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赵明  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7-76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勇  李兆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973-973
目的了解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5年来采用椎管减压AF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疗效好。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优劣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均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患者22例。开放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实施Sextant系统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术后矫正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估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胸腰段骨折复位和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脊柱三维复位固定系统(AF)或富乐脊柱内固定系统(FJ)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经X线平片检查显示骨折及后凸畸形均达到满意复位和矫正。经5个月以上随访,神经恢复按Frankel标准评定,A级2例和B级1例未见明显恢复;C级2例其中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8例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本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探访、进入手术室后的进一步安慰、置府卧位于骨科手术床、C型臂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手术提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专用器械操作骨折复位内固定、全程相关功能监护等。结果68例手术配合顺利,术后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内固定定松动、断裂,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配合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36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27例女9例;年龄20~66岁。损伤节段;T1211例,L112例,L28例,L32例L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天,均为爆裂骨折。术前椎管占位率35%-80%。脊柱后凸程度(Cobb’s角):20~40度。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30%~70%。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8例,E级16例。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6~18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椎管占位率2%-10%。Cobb角平均3度,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7例,E级23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避免复位后形成“蛋壳”椎体,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PPSO组(微创组)4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切开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t=4.014,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切开组(t=6.094~47.280,P<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值、Cobb角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切开组(t=5.867,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的VAS及OD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效果均较好,但MIPPSO具有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手术与传统开放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23例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伤椎高度、Cobb氏角、矢状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矢状位指数、Cobb氏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罗山县中医院收治的80名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46.31±2.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12±2.50)ml,切口平均长度为(65.01±5.20)μm。术后患者的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及伤锥前缘高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A组4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4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随访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1)。A组、B组两组间影像学效果接近(P>0.05)。A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B组评分(P<0.01)。A组生活质量较B组改善很明显(P<0.01)。A组并发症轻于B组。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术(TO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出现的不良事件,为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安全性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3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期刊。英文检索词为thoracolumbar fracture 、lumbar fractur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pen fixation、posterior surgery、sextant、 traditional fixation、 conventional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mparative stud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clinical trail等;中文检索词为经皮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术、胸腰段骨折等。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后纳入1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4项,前瞻性对比研究3项,回顾性对比研究11项,共计1 034例,其中PPSF组501例,TOPSF组533例。Meta分析显示:与TOPSF组相比,PPSF组手术时间短(WMD=-0.95, 95%CI: -1.33~-0.57, P<0.001)、术中出血量少(WMD=-2.97, 95%CI: -3.69~-2.25, P<0.001)、术后引流量少(WMD=-2.43, 95%CI: -3.04~-1.83, P<0.001)、住院时间短(WMD=-5.37, 95%CI: -6.69~-4.05, P<0.001)、下床活动时间早(WMD=-2.51, 95%CI: -3.66~-1.36, P<0.001)、总体术后VAS评分低(WMD=-1.14, 95%CI: -1.62~-0.66, P<0.001)、术后ODI评分低(WMD=-1.78, 95%CI: -3.00~-0.55, P=0.004)、术后Cobb角矫正度丢失低(WMD=-0.52, 95%CI: -0.93~-0.11, P=0.01)、术中辐射暴露时间长(WMD=5.12, 95%CI: 2.89~7.34, P<0.001)、两种术式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 95%CI: 0.43~2.56, P=0.92),术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9, 95%CI: 0.12~1.26, P=0.12)。 结论 PPS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等,能够达到与TOPSF相似的置钉准确度,保证手术安全性,有效的保护周围软组织,减少术后Cobb角矫正度的丢失,降低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方法 应用短节段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复位、固定,Ⅰ期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有神经损伤或压迫症状者,术中椎管造影,如确定后突骨块复位不满意者,行半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椎体间植骨.结果 术后29例基本解剖复位,3例大部分复位,并恢复了正常的脊柱力线.不全瘫者10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完全瘫者3例,2例功能无恢复.26例经随访1~3年,矫正角度基本未丢失,未出现断钉、脱棒等现象,23例植骨融合,融合率达88.5%.结论 该手术方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未损伤的运动节段功能,但患者需另取髂骨,部分患者供区遗留顽固性疼痛.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6例伤后1周内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椎弓根行伤椎植骨。手术前、后通过X线片及CT扫描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并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复查X线片和CT扫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分别为(95.1±4.7)%、(3.2±2.3)°及(89.7±6.5)%,与术前的(57.5±11.9)%、(14.7±5.9)°及(67.8±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94.7±4.4)%、(4.0±3.1)°,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32.2±10.3)%降至术后的(10.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骨折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Cobb角改善率及椎管矢状径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和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开放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末次随访VAS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组末次随访VAS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测量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微创组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减少,术后1周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选择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与试验组患者均45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方案,其中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离床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均无明显的差异,均获得了有效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触摸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出血少、疼痛感轻、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8例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Cobb角在正位片、侧位片以及上下终板成角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5个月和1.5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蛋白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对不伴有脊髓损伤的腰椎骨折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后后凸畸形程度与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186例胸腰段骨折(不包括骨折脱位病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按照手术前后凸畸形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已融合,其中有27例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手术前后凸角大于15度组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发生率较小于15度组高(24/131;3/55)X2=4.19.结论 椎弓根螺钉或棒的断裂可能后凸畸形程度有关,对于椎体爆裂型骨折或压缩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前路支撑植骨或后路压缩内固定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