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美芳  赵仁峰  林海燕 《广西医学》2014,(11):1670-167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产后42 d复查肌力≤3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234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产妇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肌力均有所提高,且顺产组比剖宫产组产妇肌力恢复更明显,治疗后顺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尿失禁等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的综合、规范治疗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有效方式,可减轻产妇焦虑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于珍 《吉林医学》2015,(10):2052-2053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产后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于产后给予早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从不尿失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漏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在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于产后3个月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于产后42 d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阴道肌张力、盆底肌电压、夜尿次数、性生活满意率、尿失禁发生率和训练后盆底肌肌力优良率。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肌张力低于对照组,盆底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肌力优良率为78.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8.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自然阴道分娩产妇可提高盆底肌电压、性生活满意率和盆底肌肌力优良率,减少夜尿次数,降低阴道肌张力和尿失禁发生率,效果优于产后3个月盆底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乔国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49-1250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100例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为剖宫产分娩,乙组为阴道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均采取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比康复前后盆底肌肌力,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尿失禁、大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甲组(P<0.05),康复前甲组盆底肌肌力优于乙组(P<0.05),康复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对阴道分娩较小,但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早期行康复治疗,均可使盆底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妇产后予以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分娩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采取阴道哑铃训练产妇作为参照组,将予以阴道哑铃训练与盆底康复治疗产妇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经对症治疗之后盆底肌力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存在意义。结论将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产妇中可以改善盆底肌力,恢复盆底功能,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盆底肌肉锻炼组、盆底生物反馈组、阴道椎体训练组,采取不同的训练,对产妇训练前(产后3天)、训练后(产后6周)尿失禁情况和会阴肌力进行评价。结果:三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训练后会阴肌力较训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盆底功能训练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医师可根据产妇身体情况、锻炼条件综合评估,指导产妇选择合适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3~4月间收治的200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6周复查,进行一般问卷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调查,结合医师阴道触诊情况,发生盆底功能障碍者85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咳嗽、大笑时漏尿35例;产后盆腔痛20例;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松弛30例.对85例患者进行一疗程盆底肌肉训练(包括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一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阴道张力测定,评价盆底肌肉训练的结果.结果 妊娠及阴道分娩造成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压力型尿失禁发生率17.5%、盆腔痛发生率10%、性生活质量下降发生率15%.经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后各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压力性尿失禁为74.3%(26/35)、盆腔痛为85%(17/20)、阴道松弛为73.3%(20/30).结论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缓解盆腔痛,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文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05-2906
目的: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自然分娩)与对照组(剖宫产),每组各为40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行盆底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均会损伤盆底肌,需要及时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但与剖宫产患者比较,自然分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egel运动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应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4例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Kegel运动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的治疗效果,1 h漏尿量、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盆底肌肌力治疗总有效率为92. 68%(76/82),高于对照组的76. 83%(63/82),并发症发生率8. 54%(7/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73%(1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1 h漏尿量、ICIQ-SF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I-QOL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Kegel运动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可有效增强盆底肌肌力并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88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性功能[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估结果及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最大尿道压(MUP)]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产后6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途失联2例,对照组产妇中途失联4例(P>0.05)。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Qmax、MU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3)分vs(72.8±4.8)分,P<0.05],VT水平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予以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性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顺产分娩的180例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盆底肌电活动、疲劳度及肌肉收缩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19.4±2.5)μV、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23.3±3.1)μV,产后2、6个月阴道静息压(35.7±6.3)、(38.2±6.3)cmH2O,阴道收缩压(39.4±5.3)、(42.2±9.3)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5.7±0.8)、(4.8±0.7)s,性生活满意率(48.89%、75.56%)均高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3.8±0.5)%/s,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0.6)%/s;产后2、6个月尿失禁率(21.11%、13.33%)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60-163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经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变化及排尿评分、尿失禁评级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肌力为(4.03±0.83)级,对照组为(3.10±0.83)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I-Q-SF评分为(8.20±2.82)分,对照组为(10.72±3.2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尿评分为(1.83±0.59)分,对照组为(2.12±0.60)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可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增强盆底肌力,治疗尿失禁,从而帮助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3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和盆底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率和子宫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提高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改善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以及降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向蜀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73-1775,1780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顺产后尿失禁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检测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综合收缩力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收缩持续时间以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对于顺产后尿失禁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电力医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采用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的76例患者(治疗组)和2009年3月~ 2011年2月采用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的69例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尿动力学指标、盆底肌群肌电水平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QLP评分为(13.0±2.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9±2.5)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22.8±2.0)分(均P<0.05);膀胱最大收缩压、尿道闭合压力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膀胱充盈初始感觉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盆底肌群肌电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均P<0.05).结论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