位比较,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校正年龄、性别,第3三分位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收缩压、BMI、饮酒等,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阴险因素.结论 老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体位性低血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对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2007-10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年龄≥60岁,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ISH诊断标准(5321例)和正常血压诊断标准(2226例)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随访38~53(49.5±2.7)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观察ISH在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①与正常血压组相比,ISH组的平均年龄较大,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和体质量指数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期间共发生383例心脑血管事件。在老年人群中,ISH组中总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84%、1.32%、2.89%、0.66%和1.50%,高于正常血压组的3.23%、0.49%、1.66%、0.27%和1.21%,其中总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事件累积发生率两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校正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ISH组发生总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RR分别是正常血压组的1.69倍(95%CI1.21~2.35),2.30倍(95%CI1.02~5.23)和1.64倍(95%CI1.03~2.61)。结论老年ISH是总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89-5590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造成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老年糖尿病以2型为主[1].长期糖尿病可能造成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部、糖尿病足等,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主因[2].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危险分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